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静脉补液疗法临床治疗与护理体会论文_李庆霞

李庆霞

(安阳县人民医院 河南 安阳 455133)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肠炎,采用静脉补液疗法治疗的效果,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液,实验组则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炎采用静脉补液疗法,并结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适宜于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儿肠炎;静脉补液;治疗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80-02

小儿肠炎通常由微生物感染所导致,患儿会出现腹泻、腹痛症状,严重者会影响到患儿的肾脏功能[1]。对肠炎疾病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实验,即对静脉补液联合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肠炎患儿共8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0.5~2.4岁间,平均(1.1±0.4)岁。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0.6~2.5岁间,平均(1.2±0.5)岁。

纳入标准:经轮状病毒检查结果呈阳性;存在重度脱水症状;唾液、尿液与汗液量降低;存在头痛、恶心和发热症状。

排除标准:合并有肺部炎症的患儿;消化不良的患儿[2]。

实验符合伦理委员会标准,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实验前,由患儿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补液,在对患儿脱水症状进行纠正的前0.5d,选取每袋250ml的液盐。以患儿体重乘75ml为标准量,在0.5d内将所准备好的液盐服用完毕。脱水情况有所改善后,如若患儿再次腹泻,则给予50~100ml的液盐进行口服,到腹泻停止为止。

实验组采用静脉补液,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以2:1的比例进行调配。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脱水纠正的初期,应保持补液量在110~170ml/kg之间。

1.2.2护理方法

补液过程中,需要对补液总量进行精确的计算。保持每天所补充的液体,能够满足患儿在持续脱水状态下,身体所需要的液体量。

补液需要结合患儿的电解质平衡状况进行,输液时间保持在每天4~6小时之间,对患儿的正常饮食,不需要进行控制。在扩容阶段,需要保持快速滴注状态,通常以0.5h~1h之间,将2:1等张含钠液滴注完毕,使患儿的血容量能够快速恢复。在补液的持续阶段,需要将补液速度下调。若患儿的呕吐和腹泻状况,也有所缓解,则可以考虑改为口服方式。

1.3 评定标准

患儿的腹泻、发热情况无变化,为无效;发热消退,腹泻有所好转则为有效;发热症状消失,无腹泻情况则为显效[3]。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数据以SPSS19.0软件处理,对数据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根据表可知: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0.0%。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肠炎在医学上还可以称作小儿感染性腹泻。通常来讲,是因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小儿结肠和小肠出现的炎症。主要的致病原大致可分为真菌、寄生虫、原虫、病毒与细菌。在临床上,小儿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与腹泻,采用粪便常规结合症状即可进行诊断。而如果症状十分严重或者症状表现持续不退,需要采取大便培养方式进行病毒、细菌与寄生虫的检测。

为了确保疾病能够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故而在治疗前,需要对患儿的病史,以及当前临床上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由于因肠炎引起的脱水情况,与电解质平衡状况存在紧密联系,故而,在治疗前,需要首先对患儿的电解质紊乱状况进行检查。同时,对静脉补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溶液的成分类型,以及对相应症状的治疗效果,需要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补液时,尤其是对脱水状况进行纠正时,需要对患儿的症状改善程度进行密切的观察,并根据病症的改善状况,对所补充液体的总量以及补充速度等进行调整。

对患儿的大便次数予以记录,同时,还需对大便内中的水分,进行大致的估算。根据对患儿大便性状的分析,能够有效的了解疾病的感染菌种。若是大便中,存在大量黏液,并且腥臭,则说明是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导致。如果大便形状类似果酱,则容易诱发出血性肠炎。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小便总量和小便次数。防止因尿量过多,而导致体内钾元素流失。若发现患儿精神不振,腹胀以及乏力等症状,则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低钾血症。从而对其进行检查,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据相关研究显示,口服补液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补液[4]。然而本次实验的结果与之不同,差异可能与实验中采用的补液护理措施有关。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90.0%。说明静脉补液能促进患儿脱水症状的恢复速度。两组患儿在补液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状况,代表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都具有安全性特点。

综上所述,对小儿肠炎患儿,采用静脉补液疗法,并结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尚秀珍.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3,3(6):268-268.

[2]吴惠君.穴位敷贴合口服中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J].药物与人,2014,4(7):81-81.

[3]丁培.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33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2(12):99-99.

[4]徐明,杨银凤.两种方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3):26-26.

论文作者:李庆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小儿肠炎静脉补液疗法临床治疗与护理体会论文_李庆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