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教育领域倡导终身学习的意见,社会环境对于人们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对于提升人们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阅读能力是一个终身学、终身发展的基础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最基本的途径。阅读能力的训练已经延伸到了幼儿时期,人们越来越提倡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开展早期阅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得早期阅读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元化。文章就针对应用多元化早期阅读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法;早期阅读;阅读能力;信息技术
一、早期阅读的内涵
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通过色彩、图画、文字、讲述者的语言等阅读低幼读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以图为主动建构心理意义的过程,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幼儿可以读书,书又包括玩具书、布书、立体书等;也可以听成人讲述书,自己可以复述书、发表对书的意见,还可以通过绘画、表演等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等。早期阅读与成人阅读最大的不同在于,早期阅读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形成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重点并不是让幼儿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因此,早期阅读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书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心理,能够初步认知到图画中所包含的某个深层次概念。
二、多元化早期阅读教学的意义
幼儿早期阅读与成人阅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对于幼儿来说,文字、图画、成人的语言等等,都是他们的阅读材料,阅读行为的范畴也更广泛,在幼儿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早期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阅读内容广泛,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发展需求
目前幼儿教学中的阅读材料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我好害怕》、《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生气的亚瑟》等就是情绪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幼儿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从小引导他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比如《好脏的哈利》、《小熊不刷牙》、《肚子里有个火车站》、《食物巴士》等,则是生活习惯养面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幼儿可以有意识的养成讲卫生、合理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再比如《扁扁嘴和尖尖嘴》、《敌人派》、《我有友情要出租》等,讲的是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学会与人正确、良好的交往。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启蒙类的阅读内容,可以帮助幼儿丰富知识,比如《一粒种子的旅行》、《我是天气预报员》、《你不知道的三个朋友》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自然万物的生长、发展规律,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等。早期阅读材料内容广泛,可以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并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阅读材料中有错综复杂的情节,神奇而梦幻的色彩,阅读材料中创设的意境可以大大满足幼儿好奇、天真、探究的心理诉求,因此会对幼儿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与小兔子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更爱谁,幼儿之间本来就喜欢做这种比较,而这本书又创设了充满温暖、充满母爱的意境,因此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多元化的早期阅读教学,还会让幼儿将书中的情境通过绘画、表演再现出来,不仅拓展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能够为幼儿带来意外的欣喜,使其百看不厌。
(三)多元化早期阅读教学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的阅读规律与认知发展
单一的、安静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幼儿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因为这与幼儿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特点水相符。而多元化的早期阅读教学,可看、可听、可讲、可画、可演,能够将幼儿快速的带进阅读情境,更符合幼儿的阅读规律及学习特点,因此多元化的早期阅读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阅读《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时,老师可以给每位幼儿发放一本图画书,先由幼儿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再在中间穿插播放故事的音频或视频,幼儿可以根据视频了解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在其理解故事内容后,引导幼儿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再对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形成更深刻的体验。多元化的早期阅读,能够实现阅读材料与幼儿的有效互动,更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三、多元化早期阅读教学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实例分析
本研究结合实例分析多元化早期阅读教学的策略,以验证其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本次研究对象为某幼儿园小班幼儿,所选择的绘本为《圆》。这本阅读材料将“圆”这种抽象的图像,通过生活实例展示出来,图像简单,色彩鲜明,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学习特点都十分吻合,且语句重复押韵,朗朗上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书中幼儿理解比较困难的图形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幼儿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理解抽象知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宏观教学目标: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细化目标:了解不同数量的圆可以变成生活中的物品;在老师的提问与引导下,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尝试用绘本中的句式仿编;并通过游戏、自主阅读等,体验圆形物体变化的乐趣。课前老师需要准备绘本、多媒体课件、画笔及画本等物品。
(二)教学过程
首先用歌曲《拉个圆圈走走》导入课程,老师向幼儿提问:“封面上的圆形宝宝也在做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不过,圆形宝宝可不止会做游戏,他们还会变魔术呢?小朋友们,你知道它们会变成什么吗?”在问题中展开教学内容。接下来进行视听欣赏,与幼儿共同欣赏多媒体课件,将绘本内容一页一页的呈现出来,呈现过程中提出问题:这页上有几个圆形宝宝呀?这些宝宝分别变成了什么?幼儿根据课件呈现的内容,会将这些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两个圆、三个圆、猫头鹰、火车等等;再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一个圆,孤零零”,除了像一个大馅饼,你觉得还像什么呢?“两个圆”像什么呢?“三个圆”像什么呢?等等,这些问题,幼儿可以根据书上的答案仿编,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整个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课件播放完成后,引导幼儿通过课件中的问题认真阅读绘本,幼儿可以在读书过程中了解书的构成,一页一页从头开始翻看。幼儿读完绘本后开始玩游戏接龙,音乐、动画播放绘本的前半句内容,幼儿再接后半句,以提高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最后再进行扩展活动,在音乐氛围中,组织幼儿重新玩“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书桌旁边讨论阅读,使幼儿感受图画及文字。
(三)课堂分析
本次课程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心智发育特点,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绘本的教育价值更直观的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阅读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音乐欣赏中带领幼儿进行语言对接游戏,幼儿重复练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对语音语法的敏感性。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使其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祝朝霞.从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J].吉林教育,2017,(41):158.
[2]陈迎春.试论幼儿教学中教师的适宜应答策略[J].成才之路,2018,(06):75.
[3]王昆建.幼儿园教材选用文学作品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7 (12):48-50 .
[4]刘宝根.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与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4(6):13-15.
[5]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5,(01):20-23.
论文作者:潘冬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幼儿论文; 能力论文; 内容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兴趣论文; 材料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