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幼儿园 742500
摘 要:幼儿园中保育员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存在各种问题与原因。在新纲要轰轰烈烈地进行、课改有声有色地推进中,保育员又该如何像教师一样专业化成长呢?本文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对保育员的专业化成长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纵观我国幼儿发展,历来进行保教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做好儿童的保育工作、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服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目前各地的幼教机构,随着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课改的探索与推行,幼儿园中保育员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虽然我国幼儿教育贯彻的是保教并重的原则,但在执行与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教研科研活动的开展,如科研兴园、园本课程、双语活动等等,无形中使人偏离了这个原则,偏重课程改革研究,忽视对保育工作的改进,变成了重教轻保。
许多保育员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上社会上对保育工作存有偏见,因而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是“三把手”(放下扫把,拿起拖把;放下拖把,到处抹一把),把自己工作制造简单理解为搞好班级卫生,照顾好幼儿的吃喝拉撒就行。因此,不少保育员在工作中重保轻教,注重对孩子的身体呵护,缺少对孩子心理的关注;注重环境卫生,忽视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缺少主动配合教师的意识和行为。
近几年,各地在教师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很大,但是对保育员的培训很少,因而保育员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圈子里活动,也不知自己干得好不好。即使偶尔有观摩活动,也只是在本园内进行,没有交流学习活动带来的压力。不用说拿起像《幼儿教育》等专业书籍来看看,以更新教育理念,更不用说拿起笔写些教养笔记之类的反思,因而导致恶性循环,于园于己都无益。
二、如何像教师一样专业化成长
1.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新时期的保育员应受过良好的训练,引导保育员逐步形成明确的健康观,对幼儿实施保育应以健康为核心。有调查显示,教师及家长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健康涉及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在保育幼儿身体的同时应保育心灵,既促进身体的健康,又促进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保育员应从现代健康观出发,以正确的保育观、适宜的保育行为来养育幼儿,增强对幼儿健康、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帮助保育员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无论是生活设施设备的提供还是保育的操作行为都要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以人为本还要求保育员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某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情况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同情共感的介入性理解或者叫作成人悬置性理解,即教师应抛开因为自己是成人、是经过特殊培训的教育者而被预定的角色体系,深入到幼儿生活的具体场景中去理解他们,对幼儿行为的目的合理性、手段或规范合理性、传统或习惯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以及情绪情感合理性进行综合性理解。
3.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业务素质。(1)明确保育员工作目标;(2)加强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3)提高保育员业务水平的具体措施;(4)月工作具体安排,将学期培训计划合理地安排在每个月中,使保育员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提高,不至于感觉学习的压力太大而造成心理负担、产生紧张与厌倦的情绪。
4.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力度。(1)要制定保育员一日工作细则和工作要求,以保育员一日工作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2)要制定园长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3)要开展专项评估,通过评估考核对保育员管理、保育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要建立评估体系,为保育员的等级评定、评优评先、优胜劣汰提供有效证据。
此外,保育员要持证上岗。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保育员也应该有保育员资格证书才能被录用。为了满足幼儿教育对保育员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保育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推行保育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动保育员持证上岗的规范化操作。可开设幼儿园保育员职业资格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建议包括职业道德、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基本知识(教育、生理、心理、饮食、常见病)及技能要求、技能操练等。管理者要为保育员开展工作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保育员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她们的特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幼儿园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使管理过程成为保育员学习、提高与成长的过程。
论文作者:王继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保育员论文; 幼儿论文; 工作论文; 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合理性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