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规律分析_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规律分析_农业论文

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规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道路论文,规律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尽管国情不同,农业现代化发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基本上反映了农业发展规律本身的要求。我国农业作为世界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要追寻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因此,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很有必要分析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是无章可循,而是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都基本立足于本国国情,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因而进展比较顺利,否则,就要走弯路。如日本就是典型。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试图以欧美为榜样发展农业现代化,谋求引进欧美农业机械技术来改造日本农业。但是欧美的大型农业机具与日本的农业资源结构不相适应,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使大型农业机具无法发挥作用。日本现代农业转向选择改良品种、改进施肥、开发推广栽培灌溉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才发展起来。日本在基本完成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把重点转向农业机械化,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到1997年,日本的水稻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并向自动化发展。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照抄别国做法,发展农业现代化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2.农业现代化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有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期间要经历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总体看,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粮食问题。地多人少国家主要通过推广农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多地少国家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活劳动、多施肥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粮食问题过关后,转入第二阶段,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这一阶段,一方面农业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为工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劳动力;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又为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工业技术,农业现代化进入完成时期。这一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主要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投入大量物化劳动、发展农机、增施化肥。这一时期对农业的投资有的远远超过工业。这一阶段农业现代化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能源危机、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肥力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等。第三阶段,“石油农业”同“有机农业”结合阶段。针对“石油农业”单科独进出现的弊端,开始注意农业生产中的生态和资源保护问题,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尽量使农业生产技术符合生物生长规律,以持续农业为发展目标。

3.发展过程都显示出工业先于农业发展,通过工业支持农业的规律,现代工业化物质大量投入农业。发达国家往往工业优先发展,打破工农业平衡格局,然后利用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设备反哺农业,农业迅速跟进,由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步入一个新台阶。如美国19 世纪20 世纪之交, 基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到20世纪20年代,工业已经很发达。因此20年代中期,当农业向全面机械化起步时,工业已能大力给予支持。日本1955年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产业结构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在此时期日本继续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用工业技术武装农业,使农业很快实现了机械化,大米出现“过剩”,林牧业、水产、蔬菜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现代化的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的应用,逐步代替了人畜工具,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工生产肥料、农药等化学制品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现代工业物质投入的增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4.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往往将最尖端的技术首先应用到农业,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在农业增产中,20%~30%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到70年代60%~80%归功于技术进步。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3倍。

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发达国家不断增加财政和智力投入、加强和完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工作体系。

5.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的调控。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同时农业又涉及国计民生,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进行调控。政府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农业向政府预定的目标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支持与加强农业生产建设,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

6.农业产业化是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同之路。发达国家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农业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起点的。虽然这些国家的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但其农业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仍是以户为单位;二是中介组织在农业经济运行中作用愈来愈大,通过这些组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联为一体,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如美国的农工联合公司、农业合作社,日本的农协,法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韩国的农业协同组织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7.发达国家的农业多以家庭经营为主,并且土地呈日趋集中趋势。发达国家农业大都以家庭农场为主,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实行土地集中政策,鼓励中小农户转让出土地,对土地规模大的农场主实行倾斜政策。这是由于土地过于分散,规模太小,一方面无力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另一方面导致自购的大批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潜力,造成闲置。虽然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为主,全套的农业机械造成极大浪费,但是从效益来看,也不是土地规模越大越好。美国有相当多的大公司冒险经营大规模农场,最终几乎以巨额亏损告终。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随着增产技术的推广和新的生产要素的采用,经济效益的大小,关键在于各种要素的质量和比例的恰当。

8.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发达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发达,建立了私人公司、农户合作社、政府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在发达国家中达成一条共识:没有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没有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没有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的规模经营只会增大自然和市场风险。

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绝大部分是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的,不但机械作业、机械灌溉、烘干和运输的原料和动力都离不开石油,而且化肥、农药、塑料地膜等也都是石油、天然气等化工原料的制品。这种靠大量消耗石油来维持生产的“石油农业”愈来愈引起人们的争论。

不少发达国家认识到“石油农业”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在发展农业中的最大教训就是极大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70年代初开始,各国都从立法入手,大规模治理环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联合国也于7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个概念在农业上的反映就是“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既能生产出足够的食物和纤维,又不破坏甚至能够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保持农业长期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强调作物轮作制,以增强土地肥力,减少病虫害;鼓励使用绿肥和其他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营养和有机质;选用对人类、牲畜和环境无大危害的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等。目前,持续农业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与持续农业相适应的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相对于“石油农业”等靠大量物质投入发展农业的技术来讲,投资少、效益明显,自然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最符合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

标签:;  ;  ;  ;  ;  ;  

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规律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