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抢救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经抢救护理后全部痊愈,存活率为100.0%。其中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经抢救和针对性护理后,不良反应彻底消失。结论 针对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通过准确诊断其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抢救和护理,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护理分析
在临床上,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为产后出血,而针对此症状,若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易导致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该病症指的是在一些特殊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现微血栓,由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的抗凝作用以及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从而形成了组织坏死及循环功能障碍【1】。在妊娠期间,产妇的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且此时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中出现较多的微血栓,就会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该病症主要特点为病势凶险、病情危急、发病急骤等,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就会对孕妇的生命安全性产生十分严重的威胁【2】。据有关临床研究显示,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是确保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3】。因此本文对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与护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年龄为24-35岁,平均年龄为(28.12±3.18)岁。其中经产妇3例、初产妇7例。孕周为28-39w,平均孕周为(32.8±5.4)w。病因为:羊水栓塞5例、胎盘滞留2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
1.2方法
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抢救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2.1抢救措施
(1)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在产妇发生大出血时及时的止血治疗,并明确病因,并对患者立刻补充血容量,防止其由于大量失血而休克,然后结合患者具体病因进行对症治疗。(2)在保证其不休克的基础上,为患者补充抗生素、电解质、纤维蛋白原等。(3)每隔5h向患者静脉推注20mL的肝素(1.25mg/mL),并对患者凝血速度急性随时检测,一般应将凝血时间维持在12-30min之间。凝血之间逐渐趋于稳定之后,将用药量逐渐减少至停止。
1.2.2护理方案
(1)综合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临床症状,并对其生命体征、尿量以及阴道流血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便能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2)护理期间加强监测其生命体征,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至少2-3条,至少要留置 Y型静脉针,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以满足大量输血、输液,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的应用及中心静脉压(CVP)的测量,并将冷沉淀凝血因子、成份血以及新鲜血等输注至患者体内,以确保患者体内能具备正常的循环血量,同时纠正机体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并按照临床诊断结果,对患者的各种原发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3)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确保其脑部供氧量充足,并通过气管插管以及吸氧等方式,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必要时可为患者提供吸痰护理,吸痰时采取平卧位。(4)护理期间需指导患者做好呼吸道护理以及口腔护理,预防感染。(5)对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对其做好保暖工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护士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向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对病情变化,抢救过程及效果主动做出恰当的解释和预告,以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病理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急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疗效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例患者中,经抢救护理后全部痊愈,存活率为100.0%。其中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经抢救和针对性护理后,不良反应彻底消失。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患者的临床疗效[例(%)]
3.讨论
在临床妇产科中,对于产妇以及新生儿而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影响其生命安全的高发因素,而该病症一旦发生,则会对其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由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时情况危急,且病情复杂多变,短期内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症状,而严重时则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十分严重的威胁。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前期症状为子宫腔内胎盘剥离、子宫切口大量出血、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下降,此时需采用用血常规检查患,此时需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另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如果前期有干咳,则需加强警惕与观察,并做好应急应对措施。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及时正确的明确其病因,既能及时的对患者实施抢救,又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4】。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而言,其发病的原因主要为羊水栓塞、胎盘滞留、妊娠期高血压等。如果患者治疗期间血流不止、输液和输血均不能对患者的休克症状加以缓解,则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对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从而将阴道流血彻底清理干净。这种抢救措施还能有效预防血液循环中进入促凝物质,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另外在护理期间还需对患者输注肝素,并不断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以及血液等,以维持患者稳定的凝血速度【5】。
本文的研究中,10例患者中,经抢救护理后全部痊愈,存活率为100.0%。其中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经抢救和针对性护理后,不良反应彻底消失。因此可以看出,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施针对性抢救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通过准确诊断其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抢救和护理,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金风琴,杨庆仁,赵淑香. 产后大出血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抢救护理[J]. 全科护理,2013,22:2036-2037.
[2]周丽英,曾妙弟,何爱嫦,徐菊英. 剖宫产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抢救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4:71-72.
[3]董志凤. 双胎剖宫产8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抢救及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0,33:1006-1007.
[4]方金妃. 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措施与护理技巧[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11:9-10.
[5]褚秀清. 成分输血抢救孕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民间疗法,2015,10:80-81.
论文作者:蒋国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患者论文; 凝血论文; 血管论文; 对其论文; 针对性论文; 病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