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培养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校如何培养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校如何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校论文,青年论文,马克思主义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校中,要不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道德情操、思想开放、用当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回答是肯定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必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接班人,即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大问题。这是党组织的任务,也是高校的跨世纪工程。

一、素质教育是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

(一)加强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很复杂。从国内来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对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影响会更大,一方面会引起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新的德行等;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沉渣泛起,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逐利思想的滋长,不可避免地会给某些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陷入困惑之中,甚至致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混乱。从国际上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企图以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为重点,通过“西化”、“分化”的途径,逐步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高校历来是各种不同的理论学术观点、思想政治观点交汇、融合、争斗的阵地。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高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命运。我们的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阵地。因此,对大学生强化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进而把他们培养成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高校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关键

在全部素质教育中,决定方向、价值导向的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政治思想素质决定人的整体素质。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社会,思考人生,探讨未来。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一定要处理好科学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一定要把人的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大学生,这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关键。

二、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途径

我们认为,高校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不仅要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理论层次上,而且还要从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方面努力。为此,首先要弄清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以及它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使大学生明白,学习理论既是一种社会责任,又是自身基本素质培养的法宝。在当前形势下学习理论,必须明确并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即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这是大学生政治上成熟的基础。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深刻理解十五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师生头脑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教育大学师生确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鉴别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和方向。

(二)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思想

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跨世纪人才,是高校肩负的宏伟任务。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确立素质教育思想,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或衡量标准。为此,就要克服过去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三观”教育,忽视人的培养的弊病;就要妥善解决好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精神与物质、课堂与课外(校园文化)、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把培养有科学知识,有坚定政治方向,有高尚思想情操的人作为目标。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放在首位。

(三)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哲学思维训练

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忽视哲思维的学习和训练,甚至认为哲学无用,这是极其有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习它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启迪人们开阔视野,增强悟性,使人聪明,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对具体的科学问题研究时,发现提出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要十分关注哲学。我们要求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自己。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

(四)以邓小平理论“三进”为中心, 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当前,中宣部、国家教委组织力量编写了《邓小平理论教程》(文科本),下达通知,要求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现有的政治理论课教材,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很多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1994年国家教委就提出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依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邓小平提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据此,筛选有用的经典著作,着眼邓小平理论,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具有了当代实践气息。不仅在方法上,而且在观点上就能为研究和解决当代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提供科学的锐利武器。这就是说,改革的着眼点是把邓小平理论贯穿于各门政治理论课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然而,邓小平理论毕竟只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说,它只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单独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同时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方案就提出来了。在邓小平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课并存时,马克思主义课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要求,重新加以理解与建构,力求把握和再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这样,才能为理解邓小平理论准备理论、方法和历史的基础。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要以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为中心展开教学。

(五)理论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这里所说的实际,既是指社会主义建设,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更是指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个人的思想生活实际。

随着对外开放,落后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形成巨大反差。一些青年学生由于缺乏历史经验,会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轻视中国传统文化。政治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既可以培育出新的道德观念,诸如自我意识、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等,同时它也有负作用,孕育着金钱至上、见利忘义,只追求个人眼前物质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利益。因此,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多作调查研究,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金钱与道德、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观,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六)发挥学校各部门的功能,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为实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除抓好“两课”理论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要发挥“大课堂”教育的作用,即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各级党团组织、学生处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部门的工作与“邓小平理论课”、“两课”的教育结合起来,把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与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就会使马克思主义的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大,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七)做好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高校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学生,以便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首先是从政治思想上以及从科学理论上说的,而要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还要从组织上做好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高校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三观”、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同时,做好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把那些思想上已入了党、在组织上自愿加入共产党、入党动机正确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并在他们入党后,进一步教育他们不断增强党性,增强党员意识。

标签:;  ;  ;  ;  ;  

高校如何培养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