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建筑物的结构也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所有的建筑结构中,框架结构依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施工人员在对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模板、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梁柱等部分。本文就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建筑物施工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程是最为常见的经济发展要素。而我国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时,主要采用的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因此,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分析,是为明确该项技术的实践要点,发挥其应用优势。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概述
1.1工程概述某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4500~5002m²,层数为4到5层。该建筑在实际建设时,工程所用施工技术为框架结构设计。该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支撑结构,而屋盖则为钢网壳。此建筑平面呈半圆形,直径约为86m,由于该建筑主要采用的为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所以建筑基础形式为桩承台基础。目前,该建筑已投入使用,且用户反应良好,间接肯定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
1.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结构,逐渐过渡至高层、超高层方向,所以在建筑工程方式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竖向构件、建筑构成时造成的载荷、重力。同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种类变多,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出更多要求,根据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建筑方向,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优势愈发明显。但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在具体应用时,还应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合理规定建筑构件重力负荷参数、构件尺寸,保障建筑整体质量。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工程技术
在建筑框架结构施工前,首先工作人员要监测好混凝土的质量,要保证混凝土的材料达标后,才能首先控制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做好材料质量检测,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环节。其次,需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在配比的过程中,要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要使得水泥的掺入量符合相应的配比要求。另外,在运输混凝土材料过程中,一般使用泵运输设备来运输。要避免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避免其泌水性的产生,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质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分层的浇筑混凝土,每浇筑一层,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在进行第二次浇筑,确保浇筑质量符合要求,在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同时要避免出现混凝土的重复、过度振捣。最后,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也需要做好保养,要保持混凝土一定的湿润度,在强光或者阴雨天气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过度晒裂或者过湿,不利于定型,否则会出现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痕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钢筋施工技术
从框架结构施工的角度来讲,钢筋施工对于框架本身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进行钢筋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施工人员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物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规格的套丝机、电渣压力焊机,避免出现选择的机械与钢筋不符合施工需要,影响工程质量或是工程进度的情况。其次,在对钢筋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材料的接头位置,避免出现材料偏心弯折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在结束钢筋加工工作之后,要注意钢筋保存的环境,避免因保存不当而导致钢筋出现质量问题。最后,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相关标准使用钢筋,也会导致钢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给框架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施工人员在实际进行钢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需要第一时间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后续施工中,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钢筋施工的主要流程:首先,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先对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绑扎,保证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保存钢筋材料,也可以直接将钢筋材料安装到房梁上。在保存钢筋材料的过程中,安全性是施工人员必须要重点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钢筋材料的两端,要安置加固设备,防止材料滑落伤人。其次,在开始对钢筋材料进行套头焊接之前,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焊接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先进行焊接实验,实验的操作需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钢筋,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套头焊接检测,保证钢筋的质量以及焊接后承受力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除此之外,在检验人员的选择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加强重视,要选择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和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来对套头焊接的钢筋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能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在放样环节以及下料施工的环节,要保证钢筋的长度相对于正常的施工需要来说,能够具备相应的余量,主要原因是在实际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缝处经常会出现线性收缩的问题,施工过程中,房梁也会由于受到挤压而出现拱起,因此,在实际下料的环节,合理的留出余量十分有必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余量的留出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3模板施工要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混凝土为主要施工技术,但是在浇筑环节,混凝土自身强度和底板载荷成正比关系,所以建筑物在具体施工中,建筑物载荷,主要由多层模板支撑。根据建筑整体设计结构,建筑载荷会随模板转移至下一层。因此,在应用模板施工技术时,应以建筑初期为初始时间,对施工中的模板进行定期加固、维修,以免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后期建设。同时,施工人员应在工程地基的平面边缘处,测量地基平面线,并在柱漆上标出测量结果,以此保障施工材料可以固定在支架上。在模板安装完毕后,还应根据多层模板稳定性、载荷强度进行测量,判断模板是否可以承受工程施工环节的承重要求。具体来说,首先施工人员应测量、分析所需轴线,并使用油漆、画笔将其标注在对应位置。其次,在安装侧模板时,为确保模板技术应用质量,应将安装误差合理控制,误差数值不能高于3mm。最后,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漏浆情况,应及时填充模板、垫层之间的缝隙,必要时可以涂一层隔离剂。在选择填充材料时,可以使用高质量水泥砂浆。在安装主体模板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内墙、外墙模板安装方面,例如在安装内墙模板时,应先将横墙模板放置在合理位置,之后再安装竖向模板。在安装内墙、外墙模板时,施工人员还需综合考察施工环节的安全性。比如钢筋、预埋管、水泥等基础材料的稳定性。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顺利实施,模板使用中连接脚手架和墙体的部分,不能立即拆除,而是应在区域内建筑施工完成后,以由小到大的原则对模板进行拆除。
结语
我们在现阶段已经充分的运用到框架的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需求,我们的框架结构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上必然会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应该对其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和讨论,使我们的框架结构朝着更加先进、完善、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通过研究也可以从间接的层面促进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体性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国伟.对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00204.
[2]马凤军.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5,5(5):111.
论文作者:高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钢筋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