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组织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直线制还是直线职能制组织,或是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型都曾独领风骚却又难免缺陷,甚至悄然隐退。破解这一长期困扰现代企业结构性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着眼于以知识与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未来时代特征--
21世纪的企业组织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但又发现似乎没有一种组织结构能够长时间有效运作。
很显然,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组织管理被迫改造、转型甚至重组。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才能谋取可持续发展并支撑企业战略?
组织状态的演变
考察企业组织状态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组织状态由“强健”到“肥胖”再至“强健”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轨迹(如图1)。
换言之,组织类型的区分不外乎两种: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流程高效的强健型组织;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流程低效的肥胖型组织。组织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前者基于经济、市场、资源获取能力等利好环境,后者反之。
因此,根据组织类型与所处环境的组合,一个组织可能处于的四种状态。而且,无论“强健”还是“肥胖”的组织、也无论其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利,组织状态的“转变”具有显著的规律性。
强健的组织处于有利的环境下,会表现出强劲的状态(转变1)。
增长的客户加速组织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使组织能力提高,投资者的关注使组织的资金充沛。然而,成功也有潜藏的危机,如员工加薪的幅度超过了公司的生产力、员工要求更多的人力支援、办公室日渐奢侈,这种浪费的文化将使组织愈来愈难以维持。此外,有利的环境也为轻松的工作提供了合理的理由,使得组织的进步日趋缓慢,这样的强健组织就会陷于安逸的状态。安逸的组织状态正是肥胖组织的缩影。肥胖组织的业绩亮丽、员工士气高昂。然而,当肥胖组织尝到成功的甜头后,就会将关心的焦点渐渐转到组织内部,紧跟着创造复杂的行政程序与作业系统,来支持组织内既存的流程与系统,终于--渐渐听不到客户的声音。
有利环境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陷入安逸状态的肥胖组织很难维持先前的市场优势与成功(转变2)。于是,过去的老客户开始寻求更具竞争力、更尊重客户的合作伙伴;而同时肥胖组织还在固守早已过时的经营策略。此时,安逸组织开始摇摇欲坠,终于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尝到发胖的苦果。
摇摇欲坠的组织面临两个选择:不是生存就是死亡(转变3)。为了要继续生存下去,摇摇欲坠的组织必须彻底改变其原有的工作习惯、文化、员工的态度与行为。经过这段痛苦的转型过程后,摇摇欲坠的组织就可能变得斗志高昂,在不利的环境下保持强健的状态。
斗志高昂的组织经过市场锤炼,总结出了最好的管理策略以及合适的组织结构(转变4)。它在不利的市场环境可以淘汰某些竞争者继续成长,而有些竞争者却逐渐消失。此时,斗志高昂的组织只要继续努力,就能在有所改善的环境中转变为强健--组织又回归强健状态。
在以上转变过程中,会有一大批组织中途出局,无法回到强健状态。即使转变为强健的组织之后,难以回避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此演变是否重新循环?
演变的结构根源
“组织自身行为模式的缺陷”--是导致以上现象的根源。换言之,组织缺乏“系统思考”能力。
根据彼得·圣吉的系统观点可以作出解释和判断,组织系统行为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
最为常见的是“事件层次”--组织系统关注的仅仅是事件本身,并不深入研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因而对事件采取的对策是反应式的,局限于事件本身。
其次是“行为变化形态层次”--能够根据行为的变化形态探索与研究事件的趋势,并做一定的预期评判,打破短期反应的局限,能一定程度上顺应变动中的趋势,但不能把握行为变化的结构本质。
“系统结构层次”是最优秀的系统行为。处于这一水准的组织能系统地回应由更深层的结构原因所导致的行为变化,能准确地理清结构可以支配行为的本质。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层面的“系统结构”不是论证上的逻辑结构,也不是组织平面图所显示的结构,而是一些与时俱进、影响行为的关键性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组织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演变现象,关键在于组织本身没有从“系统结构层次”来思考问题,缺乏系统思考能力,更多的组织行为还限于一种面向环境的“就事论事”行为。因此,更深入地分析组织状态演变的根本原因,需要拨云现日--透视复杂事件背后的简单结构。
以“组织质量”作为组织状态的抽象代表(如图3+号表示同向发展关系,而-号表示反向发展关系)可以更明确地理解这一点。一个具有良好“组织质量”的组织,在有利环境下,自感竞争压力降低,从而降低了对组织质量标准的要求,最终导致组织质量的下降,形成组织质量减弱的循环回路(图3上部);而组织在不利环境下,会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上升,自然而然要求改善组织质量,从而提高了质量标准,形成了的组织质量增强的循环回路(图3下部)。
因此,通过“系统结构层次”分析组织状态的演变,可以发现组织状态演变的根源在于--组织行为结构模式本身具有不合理性,即组织习惯于将外界环境的变化作为组织或变肥或变壮的根本原因,而没有从组织内部思考问题,倾向于“归罪于外”。
结构重塑:走出循环怪圈
为避免组织陷入“强健-肥胖-强健”的死循环状态,需要重塑组织行为结构模式,以内因作为事物变化的根本依据、外因作为事物变化的条件。
同时,作为组织质量持续改进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需要引入“组织愿景”--由引入竞争同行的组织质量标准、顾客期望的组织服务质量及自身的远景规划共同形成的目标。
“组织愿景”的引入形成了组织质量“差距2”(图4),从而产生一个提高企业组织质量标准的压力,它使企业降低组织质量标准的行为无法启动,这就形成了另一个调节回路来制约企业的组织质量标准。另外,由于组织愿景是一个随企业组织质量现状不断改善而不断提高的标准,它能构成一个增强回路,促使组织能够走出“强健-肥胖-强健”的循环怪圈,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织系统结构本质上讲就是促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当然,这只是对组织学习机制的一种抽象表达,面向未来竞争,企业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具体结构形态仍然是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而且,这种结构形态也直接关联着企业的学习机制,只有一个结构良性的组织形态才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基于知识竞争与网络平台为特征的未来社会,企业组织质量将直接体现在“过程”性、“时间”性以及“关系”性三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过程”性--表现为扁平化以实现企业组织减肥;“时间”性表现为--实时网络化以增强企业活力;而“关系”性的核心在于--“无界限”以提高企业全面服务质量。而“知识”是企业实现组织“过程”、“时间”以及“关系”质量指标持续改进的推动器。
组织的“过程”质量
组织的“过程”性直接表现为组织的纵向结构被逐渐压扁,从直线制到直线职能制、再到更加扁平化矩阵制结构,以及网络化的结构。这是组织的“过程”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图5)。
组织的“时间”质量
从“时间”性来考察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决策方式的变化。其间存在三种基本的决策方法(图6):独立的分散式决策、集中式决策和连接的分散式决策。
独立的分散式决策由于通信需求的限制,无法充分感知外界的变化,难以实现实时响应;而集中式决策由于考虑了多方面的信息,相对于前者能够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但是,集中式决策是以牺牲决策的灵活性和实时性为代价;连接的分散式决策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广泛运用而得以实现,为在更高程度实现“时间”战略,提高组织的“时间”质量创造了条件。
组织的“关系”质量
组织“关系”性最为显著的表现--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障碍的消除,最终实现无障碍、无界限。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一间房子,无界限的实质是要“打破三维障碍”。
首当其冲的是“水平界限”--墙将房子水平隔开,而在企业中,它指的是职能之间、部门之间、产品线之间或地理位置之间的界限。墙要推倒,市场营销应该与产品、产品应该与设计结成紧密的关系在一起协同工作。
其次是“垂直界限”--天花板和地板将房子垂直地分开。在企业中,就表现为等级层次的分隔阻碍了开放的交流,天花板要打通,实现和谐的上下关系。
“外部界限”是必须打破的另一道障碍--围墙将房子和邻居分割开。在企业中,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撑,需要与顾客、供应商、零售商、合作伙伴等其他人结成密切联系、充分交流,这就需要拆除围墙。
基于组织“过程”、“时间”、“关系”三方面的性质描述。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决策分散化、实时化,多维关系紧密化、开放化是未来企业组织形态的显著特点。再考虑到“知识”为核心的未来竞争特征,企业组织结构终极目标是在形式上将表现为一种“生态型”组织,而且组织行为机制上将充分突出“终身学习”的特征。
很显然,当前时代的大多数组织结构都不具备这样的特征,商务伦理学者雷蒙德·麦尔斯认为,现代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的生产,到生产车间的装配,到分销渠道最终的出售……以及企业与其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其他所有商务联系--整个产业价值链向前和向后不断地整合(图7)。
但是,现代和未来的真实商务世界要比麦尔斯所描述的“扁平二维逻辑”复杂得多,具有三维逻辑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不再仅仅是垂直或水平的关系,而是全方位、全天候的联系,是一种价值网结构的生态型组织结构(图8)。
未来生态型组织中,大到整个企业、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个体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具有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具有三维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没有固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也没有恒定的价值链或供应链,输入输出是在世界范围内动态展开。
就像人体复杂的神经和循环系统可以联系各部分细胞组织一样,生态型组织的互联结构在组织不同的细胞之间传输“血液”--信息提供基础。同时,生态型组织的学习机制作为“制氧机”、“净化器”为细胞个体及整个组织的发育、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最终促使企业走上茁壮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