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浅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要实行“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以预计,在“九五”期间,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将代替计划经济体制、卖方市场将更进一步地向买方市场转变。
向市场经济转变,但究竟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看来,人们在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市场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本来,我想在“系统”后面冠以“工程”两字,管理学上也确实有一门名曰“系统工程”的学科,但由于最近一段时期来,见诸报刊上冠以“工程”两字实在太多了,明明是一项具体工作,也往往在后面冠以“工程”两字,连提倡服务微笑待客,也叫做“微笑工程”。什么叫“工程”,《辞海》上的解释为:“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总称。……指具体的基本建设项目”。当然,将“工程”两字移植到软科学领域来,适当地加以应用也未始不可,例如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等就比较确切。但不能乱用,更不能滥用,乱用、滥用就会贬低“工程”两字的原有含义。这一段是题外话,与本文无关,笔者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
市场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或者叫做大体系,我认为至少要包含如下六大体系:
第一、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生活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等;不仅要有现货市场,而且要有期货市场。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中的硬件,是最基本的部分。没有各类市场的建设,就谈不上市场经济。只有建立了各类要素市场,我们在企业改革中经常提倡的:“企业有了问题找市场,而不找市长”才能真正实现。建立各类市场的举措这些年来进展是比较快的,虽然其间曾有过曲折,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但从总的进程来看,我认为是健康的,所产生的问题是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又及时地予以纠正、解决。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这几年来建立的国家级各类市场已达十余家,上海金属品交易所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交易所从1992年5月份成立时总资本为850万元,到1994年底已达6.5亿元,增殖是惊人的,几乎近80倍,该所经过将近四年的发展, 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形态来说已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它的整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已给广大企业带来了好处,一个专业性的金属期货市场已闻名全国,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预计,设施完善、操作规范的全国性、全市性市场体系在“九五”期间将逐步形成和完善,这是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建立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发展市场经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必须加强。这一点无论是实现所谓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一样的,是毫无例外的。弱化宏观调控,就会使国民经济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市场经济绝不意味着让经济放任自流。战后的西德,采取的是社会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来调节,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却又非常严格,后来的事实证明,采取社会市场经济是成功的,战后西德经济发展不仅是速率,在保证经济发展质量上都是一流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同样也开始注意并加强了宏观控制,1994年几乎同时出台的财政、金融、税制等五大改革措施,都是为了国家强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所需,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出台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则是事实,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是:1995年政府在抑止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成就,实现了预定的目标——通货膨胀率低于15%,这不能不归功于宏观调控所起的作用。当然,我国的宏观调控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水平还不高,调控手段和方法还比较单调,有时候还出现“一刀切”的现象等,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宏观调控也一定会相应得到加强,这是必然的趋势。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资产经营体系。资产(本)经营对我国多数企业和企业家来说,都是一项新的工作,但它却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企业的经营者所经营的对象是产品,只要把生产各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出产品即完成了任务。故在那个年代里,企业的经营者只能是产品生产者,了解市场并不是他们的责任,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别由物资和商业部门予以收购,企业并不承担市场风险,“皇帝的女儿是不愁嫁”的。80年代中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品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并开始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概念,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纷纷从生产现场走向市场,这个过程客观上使企业的经营者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经营者。这次的转变过程在时间上并不算长,但也几乎用了两个“五个计划”的时间,现在看来,这次的转变过程可以说已基本完成,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作为商品经营者大体上已适应了这个转变。在当前中央提出“两个转变”的大环境下,广大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正面临着第二次转变,即从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目前客观条件大体上已经成熟,特别是资产经营的概念已为中央五中全会所肯定。作为资产经营者,我们的企业经营都要树立资产增殖、膨胀为核心的经营概念,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不仅经营商品而且经营资产,把死钱变活钱,把一个钱变成二个钱甚至十个钱使用,这就是企业最本质的东西。因此要求我们开拓思想,大胆试验,勇于探索。当前更要注意存量资产的盘活,使它们从长期处于凝固的、不流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资产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与重组,吸引外资合资、合作、合股经营,滚动发展,租赁、兼并等手段,在较短时期内使资本迅速膨胀,资产迅速增殖。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
第四、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优胜劣汰,企业生产不再受计划制约,国家在一般情况下不再保护企业,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也必须打破。特别当前在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要接触到一个敏感的问题即企业的冗员。过去,我们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已经碰到过这个问题,结果带来一部分员工下岗,但那时并没有真正解决冗员,现在实行集约型生产,势必还有一部分员工将下岗,企业的冗员问题不解决,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于是一句空话,更不可能实行集约型生产。过去我们在处理下岗这个问题时,强调富余人员在企业内部自行“消化”,但毕竟企业的条件有限,中、小型企业尤其困难。因此,员工下岗后其中大部分要由社会来接纳、来承担。近年来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推行的“再就业”,就是解决员工下岗后的出路问题,但也不可能全部再就业。这样,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在企业的部分员工下岗后而又不能再就业之前能享受正常的社会保障,这一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建立这种保障体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员工又是企业的主人,更应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优越、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需,更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安定团结之所需。
第五、要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服务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转移、政企分开必然将会实现,这只是个时间、条件成熟的问题。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的大量社会事务,总得有相应的载体去承担,特别是承担单个企业很难做到之事。因此,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各类社团法人、社会团体处于中介组织的地位,属于中间管理层。如果没有这个中间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建立。当前,我国处于这中间管理层的社团法人、社会团体并不少,但它的社会应有地位不顺,作为中介组织的功能还远未到位,这个情况的存在在整个过渡阶段恐怕在所难免,但也不能长期维持现状。在当前实行“两个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是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的时候了,必须尽早解决,以避免新的工作脱节。
第六、必须重视法制建设。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也可以说是法制经济,这是非常确切的。既然承认市场经济讲竞争、讲价值规律、讲分配上拉开差距、讲优胜劣汰,那么,在整个经济的运转过程中,肯定会产生矛盾,产生一系列经济的纠纷。因此,对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必须用法律手段加以规范,产生纠纷只能以法律予以处理。这些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尚不完善,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质量上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从人治到法治,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但既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已定,那么,法制建设一定要很快跟上去,否则,市场经济依然是不完善的。
上述六个方面,是我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一孔之见,是不全面的,可能还有其他方面,但我认为,这六个方面则是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六个方面也能成为一个系统,通过本文提出来,愿与大家共同商榷和研讨,这也是撰写本文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