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依法防治水污染——盛华仁副委员长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人大论文,水污染论文,长在论文,环境保护论文,座谈会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人大环资委召开的这次座谈会,紧紧围绕“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这个主题进行座谈和讨论。座谈会期间,如柏、如棠同志已经做了发言。大家实地考察了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情况,边考察,边座谈,调查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针对现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措施建议。这是一次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会议,也是人大对政府工作既监督又支持的成功做法之一。
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不久,吴邦国委员长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明确提出,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作要突出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土地问题,另一个重点是水资源问题。全国人大环资委紧紧抓住这两个重点,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邦国同志在讲到水资源问题时指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污染防治问题,尤其是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问题十分迫切。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和形势,我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很低。据测算,全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左右(2003年为2185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有16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省(区、市)低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对此,中央领导同志已经多次发出严重警告。
二是,淡水资源地域分布和时空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是北方严重缺水,西北、华北最甚。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约为20%,但北方多数流域已超过50%,大大高于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其中海河流域接近90%、黄河流域67%、淮河流域59%、内陆河流域超过40%。2003年全国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北方大部和西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春旱,江南、华南发生严重夏伏旱,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遭遇罕见秋汛。今年这种时空不均的情况也十分明显。
三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浪费严重。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000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48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大大低于国外0.7—0.8的水平。每立方米水的产出效益,世界平均水平是37美元,我国只有2美元左右(2003年),远远低于英国的93美元、日本的55美元、德国的51美元。
四是,水污染严重。
这四句话中,关于淡水资源量短缺,这是客观现实,不能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海水淡化来加以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于地域分布不均匀,可以实施必要的跨流域调水,现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这方面的重大举措。关于浪费严重,可以大力开展全面节水(工业、农业)和全社会节水,提高水利用效率,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我们大有可为的,也是务必要努力去做的。我认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努力防止和切实治理水污染,这正是我们此次座谈会座谈讨论的主题。
下面我就这个主题,讲几点看法。
(一)防治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刻不容缓。
这些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是不容置疑的。但问题仍然相当严重,有的地方还在日益加重。我看了大家的发言材料,觉得对这一点的认识相当一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如柏同志在发言中已经列举了不少这方面的数据。根据国家发改委向我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为46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各占1/2;而水利部统计为68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占2/3,城镇生活污水占1/3。这两家的数据差距较大。按各家的口径相比,这个排放总量虽然比上年增加不多或有所下降,但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仍然很大,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例如,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超过1300万吨,超过环境容量60%以上;水系环境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90%以上。
2003年对全国13.46万公里河流进行了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2.6%,比2002年减少2个百分点,近40%的评价河长受到了严重污染;对52个湖泊和308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21个和203座,分别占评价湖泊和水库的40%和75%。对226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约有1/3的水库已经富营养化。
全国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的水仅占38.1%,劣Ⅴ类的水占29.7%,即近1/3的水用于农业灌溉都不合格。七大水系的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长江、珠江水质较好,海河、辽河、淮河水质较差。“三湖”污染较重,对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氨氮进行富营养化评估分析,滇池为重度富营养化,巢湖为中度富营养化,太湖为轻度富营养化。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因水质问题导致可利用淡水资源供给不足。在部分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现在,全国不少城市包括沿江、沿河城市,因水源污染,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北方局部地区和部分城市地下水也受到污染,并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从大家的发言中看到: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后,虽然库区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水文、河道等发生变化,水流速度减缓,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降低,部分支流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大宁河、神女溪、梅溪河等回水段出现富营养化迹象,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江面漂浮物打捞工作任务繁重。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水产养殖加重了次级河流污染,已严重威胁当地群众饮水安全。这是重庆市的同志反映的。
江苏省的同志反映:他们这个水源丰富的省,现在已面临水质性缺水的危机,现有水环境容量已难以支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他们说这个“鱼米之乡”已经是污水到处流淌;“人间天堂”已经舀不到一瓢清水。多么可怕的情景!
浙江省的同志反映: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39.5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等水体,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是城市河道、主要平原河网水体污染更加严重,大量水源被迫放弃。他们甚至发出了“江南水乡无水喝”的呼声!
云南省的同志反映:他们省的主要湖泊,Ⅴ类或劣Ⅴ类水质占45%以上,特别是2003年,滇池外海等几个湖泊水质继续恶化,由Ⅴ类降至劣Ⅴ类。
湖北省的同志反映:全省城市内湖和纳污河渠水质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湖泊、水库的水质大部分不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环保部门监测的7个城市内湖和10条纳污河渠水质绝大部分为劣Ⅴ类,已丧失水体功能。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水污染状况,足以使人们触目惊心!
这是第一点看法,就是对水污染防治形势的基本估计。
(二)关键在于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据有关部门向我提供的情况和这次座谈会上大家反映的意见,一致认为: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当前水污染防治行动不快、措施不力、收效不大的首要问题。一些地方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短期内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这是完全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去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座谈会上,我们曾专门进行过认真的学习。在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专门讲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党执政以后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他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必须看到,要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还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胡锦涛同志严肃指出,我们现在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第一个问题是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第二个问题是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他说,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相当艰巨。他尖锐而又深刻地指出,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损害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后代交代。他要求全党同志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这段讲话,具有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啊!对我们这次座谈会座谈讨论水污染防治具有多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啊!
科学发展观,许多同志都会讲,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到发展中去。今天我们再次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它提高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加深认识,来深刻理解。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其中第一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重要内容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宣传,坚持和落实下去,把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严格依法防治水污染,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可以说是比较健全的。有关水的法律,目前已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还有相关的法规、条例等。应当说,现在的问题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我的这个看法和判断不一定正确,大家可以批评指正。
鉴于这种状况,我们要从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法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现在正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要不要修改,怎么改法,大家可以深入研究;有同志建议制定节水法,也可以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认为必要和可行,建议你们引导、组织有同样意见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推动这一法律的制定。全国人大环资委可以组织大家多做些调查研究。
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这次座谈会主要研究水资源保护问题。去年以来,全国人大环资委曾组织各方面人员,先后对滇池、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进行过执法检查和调研,掌握了一些第一手材料。这次大家对三峡库区的考察,又是一次调研。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报告。我们设想,建议明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同时检查水法实施情况,把对节约用水情况的检查也包括进去。多层次、多形式检查,上下左右同步联动:常委会直接组织检查组检查,委托一部分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各省(区、市)常委会或环资委检查,把声势搞大一些,把检查搞深一些,弄清情况,提出建议。尤其要实行严格的环境责任制和水环境质量考核奖惩机制,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推动政府部门从防和治两个方面进行整改。
三是,组织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发挥代表作用。主要是深入基层,联系群众,通过视察和调研,提出有针对性、有分量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如:①关于海水淡化问题,我看到天津同志的发言讲到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掌握,但没讲经济上能否推广,希望有个准确说法;②关于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如宁夏);③关于大中城市中水回用问题。
四是,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12年的实践证明,这是集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于一体的有效做法。我建议,明年可否也以水污染防治为主题,使这一活动向广度、深度进军。
抓水污染防治,要像抓土地管理一样,要坚持不懈地、年复一年地抓下去,务必抓出成效。
(四)请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主要是提供财力支撑和技术支撑。
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要抓紧落实国家已经批准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据我所知,重点流域治污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看,计划落实情况很不理想。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共安排工程项目2132个,截止目前,完工项目721个,占34%;在建项目717个,占34%;就是说,还有32%的项目尚未开工。差不多是三个“三分之一”吧!“十五”计划总投资1926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645亿元,占总投资的34%。其中太湖完成132亿元,占计划的60%;淮河完成83亿元,占计划的32%;辽河完成64亿元,占计划的34%;其他流域完成计划投资不足30%。现在“十五”计划剩下的时间只有一年多点了(到2005年年底),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已确定的任务一定要千方百计完成得好一些,确保工程质量,尽早发挥作用,这才好向人民交代嘛!大家一定要督促、支持政府把“十五”计划进一步抓紧落实好,关键在于把资金落实好。同时还应当加强有关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科技研究开发,推进科技进步,提高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这次座谈会上,有些同志反映,目前对水环境的监测,对重金属指标、持久性有机物指标的监测重视不够,或者没有列入监测指标,而这往往又是使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害物质,这可能同我们的科技水平、监测手段有关,要尽快研究解决。
现在,政府部门已经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十一·五”计划,也应及早制定,并与“十五”计划相衔接。根据大家的意见,在“十一·五”计划中,要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按流域制定计划,按区域分工负责,以形成合力与整体;二是要从体制上、政策上建立防治污染的长效机制,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上面讲的都是对被污染水资源如何治理的问题。这里要补充一点意见,就是对现在还没有受到污染的水源,必须倍加珍惜和保护,尽最大努力、采取最有效措施防止被污染。不久前我去浙江看了千岛湖,这就是一个没有受到污染的Ⅰ类水质的水库。名牌矿泉水“农夫山泉”就是这里生产的。它的上游源头在安徽的黄山、休宁、歙县,湖区在浙江的淳安,将来可为杭州、乃至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优质饮用水。现在的问题是,浙江、安徽两省如何通力合作,使这湖秀水免受污染,要求地方政府做些什么工作,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什么支持,应当认真研究。也可以考虑请你们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提出一次建议、批评和意见,我们也可督促有关部门作出答复。
(本文为此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