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社会基础工程_精神文明论文

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社会基础工程_精神文明论文

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基础工程——试谈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基础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衣食父母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社区面积和人口都占总国土、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经济的状况固然是国脉所系,而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如何,亦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经济腾飞,不能不重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社会基础工程。

所谓社会基础工程,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容很广,诸如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业经济振兴、农民衣食住行建设与改善、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这些都应列于这一社会基础工程。但其中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包含“半壁江山”的建设工程,是整个社会基础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这样认为并非危言耸听。其一,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是社会、国家、民族兴衰的两大支柱之一。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忽视了精神文明半壁江山的作用和地位,都将是历史的错误和罪人。其二,精神文明是中华五千年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依托。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几经兴亡,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原因可由史家列数几十条或上百条,但从其根本分析,靠的还是精神文明建设这条作为我们民族的依托。不管走到天南地北,不管穿上西装、洋装,都没有忘却和淡忘“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心”,这是中华五千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浓缩和总归宿。其三,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是发展社区经济、稳定社会局面的不成文的法律和条规。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就是靠这一不成文的法律来维护的。其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诸如社会公德、家庭伦理、个人居家处世、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等等,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精神文明的规范。同样,新中国成立的四十多年,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大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日臻进步,除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政策外,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农村社区继续保持和发扬了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传统精华,形成了没有法律条文的法制天地。其四,改革开放、国门大开的今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显其重要和必要。大量的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农民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走向小康,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又不能不看到,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领域,现在已受到严重冲击和严峻考验。如果我们无视这一冲击和考验,或经受不住这一考验,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可能丧失精神支柱,就有可能丧失“半壁河山”。

当前,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急需解决、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信仰危机。这既是一个事关重大的意识形态问题。更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信仰,往往是民族精神的支柱点。有了支柱点,他就能安内攘外,就能把全民族亿万民众之心凝聚在一块,否则,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新中国建国后,我们民族信仰的支柱,其核心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近半个世纪来,在建设国家、抵御外辱的过程中,尽管我们碰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由于信仰的力量,由于民族凝聚力的威力,我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里所指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松散以至瓦解。在村一级部门,开会无人到,政令行不通,政策贯不下,歪风邪气无人管,坏人坏事无人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之风再度盛行。

(二)各种封建残余死灰复燃。最突出的有如下几种:一是子女于老人的薄养厚葬之风日盛。本来,作为做儿女者,对父母之孝敬,应重在生前,这是人伦之道。但这些年的情况则在死人问题上大做坟场文章。结果是有钱的,挥金如纸,无钱的,债台高筑,生者难以承受,死者不安于九泉。二是迷信活动横行乡里,诸如烧香拜佛,算八字、卜挂问鬼、联宗祭祖、重竖寺庙等。三是大操大办喜庆,小孩过生日大宴六亲;男婚女嫁,花费少则一万八千,多则三、五万元,互相攀比,学时髦、赶风流、使为人父母者喘不过气,三朋四友则总有理不清、还不完的人情债;子女入学亦大宴宾客,有钱者,考入初中、高中、大学,都免不了大闹一场,无钱者,不但无能力宴请宾客,就连入学费也难以筹措,无形中在人们思想上烙下了于社会不满、于人间不平的烙印,影响极坏。

(三)纠纷械斗此起彼伏。此类事件多起于山场、水利权属争端。特别是近些年来,往往为了一个山坡,几亩荒田或一段水渠、一个沙滩,一块牧场的权属,动辙就付诸武力,上面调解无效,法院判决不执行,非打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不可。这类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不外有四。一是这些年,我们在农村这块宣传阵地上,讲政治、讲风格、讲大局的内容大大减少,一些群众遇事不是和为贵,而是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二是人口增多、土地减少,形成了寸利不让,寸土必争的局势。三是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低,面对实际问题,没有应付自如的基本功,进而采取推诿、踢皮球的工作作风,这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滋长了民怨。“只有打架,政府才来理睬,不打架谁也不管”。这是来自农村群众的呼声。四是有少数人唯恐天下不乱,从中挑拨事端等等,因而导致了近些年农村纠纷械斗频繁。

(四)赌博、偷盗横行乡里。这也是当前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据调查,某些地区的农村、几乎村村有赌博,规模有大有小,有全家参赌的,有父子、兄弟姐妹对赌的,甚至不分农闲农忙。因赌博败家产的有之,因赌博夫妻儿女离异的不乏其例,因赌博杀人、偷盗走上犯罪道路者时有发生,因赌博而染上吸毒者在与日俱增。作为赌博的孪生兄弟——偷盗,在农村已成为社会稳定的毒瘤。政府和公安部门虽花九牛二虎之力来整治,但收效甚微,其发案率仍以每年10—15%的比例递增。常此以往,其社会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五)少数青年男女搞拉帮结派,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这是当前农村社会秩序中一个突出的怪现象。如在灵川发现的有以乡镇名称命名的潭下帮、九屋帮。有些地方则成立什么兄弟会、姐妹会、斧头帮、镰刀帮。这些帮派组织四处活动,出入于酒巴饭馆,酗酒吵架、敲诈行凶,甚至窜进学校拉中、小学生下水,甚至搞暗杀、绑票。有些则非法传教、造谣惑众,搞乱思想、搞乱人心。如此种种、都说明,当前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确实碰到了一系列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认真对待。

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农村稳则社会稳。新中国建国近五十年的实践也告诉我们,稳住了农村,则稳住了大局。要稳住农村,应抓好两条: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全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二是使其精神有依托、信仰有支柱,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农村社区大厦。这需要从当前做起,从脚下做起,从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做起,坚持不懈,继往开来。

(一)下大决心,重建农村社区政治思想工作体系。当前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用足够的精力去重建农村社区政治思想工作的体系。这些体系包括:省(区)、地、县、乡、村级的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机构,专职的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制定系统的政治思想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内容,并辅以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法制、条规约束、奖惩制度,要用“扶贫攻坚”的精神和人力物力开展“政治工作扶贫攻坚战役”。花它三、五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一县一乡、一村、一队的治理。

(二)深入开展道德规范教育。当今,在大抓文化科学普及的同时,要在广大农村开展深入系统、确有成效的道德规范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很广,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爱国、爱党教育。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华民族一切道德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开展系统的中华民族美德教育,诸如勤、俭、忠、孝、悌、怜为上,耕、读、工、商、学为本。信义、廉耻、公正、慈善为美等等,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抵制邪恶,树立精神文明正气之风。三是开展家政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古人说“教不严父之过,学不严师之惰”。大凡青年少年犯罪,一般都能在家庭中找到起因。对青少年来说,从小缺乏良好的家政教育,实在是人生旅途一大遗憾。正如古训曰“修身、齐家、济世、治国、平天下”。家不能家,何以为国?当前,在家政教育中要特别注重两点:一是防止势利思想渗透到青少年中,特别是父母从事工商经营活动的家庭,很容易受到父母“生意经”的影响,从小就形成了“唯利是图”,算计别人的人生哲理;二是要防止读书无用、钱是立身之本的思想侵蚀。这些风气近些年已在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学生中开始漫延。原因是我们的不少父母对孩子说:读书有什么用,大学毕业生照样找不到工作,照样下岗。读完初中,靠关系找个好单位,有房子住,有票子用就是前途。如果常此以往,要不了一两代人,就会造成中华民族在科学文化上的空白,重演民族未来文盲、科盲的悲剧。

(三)进一步充实、活跃农村文娱、文化生活。这是加强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诚然,近些年来,由于电视的普及,农村文娱、文化生活提高了一个档次。但值得注意的是电视的普及,目前也仅限于城郊或较富裕的乡村、农户,对于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也还是可望不可及。加之近些年来电影不下乡了,文工团也很少涉足,而六、七十年代活跃于农村的自编自演乡土文娱演出队又消声匿迹。在不少地方电视普及的今天,对于广大农村的大多数农民而言,文娱、文化生活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不是丰富了,而是单调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文娱活动便趁虚而入,如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等,悄然占领了农村这块阵地,并从中派生出种种扰乱思想,扰乱社会的事端,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抹黑。为了夺回农村精神文明这个阵地,笔者认为有必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恢复电影下乡、文工团下乡的优良传统。二是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乡普遍建立文化站、图书室并通过这些站、室积极开展文化、文娱活动。三是继续开展青少年的希望工程活动,减少失学的青少年,从而减少对社会的压力。

(四)县、乡两级共青团工作要把重点转向农村,加强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青少年的工作。然而,这些年,农村青少年工作又恰恰是县、乡两级共青团组织工作的薄弱环节。回顾五、六十年代农村共青团的工作,那是十分活跃的,不论是贯彻党的中心工作,搞生产、修水利、防旱排涝或是开展文娱、文化活动,团组织可以呼风唤雨,一呼百应。而这些年来,却相对逊色了,原因是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重点已转向了城镇、机关,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工作中一个失误。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工作极其重要方面,是一项社会基础工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务必抓紧抓好。

标签:;  ;  ;  

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社会基础工程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