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金融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综述_金融论文

21世纪金融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综述_金融论文

二十一世纪金融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国际研讨会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金融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金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金融业的发展将向何处去?金融的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而作为正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对这种变化应当作出什么准备?1999年10月15日,来自国家各宏观经济部门、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新闻单位的代表70余人,借中央财经大学50周年校庆之际,在中央财经大学参加了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金融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就21世纪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应对之策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国情,从各方面作好准备以应对挑战。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二十一世纪的金融发展趋势

从即将过去的20世纪的最后一、二十年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21世纪金融发展的端倪。因此,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未来的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和银行全能化将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

来自中国银行的吴建光博士认为,由于投资、贸易的发展,必然带来金融的国际化,这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金融国际化包括金融机构业务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货币国际化三方面。具体表现为(1)银行组织的创新。即银行的虚拟化、网络化。(2)金融中心的地理概念淡化,日趋无形化、无中心化。(3 )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21世纪将是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卢布等群雄争霸的时代。(4)国际金融协调新机制的建立。1999年9月末,20国集团论坛的成立,正是国际金融协调和监管向前迈进的新的一步。目前IMF 已不适应现代市场资本大量流动的需要,国际金融市场呼唤权威机构的出现,领导市场从动荡走向平稳,从离散走向统一。(5)货币一体化。 吴建光大胆预言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带来货币一体化,最终将形成“大同金融格局”。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徐诺金博士则详细阐述了世界货币的趋势。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代表一种信用,抽象性是其本质特征。抽象性实现得越充分,货币就越接近其本质,越走向高级阶段。根据蒙代尔的货币区域最优化理论,货币将有走向世界统一化的趋势。并且在实际中也可以找到依据,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货币的进化也在加快。从美元最终脱离黄金标志着真正的信用货币时代开始以来的不到30年的时间内,货币形态就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从纸币到信用卡、从信用卡到电子货币的转变。今天,我们正处在从信用卡革命到电子货币时代转变的关键时刻。我们完全可以相信,21世纪将是电子货币流通的时期。同时,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政治的民主化将有力地推动经济主权与政治主权的分离,货币作为经济主权的主要代表将超越政治实体的控制而变成人类交换的真正工具,到那时,电子货币将统一当代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时代而成为世界货币的代表,畅行在世界各国的网络交易之中。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潘金生认为,金融自由化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传统上对金融业所实施的严格限制已经或正在放松,尤其是银行业务电子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剧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传统业务的相互争夺上,而且还表现在经营管理水平、金融产品创新以及服务手段多样化和灵活、快捷、方便等方面。她认为,未来金融业在兼并合并持续发展中将具有以下特征:1.银行业务国际化;2.全能型银行将占主导地位;3.新型金融业务方兴未艾;4.高科技技术将金融业联成一体;5.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吴念鲁教授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21世纪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他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将驱使资本大量转移,从而迫使各国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实现利率自由化、市场自由化、金融产品自由化,并为国际游资冲击各国的实体经济创造了条件。在带来虚假繁荣的同时,把很多问题、矛盾集中在金融领域。由于这种国际游资具有短期性、盲目性、投机性,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吴教授将这称为“用金融杠杆来掠夺财富的战争”。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他还提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金融业的国际化,并推动金融业自身的大规模并购和业务创新。并购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呈现优势互补,业务综合化,服务一体化的趋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银行的全能化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中国人民银行的钱小安博士把金融创新看作是21世纪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他并且认为,金融创新在21世纪将有以下10方面的较大发展:全球多极化、市场趋同性、工具组合性、工具可转换性、风险非对称性、交易网络化、交易集约化、业务综合化、投资专业性和监管国际化。

此外,来自中国证监会的霍学文博士还把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看作是21世纪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中国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21世纪金融发展的新变化,将给正在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专家们呼吁国内金融界应当深入地研究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给我国经济和金融业带来的新问题,以便及早作出应对之策。

钱小安博士认为压力和挑战首先来自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他认为,目前我国(1)资本市场化比率过低,仅为17.2%, 还存在利率管制和外汇管制。(2)在对外均衡发展, 结售汇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执行中变成了固定汇率制。(3 )货币市场体系尚未完善,致使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难以发展。(4 )金融工具品种欠缺。(5)金融创新人才奇缺。 这些问题将会给我国迎接挑战带来严重的困难。

霍学文博士认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银行资本、证券资本、风险资本三类资本平衡发展。但发展风险资本对我国来讲时机尚未成熟。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投资人与风险承担主体;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三类资本平衡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政策规则。另外,他还提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具有金融发展的优先权,如网上交易合约由美提供,网络加密由美控制,在衍生工具市场上有伦敦和纽约的交易者制定规则,因此发展中国家只能追随发达国家的游戏规则,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郭田勇博士认为,经济金融的全球化特别是国际资本的跨境大规模的流动,改变了生产资源的配置范围,密切了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以封闭经济为依据的货币政策理论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传统货币政策不完全有效,需要一种充分考虑对外经济因素的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带来了金融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脱节,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动和外汇买卖纯粹以投机为目的,严重脱离了生产和贸易活动。巨额游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的杀伤力,在这种环境下,一国经济金融政策不当,就有可能遭到它们的冲击,使国内经济蒙受损失;同时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也日益重要。

来自澳洲联邦银行的马顺军先生指出,目前国内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比较中的明显劣势在于服务水平低(服务品种少,而非人员态度问题)和工作效率低。对于中国加入WTO的问题, 马顺军将其形象地喻为“入WTO不是狼来了,而是泥鳅来了。 ”——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会冲跨国内银行业,而是加剧业内竞争,促成优胜劣汰。

来自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张斌先生分析了我国信用卡业务的现状,认为我国持卡消费比率过低,仅为1%,而美国高达25%, 可见差距之大!

中央财经大学的秦池江教授强调在以往的几次技术革命中,中国都未能跟上。目前面临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关键时刻,中国应当加紧发展信息技术,否则将遭受“金融殖民”侵略。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面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趋利避害,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从容迎接挑战。

潘金生教授指出,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中国,应当顺应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趋势,着力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首先,要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力度,包括加大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力度、利用外资的力度、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利率市场化。其次,金融业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充分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以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迎接知识经济、金融自由化时代的到来。第三,要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快金融立法,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管和金融市场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第四,要建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启用制度。

钱小安博士在论述中国金融创新的时候,提出中国应借鉴国外的创新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场外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推出多种形式的债券、基金,推动银行业务多元化和金融网络化。为了促进金融创新,首先应当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1 )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一步先把贷款利率逐步放开,从现在的30%放开到50%,直到最后存款利率由银行间自行决定。并争取在2010年左右完成利率市场化。(2)稳步推进外汇体制改革,增强外汇制度的灵活性。(3)努力拓展国际业务。(4)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注意把握金融创新的趋势。

霍学文博士在谈到如何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时建议:首先,必须使银行资本、证券资本、风险资本平衡发展。风险资本解决技术创新的资本来源,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前必须重点发展风险资本。其次,制定三类资本能有效运作的法律框架和政策规则。逐步沟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并为人们投资于风险资本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在技术上打破电信垄断。

马顺军先生建议在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时,国内银行应该提高业务水平(主要是指产品),增加个人银行业务品种和服务比重,慎重设立海外分行。而张斌先生则认为,由于目前贷款风险加大,银行利润降低,经营难度加大,拓展中间业务日益迫切,信用卡作为方便快捷的结算方式应该得到大力发展,开拓信用卡的客户市场和商户市场。

中央财经大学商季光教授特别强调发展新兴商业银行问题,要将其发展成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银行,转换传统业务经营方式,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改变存款占负债比例高的状况,发行金融债券;以高科技技术为载体,寻找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应利用当前投资银行力量薄弱的时机,积极参与国企重组,拓展自身业务。

中央财经大学王佩真、潘金生两位教授还从金融教学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金融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她们认为金融教学工作应该跟上时代步伐,根据未来的金融趋势,必须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并强调研究金融问题不能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且要综合考虑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一些专家还就建立21世纪国际金融新秩序问题发表了意见。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香港《经济与法律》杂志社社长陈应良先生认为,如何解决金融自由化、现代化、国际化和保障金融安全,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建立21世纪的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应是当务之急。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1.提高国际金融体系的透明度,特别是有关资金转移的数量、地址、证券的持仓量、利率变化幅度,以防止操控市场和造市。2.改善对银行、资金证券市场的监管。3.改善处理资金大规模流动和货币兑换的能力。4.建立金融危机预警制度,互通情报,以便对危机作出快速反映。5.建立金融危机援助基金,对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紧急救治。6.减轻贫穷国家的债务、减息、免息,化解危机。7.鼓励刺激经济增长战略,既反通胀,又反通缩,协助调节市场供求。8.鼓励平等互利、互助互补,促进全球经济平稳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两者是影响21世纪人类生活的两大因素。本次研讨会对21世纪的金融发展趋势作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当然这并不能解决全部难题,有些问题诸如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相脱离,外汇储备的高效利用,新的国际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等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21世纪金融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综述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