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法和词汇之间行走:类型语法述评_自然语言处理论文

行走在语法和词汇之间——型式语法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述评论文,型式论文,词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导语

Sweet(1913)提出区分语法和词汇的各自领域;他认为,语法研究一般语言事实,词典处理具体的语言事实(转引自任绍曾2002:11)。此后的语法学家大多沿用他的区分。Quirk等人(1985:15)明确表明:“我们的总原则是认为语法说明可以加以高度概括的结构,词汇则说明可以形成最低概括的结构”。尽管如此,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词汇和语法无法完全割裂开来。功能语法认为,语法和词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说话人在系统网络中的选择止于词汇(Halliday and Hasan 1976:281; Hasan 1987; Halliday 1994:15)。

本文要讨论的型式语法(注:本文按照桂诗春(2004),将pattern grammar翻译成“型式语法”。)则认为语法和词汇不分家,它们同时体现于词语的型式。本文介绍这种语法模式并对其进行评论。

提出型式语法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我们在使用语言时选择的单位是固定的短语,如:as a matter of fact,if I were you等,就像我们在使用international这个词时,不必先由inter-,nation,-al组成一个单词再来使用,这些短语是现成的可直接供使用。我们为什么会把这些短语和结构当作单个的单词使用,而不认为它们是经过一定的语法手段组合而成的呢?这是因为,单词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型式,例如动补关系、形容词和名词与其前面或后面有关成分的接续关系等。

为了集中描述这类事实,Sinclair,Hunston及Francis等人提出一种描述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新方法,即型式语法。所谓型式就是受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控制、由经常与其一起出现的一串词语组成的(包括介词、词组以及从句等)相对固定的短语(phraseology)(Hunston and Francis 2000:3)。型式包括传统意义上动词的及物性,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与其后面的补语从句以及介词短语等的接续关系。型式可以通过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在语料库中的关键词检索排列中析出。如关键词检索列显示,matter可能出现的一个型式是:a matter of-ing。要掌握matter的用法就要掌握这一型式,而像传统词典那样,只呈现单个词意义的做法用处不大(同上:2)。型式语法强调单词的实际使用。它的基本观点包括:词语一般都会出现在相对固定的型式之中,意义和型式相联系,词语与其型式相互依赖,在语法描述中语法和词汇不能完全分开。它认为传统语法范畴(如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名词从句等)对描述英语的结构和意义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完全可以放弃(Hunston 2002:169)。

以下就型式语法的由来、理论主张、研究方法、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评论。

2.型式语法的由来

型式的概念可追溯至Homby(1954)。Homby(1954:v)指出,“语法分析固然对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但学习者更应该注意如何组词造句,因此更应该知道句子的型式以及某一个单词会在什么样的型式中使用。”他认为,与分析语法结构相比,描述实际用法更为重要,前者是学者们关心的问题,后者是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因而更具实际意义。这种观念贯穿于由他本人主持编纂的《牛津高级学习者当代英语词典》(Homby,et al.1948,1954,1963,1974)之中。此后陆续有人注意到并论述过型式语法。尽管使用的术语不同,他们大都将型式看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短语(lexical phrase)。这种短语对人们掌握相关词的用法、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意义。

Sinclalr(1991)通过语料库研究全面发展了型式语法的思想。他从大量的语料库语料出发,不依赖于已有的理论模式,甚至不企图建立任何理论模式,只求在大量语料基础上总结出语言使用的型式。Sinclair(1991:65)发现“意义和句法是相互联系的”。他进而认为意义和形式之间从根本上讲没有区别,因为每一个固定表达只有一个形式,而这个形式对应一个意义(1991:7),因此固定表达可看作是分析语言意义的单位。描述某一语言即是描述其型式,传统语言学中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都可以从型式体现出来,二者在实际使用中不可分割。

Francis(1993)进一步发展了Sinclair的思想。她发现,型式不但可以区分一个单词的不同义项,而且出现于同一型式中的词汇有某种共同特征。因此,她认为词语及其型式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co-selection)。词汇和语法之间没有界限,它们都表现为一定的型式,描述某一语言即是描述其型式。这种观点体现于两卷本《柯林斯COBUILD语法型式》(Francis,et al.1996,1998)。这是两本参考语法,其目的是描述《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Sinclair 1995)中所有相关词项的型式。其中第一卷描述动词的型式,第二卷描述名词和形容词的型式。至此,型式语法在词汇研究和语法研究方面都有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

Hunston和Francis(2000)全面、明确地阐述型式语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了型式的正式定义,列出了英语中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常见型式,并介绍了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论立场等。这标志着型式语法作为一种在语料库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语法模式正式确立。

3.型式语法的特点

3.1 理论主张

传统的语法理论企图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统一的指导,它们认为语言使用是语法在背后操纵的结果,这种操纵在转换生成语法中被解释为形式转换,在功能语法中被解释为元功能等不同的形式。型式语法对语法的概念提出挑战。如Sinclair(1991:100)认为“语法不是建立在一成不变的理论基础上,而是成百上千的单词或短语的型式的累积”,即语法理论不能解释语言使用,语法规律只能在实际使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语言的使用不是理论操纵的结果,我们只能对语言使用进行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桂诗春2004:6)。

型式语法的两个基本前提是:(1)语法应该以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为描述对象,语料库中的检索行是考察单词型式的原材料。(2)通过大量的语料库语料可以观察出某一词语的型式(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50)。

型式语法的两个基本观点是:(1)词汇、语法不分家;(2)型式、意义相联系。第二个观点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词汇与其型式的共现不是任意的,而是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但这种联系不具可预见性(Hunston 2002:171),即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详见3.3节)。下面介绍第一个基本观点。

考察词语的型式可以发现,语法和词汇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或者说,型式语法很难归于语法研究或是词汇研究的范畴。比如,want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很难说这是一个有关语法的描述还是有关词语搭配的描述(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51)。再如,动词的时、体、名词的数等传统语法范畴是与一定的型式相联系的,如动词的不同时态形式出现于不同的型式中。这样,型式语法可以兼顾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这有别于系统功能语法中“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的概念。后者认为,语言的内核是词汇语法,它包含词汇、语法两部分,这两部分处于同一连续统上,是相反视角中的同一种现象,都是构建意义的源泉。这即是“词汇作为最精密的语法”(lexis as most delicate grammar)的“语法家之梦”(Hasan 1987; Halliday 1994:15)。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所谓语法即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最精密的一端即是词汇。说话人建构意义的过程即是在此系统中作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止于词汇。型式语法视词汇为语法的起点,即词汇是型式的支点(型式是受某一特定的词语支配或控制的,详见3.3节)。此外,通过对词汇型式的考察可以发现它与意义之间的联系(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51-2)。这些都是词汇语法的概念所无法涵盖的。

型式语法与传统语法的区别在于,后者关心哪些结构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前者则将这一标准延伸到词汇。如Francis发现在find it difficult/exciting的型式中,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出现在difficult/exciting的位置上,只有表示评价意义的形容词才可以出现在这一位置上(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52-3)。

3.2 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

型式语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corpus-driven approach)。这种方法有别于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corpus-based approach)(Tognini-Bonelli 2001)。后者主要指用语料库来说明、检验、例证或支持事先形成的某一语言理论或有关描述,即理论先于语言事实存在,这不同于其他学者(如Biber,et al.1998)关于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的定义。传统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理论通常是学者们在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思考的结果,并通过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来检验。与此相似,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中,语言学家们首先形成了有关语言的理论或描述,并假设这些理论或描述是可以求证的,于是他们按照其理论或描述中规定的范畴来考察、分析和筛选语料。此时语料库的作用仅在于帮助修正或调整语言理论或为其提供量的证据。这样,语料的证据成了理论的修饰而不是语言描述的决定性因素,它更不会从本质上挑战这些理论。用挑选过的语言事实来证明事先存在的理论,是一种舍本逐末、削足适履的做法(桂诗春2004:3)。这样的例证不具代表性,不能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特征。总之,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尽管意识到语言事实的重要性,但它终究不是严格、系统地依赖语言事实。在这种方法中,频率的分布、型式的存现等不能最终决定语言理论的形成。

相反地,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中,语言学家关注的是语料本身,语言描述必须全面关照语料库提供的证据。语料库不是提供实例支撑事先存在的理论范式(Tognini-Bondli 2001:84)。理论陈述应完全和语料证据相符,即理论直接从语料证据中归纳出来并反映这些语料证据(Sinclair 1991:4)。语料必须保持原始面貌,不经任何加工。出现频率较高的型式及其分布是语法范畴最基本的证据。这种研究路向相当明确(Tognini-Bonelli 2001:84-5):

图1 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路向

通过观察词语的型式可以发现其意义特征,揭示许多在传统描述里没有发现的意义,发掘出此前难以发现的语言事实。因为在语料库中,人们可以对曾经被认为是浩如烟海、不可捉摸的言语(parole)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而新发掘出来的事实既挑战了传统的理论,也挑战了通过直觉来检验语言理论这种做法本身的科学性。这种研究方法将语言表达的可能性与典型性(typicality)区分开,即有些表达尽管在理论上可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少出现或几乎不出现;而另外一些表达不但在理论上可能,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典型的表达。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关注的是后者(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52)。

型式语法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研究英语词汇语法(lexical grammar)。使用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是摈弃已有的语法理论范式,在观察语料证据的基础上直接归纳出型式(Tognini-Bonelli 2001:91)。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范畴完全由实际使用中重复出现的语言型式归纳出来。型式是词汇和语法的交汇点,是描述英语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语料库驱动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型式语法的目的是描写英语中所有的型式,因为如果这个目的实现了,整个英语语法也就描述出来了(Hunston and Francis 2000:32)。

3.3 型式、结构及意义

型式语法认为形式和结构是不同的概念。某一型式的形式通过其组成部分的词性来表示;结构则通过其组成部分的语法功能来表示,它体现语法关系。如型式Vn(动词后接名词)的结构可表示为“动词+宾语”或“动词+补语”等。型式通过形式来表示而不是通过结构来表示。尽管有时结构分析可以揭示型式的一些特性,但在更多的时候结构分析不但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相反,用形式表示型式更接近语言的实际使用,使人一目了然,其描述更容易保持一致,对英语教学的帮助更大,因此可以用型式分析代替结构分析(Hunston and Francis 1998,2000:151-2,160)。

例如,名词后接不定式的型式可表示为Nto-inf;带双宾语动词的型式可描述为Vnn。其中,N/n表示名词,V/v表示动词,to-inf表示带to的不定式(大写字母表示型式的核心成分,该型式受这一成分控制)。这样,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型式可按这种方法列出。

型式语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形式和意义直接联系。Sinclair(1991:6)认为:“每一种意义都和一种特定的型式相联系。……我们可以将型式看作分析意义的标准。”

形式和意义的相互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证:

(1)当一个单词有一个以上的不同意义时,这些不同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型式来区分。传统词典学认为,同一个词不同的曲折变化形式属同一词条。而型式语法发现,不同的曲折变化形式与不同的义项相联系。例如,在decline的不同变化形式中,decline用作名词,declining用作形容词,declines及declined用作动词,它们分别出现于各自不同的型式之中。Sinclair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的形式应该属于各自独立的词汇单位(Sinclair 1991:8)。

(2)某一特定的型式多与表示某种意义的词语相联系(Hunston and Francis 2000:83,255-6)。如出现在型式it v ADJ that/to-infinitive中的形容词表示评价意义,并且可以根据评价意义的范畴对其归类。再如,型式N at n/-ing(名词后接at再后接名词或-ing小句)中的名词(即N)可以归为以下五类:(a)表情感、态度(如,their anger at yesterday's killings);(b)尝试做某事(如,another chance at the leadership);(c)对着某人看(包括字面意义和比喻义)(如,a first glance at the map);(d)某人擅长某一活动(如,a genius at creating characters);(e)关键时刻(如,a non-too-subtle dig at the officials of the Brisbane and Canberra clubs)(Francis et al.1998:137-9)。

不同的形式决定不同的意义,对意义的选择会对语言的形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意义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Sinclair 1991:7)。因此形式和意义被看作同一现象(即语言的实际使用)的两个方面(Tognini-Bonelli 2001:99)。型式语法进而认为,意义单位(unit of meaning)不是词语,而是型式。即意义是可能出现于某一型式中所有词的意义,或者说是整个型式的意义。因此,意义和型式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Hunston and Francis 2000:95)。

另一方面,型式语法认为这种联系是不可预知的,即意义相近的两个词并不一定有同样的型式,有同样型式的词语意义在某一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它们的意义很少完全重合。意义和型式之间的联系只是一种倾向性,而不是规律管控的(rnle-governed)。同时,型式及其意义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Hunston and Francis 2000:86)。总之,型式和意义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型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相同的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型式来表达。前者的例子如上文中提到的N at n/-ing,这一型式对应不同类型的意义。后者的例子如,英语中评价意义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型式来表达,以下是Hunston和Sinclair(2000:84-90)列举的其中几种:

(1)It+连系动词+形容词词组+小句;

(2)There+连系动词+something/anything/nothing+形容词词组+about/in+名词词组/-ing小句;

(3)连系动词+形容词词组+to-不定式小句;

(4)连系动词+形容词词组+that-小句;

(5)假拟分裂句;

(6)概括名词(general nouns)的型式。

型式语法的兴趣在于发现并描述型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不试图解释这种联系。因为这一语法模式从本质上讲是描述语法,而不是以解释为目的的理论语法。

4.型式语法的应用

4.1英语研究

与其说型式语法是一种理论模式,不如说它是一种描述语言的方法,它在实际应用中诞生,其实用意义尤为突出。下面,我们将从英语研究和英语教学两个方面分别讨论。

型式语法在英语语言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COBUILD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上。这些成果都是由Collins出版。其中词典系列包括:第一版的《柯林斯COBUILD英语语言词典》(Sinclair1987)、第二版的《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Sinclair 1995)等等;语法系列包括:《柯林斯COBUILD英语语法》(Sinclair 1990)、《柯林斯COBUILD语法型式》第一卷《动词》及第二卷《名词和形容词》(Francis,et al.1996,1998)等等,共计三十多种。这些都是以型式语法的思想为指导编写而成的。如《柯林斯COBUILD英语语言词典》(Sinclair1987:110)中的bear词条的第18个义项是这样解释的:

When a woman bears a child or bears her husband a child.she gives birth to it.

这条解释告诉读者这种意义的bear通常和child一起出现,我们既可以说bear a child还可以说bear someone a child(其中的someone多半是husband)。这样,读者不但可以知道其意义,而且可以知道其用法,这对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无疑将大有益处。

《柯林斯COBUILD英语语法》(Sinclair 1990:338-9)按用法列举词语。例如,其中列举了可后接that从句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按意义分列如下:

(1)表情感:afraid,angry,anxious,confident,frightened,glad,happy,pleased,proud,sad,sorry,surprised,upset,worried;

(2)表认识:aware,convinced,certain,positive,conscious,sure,unaware;

(3)对事实的评论:apparent,appropriate,awful,bad,clear,essential,evident,extraordinary,fair,funny,good,important,inevitable,interesting,likely,lucky,natural,obvious,plain,possible,probable,sad,true,unlikely.

柯林斯COBUILD的词典系列和语法系列互为补充。前者以词条的形式列出每一单词的不同意义及其用法,后者以型式为主线,凸显功能,型式相同的词按意义列举出来,这两个系列共同体现“词汇语法不分家”的思想。

4.2 英语教学、

由于型式和词语的意义密不可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型式不但不可回避,而且应该成为学习的重点,它对学习者接受和输出语言都很重要(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70-1)。从语言接受的角度看,型式可提供冗余信息。即使听话人错过了部分信息,型式也可以帮助他理解相关内容。型式对输出自然地道的英语非常重要,所谓地道就是像本族语者一样熟练地使用搭配、固定表达及其他型式。型式语法对于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提高识别型式的能力等大有益处。

Hunston(2002:173)发现,即使学习者进入高级阶段,也不是很牢固地掌握了型式,事实上型式是决定学习者英语地道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学习者可能组成这样的句子:

Teachers...discourage students to try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own ideas.

这个句子就是在型式的使用上出现问题而影响表达的准确性。语料库中的检索行显示,discourage出现于V n from-ing的型式中。如果教师告诉学习者discourage与stop及prevent(而不是与encourage)的型式相同,就不会出现这种型式错误。

熟练掌握型式对语言输出的流利性也有积极意义。一旦学习者掌握了某一词语的型式,他在输出语言的时候就将这一型式中的词作为一个整体说出来,无需一字一顿。例如一个吸烟者在谈论吸烟的时候说:

My nan sometimes says to me that I get really moody when I don't have a cigarette and I keep snapping at her she says that but I try not to do it but I just keep doing it and then she gives me a cigarette.(Hunston 2002:175)

以上划线部分的每一个动词都有其型式,这些一串串的词尽管不像习惯用语一样固定,但也非任意组合。通过将每个不同词的型式连接起来形成一段独特的“型式流”(pattern flow)(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07-11),即一个型式嵌套着另一个型式,说出的话也就自然流利。

此外,型式语法对外语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型式语法认为词汇和语法都是以型式为体现形式,因此它与以词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契合。如果大纲是由词汇组成的而不是由结构或意念组成,型式就是词汇学习的主要内容,因为掌握一个词汇就是掌握它的型式。从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看,型式语法最适合于Willis(1990)等人倡导的词汇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的思想,因为二者都强调具体单词的实际使用。另外,型式语法思想也适合于基于任务的学习方法。学习者可以在执行某一任务的时候重点学习某个固定表达,而这些表达都是作为型式出现,这对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型式的能力很重要。

5.评述

正如Hunston和Francis(2000:260)她们自己所言,型式语法“不仅是一种不同类型的语法,而且对什么是语法有着不同的定义”。它不只为我们的语言知识提供一些附加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此前的语言理论的基本假设和范式。例如,它对词类、语法功能等传统的语法范畴提出质疑,认为词汇和语法、语法和意义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规定性语法在语言事实面前往往站不住脚,靠内省、凭直觉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可靠,等等。这种语法理念对英语语言研究、英语教学等都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像所有的语法模式一样,型式语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型式语法宣称不以任何理论为出发点,语料库提供的证据是其总结型式的唯一依据。事实上,绝对不做理论假设的语法模式是不存在的。正如Halliday(1994:xii)所言,“所谓的事实是由理论建构的,没有理论基础的语法描述是不存在的。”型式语法有其基本理论假设。这种假设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强调词语在实际用法中的形式及其意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观察语料,其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真正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语言考察是不存在的。

型式语法只满足于将发现的型式描述出来,不企图用某种语言理论来诠释这些语法模式,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他们作了理论假设,而这种理论假设是经不起推敲的,甚至与他们的方法相矛盾。例如他们声称:他们的描述挑战了“诸如词和小句之类的结构单位”(Hunston and Francis 2000:259),而事实上,他们所谓的型式就是通过词组(短语)和小句来描述的。他们反对生成语法的理论前提,却又回到了结构语法的立场上了,因为“他们认为,语言仅仅是有待描述的语句的集合”(Christopher 2001:319)。

另外,型式语法所谓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事实上也不存在绝对客观)。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语言学家参与,语言学家的主观因素(如他的知识、经历、理论倾向等)必然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Tognini-Bonelli 2001:85)。例如,这种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呈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法特征(即是最具代表性、最普遍的特征)。而在型式语法中,很多常见的特征被排除在型式描述之外;相反,一些较特殊的特征反而在相应的型式中呈现了出来,这不能不说是研究者主观选择的结果。

纯粹的归纳推理是不存在的,正如Firth(1952-1959:29)所言,“每位学者所作的选择和收集的事实都是由他的态度、理论、以及他的现实生活经历决定的”。Firth进而认为,所谓科学事实只有在被提出之后才成其为科学事实。这样看来,语料库本身就是某种主观建构的结果(Halliday 1992),语言学注定是建构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科学(Halliday 1993:1)。

(2)型式语法不能反映英语语法的全貌。型式语法主要是以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型式为中心,关注这些成分与其他成分(主要是补助成分)的接续关系或共现关系。从根本上讲,这是词典编纂的延伸,它仅仅涵盖传统英语语法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内容被排除在型式语法之外。例如,动词的主语通常不在型式的描述之列,原因是所有的动词都有主语。另一方面,一些特殊主语(如预指代词it及表存在的there作主语时)又在相应的型式中列出。又如,同位语从句纳入名词的型式,而关系从句却被排除在名词的型式之外,因为几乎每个名词都可后接关系从句,所以不做描述(Hunston and Francis 2000:49)。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的状语成分,由于它们与动词的联系不够紧密,所以也不包括在型式之内。大而言之,凡是不属于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型式的语法成分或特征都在型式语法的范围之外。这样,动词的情态、时体、语态、语气等语法范畴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描述(型式语法只能区分其中的一部分)。数词、代词、副词、连词的形式和用法,不同类型句子的形式和功能(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谓一致、前置、后置、倒装、强调等语法特征都排除在型式语法的范围之外。这些都是构成句子的重要成分或句子的重要特征,如果某种语法对它们不做描述,那么它至少不能算是完整的语法。

此外,型式语法无法顾及小句之外的语法特征。例如,小句如何组成复句,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如何,小句如何组成语篇,等等,型式语法都无法描述。

归根到底,型式语法呈现的只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如果学习者只是掌握了这些词的型式,而对其他成分不甚了解,这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中是行不通的。

(3)尽管型式语法非常重视意义,并将意义和型式直接联系起来描述,但它对意义没有明确的定义,更没有区分意义的不同类型。从相关论述可以看出,型式语法的意义似乎在大多数情况下局限于词典意义(或概念意义)。因此,同一型式的主动和被动形式、强调式和非强调式(包括假拟强调)等都不加区分(即简单的归为同一型式)(Hunston and Francis 2000:59-66)。在实际使用中,说话者选择这些不同形式是为了表达不同意义和功能(尽管它们表达的概念意义相同)。如果我们运用信息结构、主位结构等概念,结合更广泛的语境,就可以对型式的不同形式作出功能描述和分析。又如,型式的情态、时体、语气等表达说话人的态度、视角等主观意义,但由于检索行提供的语境非常有限,型式语法也就无法描述这种意义。

如果将语言参考书分为词典、语法和用法词典,型式语法更接近用法词典。尽管它包含词典和语法的内容,但是更注意词语的实际用法。从这种意义上讲,它和美国认知功能语言学派“语法即用法,用法即语法”的观点如出一辙(张翼2006)。它以传统语法为基础,其作用只有在学习者掌握了传统语法的基本知识框架后才可发挥出来。总之,型式语法与其他类型的语法不是相互替代,而是互相补充,它让人们注意到语言这一多层面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和其他语法并存,共同为描述英语语言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服务。

标签:;  ;  ;  ;  

在语法和词汇之间行走:类型语法述评_自然语言处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