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曾经是“皮格马利翁”_爱丽儿公主论文

宝贝曾经是“皮格马利翁”_爱丽儿公主论文

宝贝曾是“皮格马利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贝论文,马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宝贝迷恋人鱼公主

      小撒4岁了,在生日聚会上,他许的愿望是:“要找爱丽儿做朋友。”爱丽儿是迪斯尼公主系列中的小美人鱼公主,有一头红色的卷发和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小撒第一次看到爱丽儿公主的动画片就被深深吸引,从此,一切有腿的人间小女孩都失去了对他的吸引力。

      小撒不止一次地问我:“爱丽儿为什么没有腿和脚呢?“我的每一个解释都让他不满意。

      这个年纪的宝贝开始进入“十万个为什么”时期,我也无奈地变成了百科全书妈妈,整天思考“美人鱼为什么没有腿”和“小男孩为什么没有尾巴”这类问题。

      小撒狂热地喜欢爱丽儿,不但要我买爱丽儿的玩偶和书籍,还要抱着她睡觉。我很担心:“一个小男孩整天这样会不会不正常?”

      同时我发现,小撒在进入4岁之后,变得越来越追求完美。如果我给他的饼干碎掉一个角,他会哇哇大哭;大冷天也要穿他认为很帅的单薄衬衫,常常拿爸爸的领带和领结臭美;甚至用油画棒涂指甲,走路的时候也要把地上的亮片捡起来,紧紧攥在小手里……

      哇!我的儿子是怎么了?难道他在迈入4岁的一段时间里,恋上一个人鱼娃娃,然后变成了一个花痴?

      我咨询了小撒的幼儿园老师,他告诉我孩子到这个年纪会进入“审美敏感期”。很多小女孩会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爱穿高跟鞋,在冬天也坚持穿公主裙;而男孩子开始自己挑选衣服,非常在乎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至于我家小撒,老师说,他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老师引经据典地让我放心:“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一个在审美情趣方面高雅的幼儿,长大后不会平庸,不会很野蛮,也不会很庸俗……”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最能够描述小撒状态的心理学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国王,善于雕刻,不喜欢凡间女子,因爱上了自己雕刻的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把全部的精力、热情、爱恋赋予了这座雕像,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最终这座雕像果真拥有了生命,两人终成眷属……心理学上用这个名词来描述因为期望和心理暗示而激励当事人实现预期良好效应的状态。

      小撤的状态就像这个国王一样,在他的心理世界中,爱丽儿根本就不是一个虚拟的美人鱼,而是他活生生的朋友。所以,他常常想着她,好像在和她对话;还努力把自己装扮成动画片里的王子,随时随地追求美丽的东西,好让自己更加入戏。

      用孩子的心看问题

      孩子的世界真奇妙!领悟这些之后,我学习用小撒的眼睛看世界,用一颗澄澈爱美的童心与他沟通。

      当他追求完美、反应敏感的时候,我不再说他是“小心眼”、“娘娘腔”;当他抱着爱丽儿娃娃,絮絮叨叨说个不停时,我不再一遍遍强调::“她是人鱼娃娃,不是真人”;当他问我爱丽儿为什么没有腿时,我微笑地告诉他:“因为鱼尾巴能让她看起来更漂亮!”我甚至告诉他有关审美的黄金比例,让他知道爱丽儿的尾巴之所以漂亮,是因为符合这个规律……

      改变沟通方式之后,小撒也随之改变。他逐渐将审美重心从爱丽儿身上转移到更多事物之上,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美。

      例如吃饭,从前小撒总喜欢吃几口就停下来,用调羹将米饭弄得平平整整,然后再吃……看到他将热饭吃成冷饭,我就火冒三丈,乱训一通,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当我从审美的角度来转化思维时,新的对策应运而生。我富有同理心地说:“宝贝,你喜欢平平整整的饭对不对?光滑的才漂亮对不对?所以,妈妈教你一种新的吃饭方法。”我给小撒演示,教他从米饭的表层轻轻刮饭吃,从而让米饭始终平整。学到这个本领之后,小撒的吃饭速度快多了。

      再比如磨蹭的习惯。小撒做什么事情都慢腾腾,我改变自己认定“他是慢性子”的思维定势,尝试从审美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当大人关注时间和迟到等问题时,他或许在关注周围美丽的事物。所以,我不再责怪他迟缓,而是问:“宝贝,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漂亮的东西呢?”这样的提问也让我自己对很多问题豁然开朗。比如上学途中小撒一步三回头,是因为小区绿化带的树枝间一张张美丽的蜘蛛网!我赞叹说:“哇,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蜘蛛网好漂亮,我真想停下来欣赏!”小撒仿佛找到了知音,拉着我寻找正在织网的蜘蛛。我陪他略微观察一下,然后说:“我们放学时再来欣赏好吗?夕阳下的蜘蛛网更漂亮!”小撒乖巧地跟我加快步伐,边走边讨论晚霞和彩虹的颜色区别……

      再比如浪费的行为。小撒因为追求完美,很多东西破损或皱掉就哭闹,坚决要扔掉。当他因为白纸上有一道痕迹要扔到垃圾桶时,我不再骂他浪费,而是温柔地说:“白纸有条痕迹就不美了,是不是?可是,我们能不能在旁边加点什么,让划痕变成漂亮的小花,或是小羊?”当小撒因别人弄脏了他的手工作品而愤怒不已时,我引导他在污溃或破损的地方发挥想象力,最终创作出美丽的图案。在这个变废为宝,化丑为美的过程中,小撒学会了变通和思考,意识到坏事也能转化为好事。于是,他从前那些过度敏感的情绪化反应逐渐减少;在想扔掉东西之前,也会征求一下大人的意见。

      孩子长大,妈妈更成熟

      从小撒4岁到5岁,这一整年里我几乎都在学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我好像找到了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很多次,小撒破涕为笑,是因为他强烈的审美欲求在我这里得到了共鸣。很多次,我们一起看日出、画美图、欣赏飞机在天空中的划痕、临摹柔风拂过树梢的弧线……我以大自然为老师,更多鼓励小撒的审美自信。

      我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斯托夫人的教育》这两本家教名著,发现这两位家长都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常常带他们在森林中散步,边走边看,边欣赏边教导,用审美的角度启发孩子对各科知识的兴趣,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信仰的寻求。我认同他们所说:“年幼孩子的感官是完全开放的,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环境,只要是美的东西,孩子就会自然地经历感受,艺术来自生活的每个角落。”

      为此,除了将小撒的卧室和我家书房布置得更有艺术感之外,我还学习了园艺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更多花草树木、昆虫鸟鱼的名字。除了每年几次的旅游、每周例行的逛公园,我们还常带小撒去博物馆、美术馆和音乐厅。在奇妙自然和伟大艺术的熏陶下,小撒的审美不再局限于美人鱼、蜘蛛网、米饭和白纸了!他现在喜欢听交响乐,喜欢浏览油画的照片,去餐厅吃饭也会对装修和灯光品论一番,遇到他觉得美丽的东西就要我们立刻拍下来。伴随着我们的努力,他敏感多怒的行为渐渐减少,宽容和快乐的品格逐渐形成。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放心他不再那么“娘娘腔”和“不作会死”啦!或许,很多宝宝都存在过我们小撒的经历,在进入“皮格马利翁状态”的时候,让家长们虚惊一场!其实,咱们大可不必太紧张。小孩子表现出对审美对象执著的追求精神是一件好事,只要引导得好,也许是孩子步入艺术殿堂和知识宝库的开始!

标签:;  

宝贝曾经是“皮格马利翁”_爱丽儿公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