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脑血栓患者采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对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分别为75例。单一组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联合组则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1例(94.67%)显著高于单一组63例(84.0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取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够缩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
脑血栓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其出现不同程度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所致,具有发病几率高、发病急促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乏力、头痛、口眼歪斜以及偏瘫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在此期间还可能伴发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等症状,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2]。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调脂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等,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减小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治疗效果十分显著[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分别为7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单一组男性40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54.21±3.85)岁;最短病程为2h,最长病程为7h,平均病程(3.21±1.31)h;联合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54.85±4.12)岁;最短病程为2h,最长病程为8h,平均病程(3.75±1.54)h。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符合脑血栓的诊断标准;②均为首次发病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慢性炎症、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血液病、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排除近期接受手术治疗以及伴有心肌梗死的患者;④排除对于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各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单一组给予单一的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防治并发症;及其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S.r.l.进口分装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684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1071021)进行治疗,每次服用100mg,每天服用1~2次,14d为一个治疗疗程。
联合组则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的方法与单一组相同,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819)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在此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用药计量,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1次,14d为一个治疗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如:治疗效果、颈动脉斑块等指标,均采取SPSS21.0软件包进行核验,通过计算各组之间的数据,得出P<0.05为存在明显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对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1例(94.67%)显著高于单一组63例(84.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对[n(%)]
3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脑血栓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趋势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临床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该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患者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后,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进而形成脑血栓。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抗血小板以及调脂等方法进行治疗。经过本次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1例(94.67%)显著高于单一组63例(84.00%),治疗后联合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镇痛解热药物,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镇痛的治疗作用[4]。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活化血小板,并且通过抑制炎性介质以及黏附分子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粥样硬化的形成,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5]。在此基础上家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其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到了抗炎、抗血栓的治疗效果[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同时,更加促进脑血栓患者的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李艳军,邵宏元.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4):30-31.
[2]张华雄.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8-10.
[3]王本和.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26-27.
[4]张楠,刘颖.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34-35.
[5]谷海燕,唐敏,刘晓广.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作用[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6):283-285.
[6]谭俊杰,TANJun-jie.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2):145-146.
论文作者:周辉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脑血栓论文; 颈动脉论文; 类药物论文; 病程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