激发学生情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论文_李峰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中学 312026)

摘要: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教学;情感因素;情感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这探索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只不过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氛围。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群体是“00后”,因此要抓住这个特点。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00后”的初中生自尊心、个性较强,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尊重他人的人。教师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

其次,展现自身的魅力同时学会欣赏学生。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得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在专业知识方面,老师无疑是学生心目中的一个权威。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00后”的学生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老师与课本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育过程,应是双向、互动的。

再次,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1.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若能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分析操作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以实验为手段对有关知识作进一步探究,从而达到理性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创设学习情景: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三角形纸片,按照课本中的要求,进行折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能不能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折叠?

(2)除了这一种方法,你还有其它的折叠方法吗?

经过以上实践,学生自然能很快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3)根据以上折叠实验回答:三角形的内角有怎样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定义)

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不仅使他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2.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事实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陌生就会觉得难,反之,熟悉的就会觉得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讲解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有理数加减运算”时,很多老师喜欢用“仓库库存”的例子来讲解。这个事例当然很经典,但是学生并非特别熟悉,如果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生更熟悉,效果一样好。笔者在讲解时就引导学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欠小明3块钱,第二天你又欠了小明2块钱,问你总共欠他几块钱?学生很容易算出这个结果,因为他们对于钱都很熟悉,由此总结出有理数运算的法则。通过创设这样的数学情景,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培养他们的情感因素。

三、增强反思能力,深化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习题的正误,以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都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情感。

我有一个习惯,每堂课的前5分钟,常常有目的的设计一道习题让学生快速作答,并及时反馈结果。例如,在复习整数的运算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12+2—3×(—3)。许多同学,由于审题不仔细,给出了如下的解法:1+2—9=—6。当我做出该答案是错误的反馈时,他们惊呆了,顿时迫切地剖析造成错误的原因的情感被激起来了,他们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此可见,信息反馈的时间越迅速,学习的效果越显著,印象越深刻。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堂的答题和作业进行及时地评定,使学生知道作业的正误,以便及时纠正。我对作业的处理,是及时的。没有特殊情况,当天作业当天批完,尽可能不过夜。让学生知道自己作业上的错误,形成强刺激,使他们牢牢记住产生错误的原因。第二天在讲授新课之前,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认真地分析.平时的测验采用标准化考试,考完之后,立即公布答案让学生之间互相批阅试卷和评分。这样做可以加快信息反馈,激起学生再研究的情感。

四、精心设计,开放结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讲解需要堂前精心设计,开放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对任何困难都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测验中,有一道解答题:如图,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1)若∠A=500,求∠BPC的度数?

归纳完之后, 教师并不忙于结束,而是请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题想法,由同学对每种解法进行评价.在评价比较的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相关知识方法的理解记忆和灵活的运用,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紧接着教师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1、若把500换成 ,上面的解法中,哪些还“有效”?学生尝试发现,除了其它都还是可用的,从而总结出这类问题的一般性解法。

2、你能得到∠A与∠BPC的关系吗?

情感教学对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而且也是情感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能,需要教师去唤醒、挖掘。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欢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勤学”。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教育出版社 1993/11

[2]陈振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

论文作者:李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激发学生情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论文_李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