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论文_王玉玲

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论文_王玉玲

王玉玲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医院急诊科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2~2014年所收治的75例骨科外伤患者,按照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基础护理组和心理疏导组。基础护理组行急诊手术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基于急诊手术前患者心理反应施加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1)患者家属满意度;(2)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3)不良心理改善率。结果:(1)心理疏导组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心理疏导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比基础护理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3)心理疏导组不良心理改善率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多存在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悲观、猜疑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疏导护理措施,可减轻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升家属满意度,对构建良好医患、护患关系有利。

【关键词】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240-02

多数骨科外伤患者身体往往健康,在遭遇骨伤后,身心和社会状况出现巨大的改变,患者可伴发负性情绪,对手术进展不利,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需充分掌握急诊手术前患者心理反应,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1]。本研究就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2~2014年所收治的75例骨科外伤患者,按照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基础护理组和心理疏导组。

其中对照纳入37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12例,年龄6~60岁,年龄平均值(32.73±5.12)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其他骨折分别为16例、14例和7例。

心理疏导组纳入38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13例,年龄7~59岁,年龄平均值(32.58±5.17)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其他骨折分别为17例、14例和7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基础护理组行急诊手术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基于急诊手术前患者心理反应施加针对性护理措施。(1)悲观、担忧、抑郁心理。患者因遭受意外伤害,心理脆弱,护士需多接触患者,了解其思想变化,对手术室环境、设备、医师、麻醉水平等进行讲解,通过成功案例的介绍带给患者希望,各项护理高度负责,以提升患者的安全感;沟通中避免消极性语言,以免加重患者负面情绪;对患者说明健康心态和良好的手术配合对促进手术成功率提高的重要性。(2)害怕疼痛心理。患者骨伤后出现剧烈疼痛,加上对手术创伤疼痛的担忧,心理负担大,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先舒缓其精神状态,并通过平等交流、热情接待和麻醉技术的宣传,提升患者信任度,减轻其对疼痛的担忧。(3)担心手术效果。各项护理操作熟练,完善术前准备工作,主动跟患者交流,提升患者安全感;遇到意外情况应冷静,保持稳重,避免对患者产生消极暗示而出现紧张感;倾听患者诉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嘱患者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表露不良情绪,以免增加其心理压力[2]。介绍手术治疗的优势和术后康复事项,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信心。(4)猜疑心理。让患者自己选医生、护士和麻醉师,以减轻其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对患者进行术中、术后相关事项介绍,说明术后疼痛为正常情况,并指导患者放松,转移注意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焦虑失眠。主动关心患者,说明医疗器材和手术的先进性,根据不同语境和患者不同情况注意谈话和行为得当,保证患者术前充足睡眠。(6)对治疗费用担忧。部分患者因家庭困难,对治疗费用担忧。可对患者说明医院收费标准,并尽可能考虑患者具体情况,节约费用;另外对患者说明配合治疗可加速术后康复,也可大大减少医疗费用,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配合[3]。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患者家属满意度;(2)焦虑、抑郁情绪评分;(3)不良心理改善率。

家属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1.4 数据处理

骨科外伤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患者家属满意度、不良心理改善率采取的为χ2检验(百分比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采取的为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结果

2.1 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心理疏导组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基础护理组家属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0例、10例和7例,满意率为81.08%;心理疏导组家属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3例、15例和0例,满意率为100.00%,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2.2 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后,心理疏导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比基础护理组低,其中,基础护理组分别为51.23±5.34分和50.53±7.44分,心理疏导组分别为41.46±2.12分和40.67±2.82分,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2.3 不良心理改善率比较

心理疏导组不良心理改善率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基础护理组术前有18例焦虑不安,有9例紧张、有10例恐惧,有6例猜疑,有5例悲观,经护理后,有9例焦虑不安,有3例紧张、有4例恐惧,有2例猜疑,有3例悲观。心理疏导组术前有19例焦虑不安,有10例紧张、有10例恐惧,有5例猜疑,有6例悲观,经护理后,有1例焦虑不安,有1例猜疑,无悲观、紧张和恐惧者。

3.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骨科外伤患者多数伴随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患者遭遇突如其来的外伤所致伤后剧烈疼痛,担心出现后遗症或并发症、甚至终身残疾,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生技术水平产生怀疑,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有轻生念头[5-6]。

心理护理在骨科外伤患者中的实施意义重大,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促进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促使患者健康发展,增加自信心和自尊,提高自我能力实现信心和接受自我,促进其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恢复。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疏导,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7-8]。

本研究中,基础护理组行急诊手术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基于急诊手术前患者心理反应施加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心理疏导组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比基础护理组低,不良心理改善率显著比基础护理组高,说明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多存在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悲观、猜疑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疏导护理措施,可减轻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升家属满意度,对构建良好医患、护患关系有利。

【参考文献】

[1]朱艳红.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38.

[2]卢爱华.应用护理干预对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8):107-108.

[3]马丽琴.骨科外伤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79.

[4]吴畏.关于老龄患者的骨外科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7):150-151.

[5]魏锦香.综合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19):259-260

[6]靳凌云,时秋英.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2(29):233-234.

[7]全常群.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74-75.

[8]刘艳蕊.骨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15(19):306-307.

论文作者:王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骨科外伤患者急诊手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论文_王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