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方式研究论文_吕德平

作者:吕德平 地址: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邮编:6370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实施前的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合格率为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3.3%,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操作合格率为9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6.7%,实施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水平以及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方式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因此手术室护理具有工作量大、节奏快、压力大等特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护患纠纷的几率[1]。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都具备创伤性大、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对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2]。在本次研究中,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对手术室护理当中,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护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参与的护理人员共45名,其中男4名,女41名;年龄在20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11.2)岁;45名护理人员中,38名为本科学历,6名为大专学历,1名为中专学历;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18名,护士13名。将实施前的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应将考评制度逐一量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严格贯彻消毒灭菌的相关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后均进行登记。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器械的细菌菌落数均需要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的检测。

1.2.2 手术器械的管理。各个专科腔镜应设立器械卡,并给予相关的说明书,每个腔镜器械的用途、保养方式、维护事项等都应拍照编号,并进行标明。定期清理手术器械,在每日交接班时应对器械的数量、缺损情况进行清点和检查。定期保养手术设备,比如脑外气钻在使用后要上油和防潮、防锈处理,使用超声机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加入多酶清洗剂的浓度要达标,器械要拆分至最小单元等。

1.2.3 手术物品及时清点。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必须对手术器械、纱布、缝线、缝针进行及时清点,并做好详细记录。所有清点必须必须由2人负责,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上也必须同时具备2个护理人员的签名。

1.3 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低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高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合格率和操作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护理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具有病种多样、病情危重、病势发展快等特点,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要配以更加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的效果[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术室患者的病情较重,且大部分情绪较为紧张,因此术前提问往往无法实现,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患者的不良状态,同时没有做到核查严格,那么就无法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接错患者等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4]。

在本次研究中,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手术室的护理当中,经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合格率为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3.3%,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操作合格率为9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6.7%,实施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均<0.05。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相关的风险因素管理机制能够得到健全和完善,从而有助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提高,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主动地参与护理风险干预和管理,使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5]。更重要的是,通过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不但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水平以及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月环,孙红敏,马杏娟,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2):1907-1908.

[2] 王煜娟,李怀娟.定期强化培训对改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掌握情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7-88.

[3] 王晓俊,杨琼,李世荣,等.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50-151,154.

[4] 马朝霞,党小雅.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12):463-463.

[5] 谢树梅,陈艳玲,徐干如,等.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32):396-397.

论文作者:吕德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方式研究论文_吕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