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有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最新方法、技术,逐步建立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结果:不同种类的药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方法存在很大差异,结合药品说明书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范。结论:应建立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为临床规范使用静脉输液制定标准。
【关键词】 静脉用药安全;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80-02
静脉滴注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用药途径,因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血药浓度监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格外的重视。随着注射剂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普遍关注[1]。目前,常将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归结为用药剂量大、浓度高、输液溶媒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等,但事实上从药物采购阶段至成品输液进入患者体内这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并影响患者用药安全的因素并不止这些,笔者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的工作规范化操作流程总结归纳与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病区医护工作者展开调查,分发问卷200份。统计结果发现,85%的护士能够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品输液使用方法合理、安全使用静脉输液。
1.处方审核阶段
我院现已引入并不断完善合理用药决策系统,有专门的审方药师对全院医嘱进行实时审核,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医生开具处方之后,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判定其合理性决定是否能提交处方,不合理处方根据星级再由审方药师与医生沟通进行修改。这个系统的优点是较大程度上地减轻了审方药师的工作负担,有效地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与工作压力。
2.静脉输液调配阶段
静脉输液的调配过程要求必须在无菌操作环境中完成,为了保证操作环境的安全,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并验证了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方法,应用营养琼脂培养皿、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及尘埃粒子检测仪对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空气浮游菌及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表明:通过对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进行评估,指导操作人员规范操作,此方法有效地保证了静脉药物调配环境的洁净要求。
3.给药阶段
通过文献调研近几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从中可以看出由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结合本院近几年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上报结果统计分析,选择首先、重点考察抗菌药物的给药阶段,以医护人员问卷调查与药师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考察成品输液在病区中的具体使用情况[3]。主要考察成品输液序贯滴注是否合理、滴注速度、成品输液室温放置稳定性等方面。
3.1 抗菌药物序贯滴注
在临床应用中,针对感染患者时常会采用不止一种抗菌药物,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用药的种类及用药先后顺序对药物的疗效有较大的影响。经过调查,在抽取的200例病例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占38%,二联用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为繁殖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为静止期杀菌剂,二者经常联合应用,其作用机制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可使细胞壁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药物进入细胞内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根据说明书,在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悉能)的过程中,如与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痰热清等注射液序贯滴注会发生药物反应,可能会产生絮状沉淀,所以在实际工作当中,医护人员应避免其与此类药物成品输液序贯滴注,或者在使用前后冲洗管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人员也需根据此原则来合理地安排成品输液调配顺序,指导医护人员合理用药。
3.2 常用抗菌药物的滴注速度
一般抗菌药物的滴注速度可参照药品说明书,通过收集20份药品说明书并参考相关文献,选择我院最近1年内使用较多、不良反应与滴注速度相关的几种抗菌药物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列出部分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维持时间,规定万古霉素(来可信、稳可信)的滴注时间为≥1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的给药剂量≤500mg时滴注时间为20~30min,给药剂量大于500mg时滴注时间为40~60min;伏立康唑的滴注时间为1~2h以上,依替米星(悉能)的滴注时间为1h。将成品输液的维持时间控制在规定的滴注时间以内,有助于保证成品输液的稳定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
3.3 成品输液的稳定性
在使用抗菌药物等刺激性药物之前常需预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类的保胃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这些药物的成品输液在室温下的稳定性通常小于4h。经调查,这些药物成品输液到达病区之后在4h内完成滴注的占83%。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的成品输液,说明书中规定应在4h内完成滴注。经调研,将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结束的时间作为起始时间,将病区完成使用成品输液的时间作为结束时间,四小时内完成滴注的仅有19%,超过稳定放置时间的成品输液除了有效成分发生降解导致疗效降低之外,还会产生降解产物。其可能会产生的降解产物及其危害性,笔者将会做进一步研究。
4.讨论
静脉用药安全监控平台的建立,是在现有的工作模式基础上,将药品从储存至使用结束的各个流通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师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及职责标准,旨在有效降低由于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该平台的建立打破了药师与病区医务人员合作的旧模式,形成了新格局。实行并不断完善了全医嘱审方系统,并建立了静脉用药调配过程中的洁净室环境检测方法与检验标准,目前在给药阶段的安全监控尚处于收集资料、分析数据阶段,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何去有效地对未合理使用的成品输液进行干预,与病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并逐渐制定规范化操作,并成为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陈醒,冷静.注射用抗菌药物滴注速度与注意事项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7):75-77.
[2]张莉蓉,刘砂砂.国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9):774-776.
[3]张丽群.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8):219-220.
论文作者:张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静脉论文; 药物论文; 滴注论文; 成品论文; 药师论文; 病区论文; 时间为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