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费婷婷
【摘要】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两种语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代替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更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本人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一己之见:
一、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情理交融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集中体现。教师的爱心非常重要,他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一句温暖的话能使学生对你产生好感,甚至会一生记住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带微笑,目光慈爱、语言应凝重,要有饱满的热情,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情绪处在兴奋状态,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抑扬顿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语调要善于变化。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时,或语调升高,音量增大,语速加快,达到高潮,或语调舒缓,“适当降温”,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松弛点”时,也应变音变调,并适当注重语言的趣味、形象,以调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朗读课文时,教师更应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后,立刻激起了强烈的兴趣,读书的劲头马上就来了,而且,这种积极性比较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时缓时急、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动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教会学生通过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领会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生动形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除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展开生机勃勃、富于强烈感染力的课堂教学,立体呈现表达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以杂文的形式告诉读者,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内容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无比愤懑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巧妙抓住这一情感信息,在引导学生领会其思想内涵时不但注意情感、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还适当的加以手势动作,使之真正达到烘托气氛,激发情感共鸣的作用。
四、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妙趣横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探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初中年级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学习。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乐于学语文、有兴趣学语文。
五、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条理清楚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教学思路井然有序,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准确掌握重点和难点。教师还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特点,梳理清楚知识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总结分析规律,挖掘教材资源,做到上课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如教《孙权劝学》一文时,教师把整个教学流程分成四个板块引导学生学习感知:一是古诗导入,引发兴趣;二是听读结合,了解大意;三是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四是感受人物,深化主题。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内课外学习新知识,钻研教材内容,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不断修炼教学技艺,做到有的放矢,才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课上的才会游刃有余。
六、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循循善诱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在准确清晰、严肃科学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生动自然、睿智幽默,富于艺术性、启发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创造出一种积极的艺术的教学氛围,以此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影响学生的灵魂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建坤.积累,从点滴开始[J].青苹果,2011(07).
[2]朱成钦.积累――语文学习的法宝[J].快乐阅读,2011(11).
[3]韩延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1(06).
论文作者:费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7月总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语调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7月总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