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肝胆一科;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 【目的】研究行动研究法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降低深静脉血栓危害。【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16例是女性患者,24例是男性患者。实验组40例患者中18例是女性患者,22例是男性患者。对照组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护理,研究行动研究法对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护理后患者腿部肿胀程度以及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的数值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40例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2.5%;下肢肿胀的患者有3例,其所占比例为7.5%;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手术当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P>0.05,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6h、术后3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结论】经过行为研究法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以及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关键词 :行动研究法;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价值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指深静脉受损导致血液在流经静脉时发生减速并且凝结,进而导致静脉的容积变小,使血液的回流发生一定障碍[1]。为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医护人员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防护措施,密切关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机能变化,如果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出现,医护人员需要及时采用治疗措施。倘若没有及时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引起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严重者也会引起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研究行动研究法对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对提高其治疗率、降低深静脉血栓危害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将80例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16例是女性患者,24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6岁。实验组40例患者中18例是女性患者,22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4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对照组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护理,研究行动研究法对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肝胆外科手术后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性格、兴趣以及所关心的问题等等,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沟通方法,强化沟通技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多多注意护理的细微之处,使患者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心理。根据肝胆外科患者引流管放置的部位,让其采取舒适的体位,将引流袋固定在安全的部位,降低其阻塞、脱出等风险的发生率。
实验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护理,行动研究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2]。
(1)确定研究问题。研究小组经过查找文献、院内具体病例讨论并且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从而将行动研究法对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作为讨论内容。通过行为研究法制定相关计划,一个护理循环的周期为一周,每个循环都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肝胆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四个循环的护理。
(2)计划。实验组80例肝胆外科患者进行Autar评分,如果评分低于14分,则患者需要统一穿加压弹力袜[3],同时对患者采取下肢运动护理措施。下肢活动包括按摩腓肠肌和踝关节运动。按摩腓肠肌的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的体位,护理人员或者是患者家属一只手将患者腿部抬高,另一只手规律性地挤压腓肠肌,挤压一秒以后便放开,放开时间在一秒,两者交替进行,按摩时间为三分钟到五分钟,每四个小时按摩一次腓肠肌。踝关节运动方法如下:踝关节进行曲伸运动、向内向外翻转以及围绕脚踝部环形旋转,每天运动次数为三次,每次运动时间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4]。 (3)行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教导,确保其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合理规范,教导内容包括系统知识宣传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教导[5]。如果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病情严重、意识模糊,则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则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尽早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运动,尽量做到早期下床活动。
(4)观察、反思与再计划。第一阶段:①观察、反思。肝胆外科患者手术之前,会因为紧张、疼痛、焦虑等不良情绪而没有心情认真听懂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手术结束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手术部位疼痛难耐,较担心手术成功率以及预后情况[6],无法专心进行下肢运动避免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行动研究法的护理效果。②修订干预方案和实施。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属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了解程度、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等进行评估,告知家属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可以通过下肢活动来避免其发生,对每个患者家属进行教导的时间应该多于十分钟,同时告知患者家属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身体和预后的危害,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期进行下肢运动,并且需要观察运动后的疗效。倘若患者没有进行下肢运动[8],医护人员则需要询问原因并且记录下来,除非有特殊原因,护理人员都应该监督、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倘若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后,医护人员还需要询问运动次数、时间以及运动强度患者是否耐受,定期观察患者及其家属下肢运动方法是否正确。第二阶段:①观察、反思。手术结束后,由于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及家属不重视、劳累等多种原因[9],晚上没有按照规定每四小时进行一次按摩腓肠肌。因为患者及家属没有牢记运动时间等原因,擅自减少运动时间和次数,运动动作不规范,动作不全。②修订干预方案和实施。医护人员将持续运动的步骤、方法以及运动幅度等画成图画,简单明了,给每位患者发一本,手术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画册内容,手术结束后监督、帮助患者完成运动。由于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反映晚上按摩腓肠肌会降低患者休息质量,按摩腓肠肌的时间和次数可以修改为:白天每四小时一次,夜间二十二点和凌晨六点再增加一次[10];一般按摩腓肠肌与踝关节运动是联合使用的,按摩腓肠肌后通常都进行踝关节运动,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按时进行下肢运动,并且观察每个动作的时间、次数、频率是否规范,动作是否做全,倘若患者运动过程中有不恰当的地方,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纠正,直到患者掌握正确动作。第三阶段:①观察、反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手术之前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真教导患者及其家属预防血栓的知识和运动,手术结束后患者病情不稳定、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多,护理人员观察运动疗效时,患者大多数遗忘了运动或者是没有按时开始[11]。②修订干预方案和实施。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的下肢运动加入到护理工作中,提前对护理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培训,确保其护理措施合理规范,熟悉掌握行动研究法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考察合格后才可以开始工作。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合理分配时间,按顺序进行运动、进食等等,一般在进食结束后需要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然后才开始运动[12]。第四阶段尚未发现新的问题。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护理后患者腿部肿胀程度以及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的数值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住院情况比较
实验组40例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例,发生率为2.5%;下肢肿胀的患者有3例,其所占比例为7.5%;住院时间最长的患者为18天,最短的患者为3天。对照组40例肝胆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2.5%,下肢肿胀的患者有9例,其所占比例为22.5%;住院时间最长的患者为21天,最短的患者为4天。P<0.05,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胆外科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实验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13±0.18)毫升,手术当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21±0.25)毫升,术后6h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2.44±0.29)毫升、术后3d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46±0.41)毫升。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15±0.18 )毫升,手术当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1.27±0.23 )毫升,术后6h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2.79±0.37 )毫升、术后3d血浆D-二聚体数值为( 1.75±0.23)毫升。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手术当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P>0.05,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6h、术后3d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者有30例, 比较满意者有7例, 一般者有2例,不满意者有1例,满意程度为93%。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者有27例, 比较满意者有7例, 一般者有4例, 不满意者有2例,满意程度为85%。实验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并且患者体内血小板含量增多,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为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医护人员需要尽早对患者采取去防护措施,密切关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机能变化。倘若没有及时治疗,出现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严重者也会引起呼吸困难而死亡。
医护人员通过行动研究法制定相关计划,一个护理循环的周期为一周,每个循环都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肝胆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四个循环的护理。经过按摩腓肠肌、踝关节运动、穿加压弹力袜等方法护理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这说明行动研究法在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有明显效果,从而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示体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14],从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实验组患者术后6h、术后3d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知,按摩腓肠肌、踝关节运动、穿加压弹力袜等方法,可以显著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时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过行动研究法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刘俊辉. 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0):244-247.
[2] 李洪俊.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医药前沿,2013, (12):230-231.
[3] 张慧娟. 气压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17):260-262.
[4] 潘晓英,黄建业. 肝胆外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4,(1):91-92.
[5] 杨月梅.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9-650.
[6] 韩素新,周剑利,朱洁茹. 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 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6):739.
[7] 张金,李清华 .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 [J].中国医药指南,2011, (2):73-74.
[8] 吕华新.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0-131.
[9]杜培泽、孙海波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种因素的临床分析和研究,《重庆医学》2015,(9):1265-1267.
[10]徐瑞姣、王秋霞,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3.(2):80-81.
[11]白姣姣、孙皎等,行动研究法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7):11-13.
[12]于媛、朱珍、徐波,行动研究法在肺癌患者戒烟随访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3):1-3.
[13]韩素新,周剑利,朱洁茹.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6):739.
[14]腾照清,刘乃清,王建青,等.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法预防陪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7):41.
论文作者:王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肝胆论文; 静脉论文; 外科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