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合作学习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实施形式。从本学期开始,笔者在三合学校英语课堂上进行改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一线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找出更有效、更优效的实施步骤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70-01
一、引言
2001 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合作学习,并指出:“义务教育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但是,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一教学方式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合作学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引起了教育教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三合学校是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典型代表,因此,本学期初,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以三合学校为例,着重介绍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二、概念定义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强调了不同的侧重点。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同是王坦教授(2001)提出的的概念: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集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特征,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协作学习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模式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采用如下步骤:
(一)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有效组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各学科教师采取措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下学习中高效率地、有目的地去完成任务。当学生认识到某个学习任务与自己有关时,整个学习过程才会变得有意义。
(二)教师合理划分小组
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按照以下情况进行分组:第一,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划分,兼顾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等,由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内,因学生成绩与性格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第二,基于位置就近原则来实施划分,这种方法便于小组的管理和小组内各成员问题的讨论。第三,在分组时,小组内人员不宜过多,通常在 2 --6 人左右(王光烈,201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多数都是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即将学生按性别、知识基础、能力等进行分组。这样更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的合作程度不够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意识淡薄,个别学生可能不愿意参与合作;二是合作能力不足,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性格、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李玲,2013)。
其次,学生们的讨论意见存在分歧。在小组讨论时,存在不愿意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体成绩。在小组一起活动中,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会被忽略。(何军,2010 )
最后,各小组之间由于竞争会产生摩擦,影响学生们之间的友谊。
(二)教师方面
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小组合作的认识、组织与操作上。具体的问题表现为:一是教师对合作学习活动的内涵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有偏差;设置的合作学习话题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受到抑制。二是由于教学任务重、班级大,教师大多是在无时间、无空间、低价值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李玲,2013)三是分组不合理,组员之间没有互补性。四是教师对合作学习中自己的角色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五是教师评价不全面,过于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
五、结语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它对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合作教学法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学习、交流及运用知识的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学生间的感情,加强人际关系,学习社交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工作由大家分担,问题较容易解决,学生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且能发挥个人的专长,使工作效率提高;课堂气氛轻松、融洽,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但是,该方法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如果没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合作学习的实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就得不到合作共赢得实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自觉性和能力,培养分工与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取长补短的“共赢”意识,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实施。我校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合作学习更高地在中小学教学中得以实践和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玲,《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处理建议》[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3):46-48.
[2]王光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98-100.
[3]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3.
[4]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 教育研究,2002,(2): 68-72.
[5]杨行胜,《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第13卷第1期2011(2):112-116.
论文作者:秦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成绩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