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的能力较抗胆碱能药物强,扩张支气管的速度较抗胆碱能药物快,但后者长期应用出现耐药的几率小,两种药物协同使用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肺功能。其中噻托溴铵适用于哮喘合并COPD,异丙托溴铵适合在哮喘的急性发作期使用[3]。5 白三烯(LT)受体拮抗剂该药可以单独使用,具体作用机制如下:为竞争性的阻断LT与LT受体的结合,抑制机体器官对LT的反应性,由于炎性介质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可以减少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虽然目前哮喘首选的治疗药物是GC,但GC潜在的局部及全身的副反应,使其长期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在哮喘的治疗中,开发研究一些GC以外的无大量副作用的药物也是十分重要的[4]。6 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哮喘的机制如下:细胞因子和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该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气道细胞中细胞因子的浓度抑菌剂抑制细胞因子表面受体的活性起到治疗和控制哮喘的效果。降低细胞因子的活性,可以帮助哮喘患者控制症状、降低炎性反应,还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目前临床上研发的细胞因子抑制剂仅用于治疗重度哮喘。7 其他除了上述药物可以用于哮喘的治疗之外,还有很多药物可以用于疾病的诊疗过程,比如色甘酸钠可以用于哮喘的预防;LT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炎性介质发挥抗炎的作用;酮替酚能够降低慢反应物质和组胺的释放,可用于治疗季节性和轻症哮喘。8 结语目前,人们对哮喘的了解不断加深,治疗哮喘的药物也不多增加。但是长期应用GC、茶碱类药、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类药物等诊疗哮喘,由于耐药性的增多,疗效会不断降低,且会使病人出现很多副反应。所以,在日后对哮喘的临床诊疗中,务必重视新型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相信在不久以后,临床上肯定会出现更可靠、更高效和更安全的诊疗哮喘的药品。参考文献[1]付蕊,张文军.儿童哮喘的防治进展及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09):718-720.[2]王明男,常伟.儿童哮喘联合用药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3): 13-14.[3]喻勇,宁保明,舒宏,魏宁漪,侯曙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现状及新药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02):159-166. [4]彭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用药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 (10):34-35. [5]罗厚江,潘家华.支气管哮喘联合用药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04):473-475.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哮喘论文; 药物论文; 受体论文; 细胞因子论文; 激动剂论文; 细胞论文; 气道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