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性骨折的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论文_赖华业

应力性骨折的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论文_赖华业

梧州市藤县富安医院影像科 赖华业[摘要]目的:分析应力性骨折接受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的表现。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共1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均经病理结果确诊,均接受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DR诊断早期仅有2例患者确诊,MRI检查10例患者均确诊;骨折部位:4例为胫骨中上段骨折,1例为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同时骨折,1例为腓骨中上段骨折,1例为股骨下段骨折,1例为股骨头颈部骨折,1例为跖骨骨折,1例为髂骨骨折。结论: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应力性骨折均有价值,MR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于临床诊疗有更高指导价值。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低场强;MRI;DR;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WYP

应力性骨折患者多不存在明确外伤史,更多是因为机体承重骨骼某些部位持续、反复受到较大负荷,导致该部位骨骼质量、结构不适应机械结构,引起骨骼受损,且受到的损伤远超机体本身的修复能力,同时使附着的肌肉受累,引起剧烈疼痛,最终使骨皮质发生断裂[1]。应力性骨折主要在胫骨、足部、股骨位置出现,运动的方式及运动的强度与这一类骨折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2]。应力性骨折早期接受DR诊断缺乏满意诊断率,出现漏诊的可能性较高,当前因为影像学技术的进步,MRI成为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共1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的具体情况。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共1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为对象,男8例,女2例,年龄在17-43岁之间,平均(32.44±8.70)岁;初诊时患者病程在4天到3个月之间,病程平均为(1.38±1.09)个月。患者主诉症状为较剧烈的疼痛、不适,活动后疼痛程度更重,暂停活动休息后疼痛减轻,且发现随着病程逐渐延长,疼痛转为隐痛或者持续性疼痛。临床表现:夜间疼痛患者有1例,局部肌群肿胀患者有6例,程度不一叩击传导痛或压痛有3例。

1.2方法

选择桂林高频机升级改装的GST-221数字化X线摄影机(桂林集琦俊龙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作为DR检查仪器。

选择深圳贝斯达0.35T磁共振扫描仪作为MRI检查仪器,检查参数:脂肪抑制FSE T2WI:TE48ms,TR 4710ms;FSE T1WI:TE 18ms,TR 597ms;FSE T2WI:TE 99ms,TR 3890ms。

2.结果

2.1诊断结果

全部患者在初诊接受DR检查后一周内接受低场强MRI检查,DR检查确诊为应力性骨折的患者有2例;DR检查怀疑为应力性骨折,经MRI检查确诊的有4例;临床怀疑为应力性骨折,但DR检查无明显异常,接受MRI检查确诊的有4例。本组10例患者有3例出现误诊,1例误诊为骨髓炎,1例误诊为肿瘤,1例误诊为骨膜炎。10例患者最终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

2.2影像学表现

本组10例患者有4例为胫骨中上段骨折,1例为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同时骨折,1例为腓骨中上段骨折,1例为股骨下段骨折,1例为股骨头颈部骨折,1例为跖骨骨折,1例为髂骨骨折。4例患者经DR检查没有显示明显异常,2例能够发现皮质旁丘状骨痂生长,1例有髓腔变窄、骨皮质增厚、密度上升表现,1例髓腔中能够观察到横形致密带,2例能够观察到高密度骨痂、骨皮质内线样透亮影。MRI检查10例患者均确诊,信号改变明显异常,髓腔内出现大片状、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骨皮质中断的患者只有1例,2例能够发现软组织肿胀明显,信号改变为长T1、长T2表现,为弥漫性;脂肪抑制检查显示为高信号,与平片比较有更为广泛的范围;骨膜水肿患者有3例,有骨皮质周围围绕出现的长T1、长T2信号影,为环形或半环形;骨皮质增厚患者有3例,信号改变表现为长T1、短T2;3例患者髓腔中能够观察到长T1、短T2信号影,为斜形或横形线条状,将部分或全部骨干贯穿。

3.讨论

应力性骨折多发生在活动量较大的人群中,比如运动员、军事训练人员,所以临床也将这一骨折视为疲劳骨折[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力性骨折的发病率及发病部位紧密联系运动的类型及所受负荷的强度,胫骨是主要骨折部位,本组10例患者中骨折部位在胫骨的有5例,主要是基于解剖学特征和生物力学特征。应力性骨折动态病理学基础主要为持续高负荷运动使得肌肉出现疲劳感,导致肌肉的减震和保护作用减低,且胫骨应力分布出现变化[4]。应力性骨折男性数量明显多于女性[5],本组10例患者中有8例为男性。

DR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缺乏满意诊断率,敏感度较低,本组10例患者中接受DR诊断有4例完全无异常表现。相比之下,低场强MRI诊断应力性骨折能够清晰显示出早期阶段患者的软组织水肿、骨髓水肿表现,利用MRI检查可以应用T1WI、T2WI、T2WI脂肪抑制三种序列,其中第一种序列能够将解剖细节清晰显示出来,后两种序列有助于进行软组织损伤、骨髓水肿的判断,同时这两种序列还能够对感兴趣区的信号改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的观察[6]。低场强MRI检查早期应力骨折能够发现其骨髓水肿为骨髓腔内长T1WI、长T2WI斑片状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发现有斑片状高信号,边缘不清晰,相较于临床检查的压痛范围,该检查显示的范围更大;进行T1WI序列检查时能够观察到更低不规则线样信号,为骨小梁微骨折。MRI检查发现,骨膜水肿显示为围绕在骨皮质临近的长T1WI、长T2WI信号,呈环形或半环形,但这一表现借助DR检查无法显示出来,但这一表现是应力性骨折早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所以选择MRI诊断更有意义。

MRI及DR都能够将骨折线显示出来,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不过相比之下,MRI能够实现多参数及多方位的扫描,能够获得清晰度、准确度更高的骨折征象[7]。在T1WI序列下,高信号的骨髓腔内能够观察到线样低信号,T2WI序列下,能够发现低信号骨皮质断裂表现出稍高信号。MRI检查和DR检查都能够观察到修复期骨痂形成、骨膜反应,其中外骨痂髓腔变窄明显,有局部增厚表现,借助MRI检查能够发现内骨痂,在T2WI序列下的冠状位、矢状位上出现高信号的髓腔水肿连接骨皮质的横形低信号带。但DR检查无法发现软组织肿胀,MRI检查可以发现骨质临近有弥漫性的长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出明显但缺乏规则的高信号。

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表现主要包括骨膜水肿、骨髓水肿、软组织肿胀,DR对于发生不足2周的下肢应力性骨折,诊断无法保证满意阳性率,部分经DR检查仅显示有软组织肿胀。相比之下,MRI检查优势更为突出,能够同时检出骨膜水肿、骨髓水肿、软组织肿胀多种表现,且能清晰发现内外层骨膜增生、局部骨皮质断裂后期表现,而DR检查更多只能观察到后期表现。因为骨痂形成数量并不等同于骨髓水肿范围,通过MRI检查能够发现病变范围与平片观察到的范围相比更大。另外MRI还能够帮助临床判断病情变化,如果检查显示髓腔水肿信号减弱,范围缩小,则表明患者病情逐渐减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MRI检查应力性骨折有较满意的敏感度,不过特异度较低,误诊的可能性较大[8],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度,临床应该综合分析MRI检查结果、患者病史、工作史再作出最终诊断。

综上所述,DR、MRI诊断应力性骨折均有价值,但对于早期应力性骨折,MRI检查的准确性更高,且有助于协助临床进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郭介民,文小检,申光武.新兵胫骨上段疲劳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07):602-604.

[2]张雪莹,徐磊,邹月芬.82例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回顾性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04):610-613.

[3]陈旗.MRI联合多层CT对不同类型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3):526-527.

[4]申香梅.MRI与CT在疲劳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7):62-63.

[5]贺云飞,黄琼,白云.磁共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应用价值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06):375-378.

[6]张秋怡,徐凯,陈凯.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影像评分与临床表现相关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26(06):783-790.

[7]石冬,刘志,杜天会.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骨伤,2017,30(07):633-637.

[8]张勇恒.分析低场磁共振在膝关节应力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1715-1716.

论文作者:赖华业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  ;  ;  ;  ;  ;  ;  ;  

应力性骨折的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论文_赖华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