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石柱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农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仍然不够兴旺,笔者建议:一、打造全产业链,推动产业提质升效;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要求把产业兴旺摆在了第一位,说明产业兴旺的重要性。事实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首要任务。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可靠的收入来源,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保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乡村的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石柱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品牌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要达到产业兴旺的目的,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打造全产业链,推动产业提质升效
首先,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石柱特有的农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食品、新饮料、新保健品、新药品,提高莼菜系列新产品和“五黄养阴颗粒”等新药的市场占有率;启动黄连花保健品、黄连牙膏、日化用品研发应用,加快花粉、蜂王浆、蜂毒等高附加值蜂产品研发及利用,深入开发生产复合型鲜椒系列调味品、鲜椒发酵调味品、益生菌鲜椒发酵调味品,推进佛手精油、中成药等综合开发,大力推动长毛兔、肉兔深加工,提高毛、肉、皮综合利用率。
其次,完善流通体系。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积极对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创客基地和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辣椒、黄连、蜂蜜、莼菜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搞好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集团消费对接、社区直销等,畅通鲜食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积极搭建物流体系,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合理配备县级冷链、基地冷链物流等结点。
再次,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业。大力发掘农耕民俗文化,通过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养生体验、农业+康体娱乐等多种融合,集中将产业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产业深度融合的乡镇打造为康养特色小镇,积极申报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鼓励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度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建立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全力打造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康养产业。加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
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巩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完善辣椒、黄连、莼菜、长毛兔等四大产业标准体系,启动天麻、中蜂标准制定。突出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导向,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自主食材标准化基地。
其次,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广“稻鸭(鱼)共养”“林—药—禽(蜂)”等立体种养模式,探索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园区畜禽粪便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
再次,强化农村环境建设保护。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管理,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技术。
三、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依托农业企业建设研发基地和创新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所如西南大学、市畜科院、农科院和中华蜜蜂研究所等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强化科企合作,建立“政府、科研、企业”联合推动机制,推动技术转化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高效链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确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实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的目标。
其次,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积极构建“科研单位+推广机构+专家大院+示范基地+涉农企业”五位一体的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完善县、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专家大院、武陵山农业科技创新园、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园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中蜂、辣椒、水果、烤烟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探索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
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首先,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托管、联耕联种、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土地流转监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分级备案等制度。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完善土地流转准入、退出和风险防范机制,探索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
其次,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展,扩大农村基础金融覆盖面。持续推进辣椒、玉米、水稻、马铃薯和能繁母猪等农业保险,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健全农业担保体系,担保经办机构要贴近农民服务,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再次,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完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适时启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切实巩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深化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推进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建设。
论文作者:罗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农业论文; 产业论文; 兴旺论文; 乡村论文; 农村论文; 农产品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