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介绍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追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爱理解他人,享受被他人关爱的幸福。人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上)第二课《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就是通过分析成长中烦恼产生的原因与代沟存在的原因和实质,以及逆反心理造成的原因及危害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知能力、知人能力、分析事物能力、辩证分析能力,树立起自己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举例说明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举例概述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知道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改变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2.逆反心理,包括逆反心理的表现、危害和消除消极逆反心理的对策。
教学难点
1.理解父母的严包含了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学会体谅父母。
2.辩证看待逆反心理。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依据课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遵循“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让学生有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态度与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列举、合作讨论与探究、案例分析、情境设置法,小辩论活动。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师:以flash动画《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导入新课。提问:歌曲中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男孩学那么多东西?你能理解他的爸、妈吗?〔目的、意图:通过flash动画,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交朋友需要我们主动亲近父母,理解父母的期待、严要求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生: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课堂探讨】
(一)成长的烦恼
师:〔现场调查提问〕1.现在你有一个或数个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同龄好友的,请举手。2.现在你和父母的交往能像同龄好友那样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请举手。〔目的、意图:通过现场调查让学生反思与父母的关系状况,为讲“成长烦恼”作铺垫〕
生:举手回答。设计小活动,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状况。
师提问:你在和父母交往时,有没有烦恼?因什么事而烦恼?请举出几例。〔目的、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感受,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倾诉的平台,让学生明白这些和父母的烦恼事,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缓和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同时反思与父母在打扮、爱好、交友、隐私、消费等生活小事上的冲突,为下面探析烦恼的原因埋下伏笔〕
生:举例,谈自身感受。
师:〔理性分析〕在学生谈了自身烦恼感受后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现在会在生活小事上常与父母产生分歧而烦恼?〔目的、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自己、父母、自己与父母三个角度去分析原因,层层递进、先易后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生:阅读思考,分析原因,概括原因。
师:〔理解严爱〕播放语音材料:《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设问:1.文中的父亲真的想打儿子吗?他打儿子的真正用意何在?你能理解吗?2.你有过挨打、挨骂的经历吗?当时你能理解父母吗?现在呢?〔目的、意图:渲染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父母真挚的情感,反思过去与父母交往的行为,学会以后在生活中尊重、体谅、理解父母〕
生:思考回答并谈感受。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表现:
师:〔设置情境故事〕《我不打这个电话》。设问:1.易寒的离家出走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猜想易寒还会有哪些逆反爸爸的行为?2.你是否曾有过类似心理,具体有什么表现?〔目的、意图: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将逆反心理的表现这个重点生动形象地突出、突破〕
师:〔快乐小游戏〕逆反心理小测试:1.放学回家,你想先上网半小时,然后再做作业,可妈妈要你马上做作业,你会( )A、很恼怒;B、无可奈何;C、十分乐意听妈妈的。2.周末,你很想打球、去和朋友玩,可父母不准,要你去补习、学钢琴,你会( )A、很不服气,坚决出去玩;B、无可奈何;C、十分乐意听父母的。3.晚上,好朋友打电话到我家,妈妈竟然在电话分机上偷听,你会( )A、很恼怒,和妈妈顶嘴;B、无可奈何;C、觉得妈妈是在了解、关心自己。〔目的、意图:展开心理测试,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将逆反心理的表现这个重点生动形象地突出、突破〕
生: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回到现实,反思自身行为。
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师:〔小辩论〕辩题是:A、逆反心理有益,是利大于弊;B、逆反心理有害,是弊大于利。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目的、意图:通过辩论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如何看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这个难点在争论思辨过程中明朗起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省能力〕
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派代表发言,进行辩论,说理由。
逆反心理有害:
师:〔情境故事讨论〕继续利用情境故事《我不打这个电话》,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1.你认为易寒和爸爸对抗、离家出走会带来怎样的后果?2.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如果我们以强硬态度顶撞,以粗暴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好不好?那样会产生什么危害?〔目的、意图:把学生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面对,置身其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积极思考,进一步深化认识,真正领会逆反心理与行为的危害,进而提高觉悟〕
生:思考回答并谈感受。
逆反心理对策:
师:〔小小交流会〕设问: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的人,要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对此你有何高招?〔目的、意图:通过情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自主探讨得出对策,分享交流,相互借鉴。
【小结、收获】
师:〔情境设问谈收获〕教师以爱的冲突何在、何来、如何化解为线索来小结,然后让学生结合情境设问谈收获:易寒听到了同学们的上述消除消极逆反心理的高见后,他想通了,看到爸爸那么生气,他拿起了电话……设问:如果你是易寒将会怎样打这个电话?有没有既尊重爸爸又能保护自己,同时又不伤害同学的办法呢?〔目的、意见:小结谈收获这个环节,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所学融会贯通、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知行统一〕
生:结合所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来谈感受、收获。
【板书设计】(略)
【课后探究】
师:让学生对以前自己的错误向父母道个歉或和父母做一次促膝长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将讲话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家长、子女各自签名后交回给老师查看。〔目的、意图:趁热打铁,知行结合,所学的东西就不只在课堂上感悟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到生活中。既拓展了教学时空,又让学生身体力行〕
生:学习的课外延伸,并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令我欣慰,同时也引发我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考与展望。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让学生从单一的教学中走出来,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自信、敢于想象等。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代之以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