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实证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34(2003)04-0038-04
1 引言
企业重组的形式主要有企业扩充、分拆以及对企业支配权和所有权的结构改造等。重组企业资产的典型形式就是购并(M&A)[1]。所谓跨国购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购并[2],也就是说收购国外的企业,通常以合并、兼并的方式来实现。
在韩国,企业发展并不成熟,进行企业购并的必要性并不是非常紧迫;由于韩国财阀气息浓厚,在各财团内部,实际上已经进行过一系列的企业间的合并;过去出现了很多因政府主导型经济政策失败而产生的经营不善的企业,已经发生的国内企业间的购并行为也都是政府行为,而并非企业主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的企业跨国购并(CB M&A)格外引人注目。在生产跨国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商品世界化、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一体化的全球性企业正在逐步兴起。随着内外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韩国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谋求持续成长,以整顿没有经济核算能力的工作部门和给成长产业注入新秩序为目的,开始致力于企业重组工作,1996年12月韩国正式加入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从而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3]。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韩国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放,这使得韩国企业不得不直接与外国企业竞争。因此,韩国制定了跨国界经营发展战略,对国外进行投资也迅速增长。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虽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金帮助,但是韩国企业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恢复企业及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不得不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市场的一种选择,而跨国购并能够快速进入海外市场,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避免与发达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并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壁垒。
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说明具有哪些特征的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比较大。首先,分析一些影响企业跨国购并可能性的变量,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证研究方法并提出分析模型;在第四部分给出实证分析结果并进行了讨论;在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并希望能够对正在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圈的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影响韩国企业跨国购并可能性的因素
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方法有新企业的建立、合资、收购国外企业等几种。韩国企业通过推进跨国经营的外部成长战略获得了外部资源的支配权,从而可以在短期内取得经营成果。在对韩国企业采取跨国购并的研究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在韩国企业中何种类型的企业选择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大,进而考虑用哪些变量比较能说明海外企业收购的可能性。根据国际上跨国购并的实证,我们简要分析以下影响韩国企业跨国购并可能性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假设。
(1)购并国内企业的经验
我们认为在国内企业之间的购并为跨国购并提供一定程度的企业间协同的经验,有收购经验的企业,熟悉并掌握了收购运作的程序,可能离开在其国内已具有支配权的市场,在海外进行收购的可能性提高[4],所以有无收购国内企业的经验将会影响企业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的购并经验将提高实施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即国内的购并经验与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成正相关关系(H1)。
(2)企业进入他国的数量
企业进入他国的数量,即设立当地法人的外国数量。当某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时,越是熟悉外国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越是能够在实施收购外国企业时减少不适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法和子公司所在国的数目之间有正的相关性[5]。因此,企业进入他国的数量越多,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越有可能实施跨国购并(H2)。
(3)销售额增加率
企业销售额持续不断地增加,有赖于市场的不断扩大。研究说明,通过海外企业收购来推进企业的扩张,销售额是一个重要的指标[4]。企业维持适当的销售额水平,找到更大市场的项目对企业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收购海外的企业将是扩大市场、提高销售增长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故可判断出销售额的增长有可能使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可能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销售额的增长率与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成正相关关系(H3)。
(4)企业的规模
当企业国际化时,企业的规模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可能相对地多拥有经营资源和剩余能力。这样,企业将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FDI),从而实施国际购并的可能性相应增加。在推进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中,进军海外市场的方法是所面临的重要选择之一,总资产的规模越大,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越高[5,6]。因此,企业的规模(总资产)越大,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越有可能实施跨国购并(H4)。
(5)流动资金
因为收购海外企业时所利用的支付手段大部分是现金[4,7],所以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拥有比较多的现金和现金筹备能力越大的企业进行购并海外企业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流动资金也是影响跨国购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企业的流动资金越多,越有可能实施跨国购并(H5)。
(6)出口额比例
企业的出口额比例是指企业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销售额的比例。
韩国的经济结构是输出型结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及市场的维持。当出口额比例高时,其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将会减弱,通过购并来开拓海外市场对企业来说就不是非常迫切和重要。我们认为,企业的总销售额中出口额比例越大选择跨国购并方式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我们提出企业的出口额比例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成负相关关系(H6)。
(7)汇率水平
企业跨国购并进行交易时所使用的往往是外汇。当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如果相应的外汇汇率发生变动,被购并企业国家货币的相对汇率水平对购并额支付将有直接影响,企业跨国购并的收益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存在汇率风险,这种风险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购并海外企业的决策。因而,对当地通货来说,本国通货的价值越显示强势,购并海外企业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汇率水平与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成负相关关系(H7)。
3 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的模型
在因变量是只有两种结果的定性变量时,通常采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在这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连续而且广泛性的,当X的取值越趋近于两端时,因变量Y的变化也就越缓慢;相反,自变量X的取值越趋近于0时,因变量Y的变化就越迅速。这种函数关系比较符合于实际生活中的人口增长率、社会福利状况等情况,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在对韩国企业跨国购并可能性的分析中,因变量是二分类虚拟变量,即购并可能性为1,不购并的可能性为0。换句话说,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也不会达到100%的可能发生跨国购并行为;相反地,即使外部条件再恶劣,也不会达到100%的不进行跨国购并行为。另外,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时,优点是由于正变量的规范性不要求假设;又因为Logistic回归分析法具有能直接解释说明变量的回归系数设定,所以在确定企业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时,利用Logistic分析能说明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又能评价个别企业的Logistic概率函数。
Logistic回归式为:
Y=a+b[,1]X[,1]+b[,2]X[,2]+…+b[,n]X[,n]
其中,X为影响跨国购并的特征变量,Y为跨国购并的二元虚拟变量。
因此,某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可能性(概率)如下
(2)变量的选取
根据前面对影响韩国企业跨国购并可能性因素的分析,我们选取以下变量来说明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大小。
主要变量为:购并国内企业的经验(X[,1]);企业进入他国的数量(X[,2]);销售额增加率(X[,3]);企业的规模(X[,4]);流动资金(X[,5]);出口额比例(X[,6]);汇率水平(X[,7])。
(3)数据收集
根据1986年~1996年期间《证券市场》刊登的购并公告的企业以及1996年12月31日韩国银行外汇管理部《海外投资现地法的现状》公布的进行海外投资的制造业上市法人,通过随机抽样,得到随机样本共191家企业作为我们研究的样本企业[8]。
4 结果与讨论
表1、表2、表3分别是各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各变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各变量的推测系数与T分布价格模型的符合度及预测结果。
表1 各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表2 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3 Logistic推测结果表
***α<0.05,**α<0.1,*α<0.2
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来看,X[,1]和X[,4]、X[,2]和X[,4]有较大的相关关系,但都小于0.7,并不构成自变量之间的强相关,故没有多重共线性。因此,表明进行过国内购并的企业的规模越大,具有购并的经验越多,且拥有一些海外的当地法人时,这些企业与进行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Logistic模型的推测结果显示预测有79.58%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有较长期的购并国内企业经验(X[,1])和购并企业规模(X[,4])越大,意味着向海外市场发展时越有可能采用海外企业购并方式,出口额比重大的时候,对购并的海外企业可能性较低。汇率水平(X[,7])下降时,购并海外企业的可能性上升。汇率增长率也呈(-)出现,即韩币升值,说明韩币的价值越高对海外企业的收买也就越积极。另外,即使维持汇率能力缺乏,企业也可以通过海外企业购并的当地法人和韩国企业的所在地金融机构等进行融资[3],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
观察样本数=191
可决系数=0.1543
校正可决系数=0.15710
模型预测的正确率=0.79581
从模型的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流动资金(X[,5])的假设没有通过模型验证。考虑购并海外企业时往往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4],假设中我们认为现金及其筹备能力影响跨国购并的可能性。但是,一方面由于世界性融资管制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跨国购并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跨国购并的盛行,各发达国家不仅相继建立企业重建基金,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从事企业购并的投资机构或投资银行[9]。这些专业购并机构为跨国购并提供了必要的风险资金或中介服务。另外,韩国企业跨国购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资源和技术[10],政府也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因此,对韩国企业来说,流动资金对购并可能性的影响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
回归结果显示,除流动资金(X[,5])外,其余假设均得到验证。因此,韩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跨国购并的可能性:
①与企业的国内购并经验有正相关关系;
②与进入当地法人所在国家的数量有正相关关系;
③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
④与销售额增加率有正相关关系;
⑤与出口额比例有负相关关系;
⑥与韩币汇率增加率有负相关关系。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6年~1996年期间韩国企业对跨国购并战略选择的可能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国内购并的经验、总资产规模、设立当地法人的他国数量、销售额增加率以及总资产规模等方面对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有正的影响,其中国内购并的经验和总资产规模最为显著。而企业的出口额所占比例及汇率水平对企业采取跨国购并的可能性影响不显著,企业所拥有的流动资金对购并可能性的影响并不是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国内间的购并将活跃起来,韩国国内企业向海外的推进速度也会随之而加快。为了把企业推向海外,跨国购并成为当前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9]。而对于具有哪些特性的企业选择海外购并的可能性较高,分析有关对其选择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特定变量,将会对建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有所帮助。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具有国内购并经验或总资产规模大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采取购并方式的可能性很大,这也说明了国内企业的改组和联合逐步向世界范围内改组和联合发展的趋势。当然,韩国企业的国际化才刚刚起步,企业对海外企业的购并正在逐步扩散。韩国企业的跨国购并实证研究对于已经加入WTO、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圈的中国企业的跨国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中国企业在国内购并与重组的经验可能会对企业未来的跨国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另外,采取跨国购并还考虑到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在外国经营的经验等方面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跨国购并将受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因此企业的跨国购并还需要做具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