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职业院校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_学历论文

青年职业院校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_学历论文

青年工作院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报告论文,现状论文,院校论文,青年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课题主要研究青年工作院校的现状与发展。2001年团中央组织部曾组织过“全国团校建设调研”,对几十年来各级团校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团干部培训教育的多样化,全国青年工作院校发展变化很快,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各级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出现了许多新的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成绩显著。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如学校的定位、团校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及干部教育的关系、学校经费筹措与学校发展需要的矛盾等一些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国青年工作院校的发展模式、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或操作建议,为团的领导机构提供决策参考的背景材料。本课题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调研形式进行。

一、青年工作院校在共青团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十年来,我国青年工作院校在党中央、团中央和各级党委、团委的领导下,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绩显著。

1.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团的教育培训工作。井冈山时期,江西瑞金成立了列宁团校。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培养大批青年干部的需要,党中央于1937年成立了“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也即“安吴青训班”。1940年2月,在安吴青训班的基础上又举办了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培养青年干部,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9月,为适应新中国成立急需培养青年干部的需要,中共中央在当时党中央机关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创立了中央团校。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部分地级市相继成立团校,担负起了培养培训青年工作干部的任务。团校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各级党团组织培养了大批工作骨干,为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重要力量。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按照中央关于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团中央关于团校教育正规化的设想,学校开始筹办两年制大专班。从1983年9月起,连续三年举办了两年制在职团干部大专班,培养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经团中央申请,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于1985年9月批准,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同时保留中央团校的建制,共同承担高等教育与团干部培训的双重任务。

2.正规化建设发展成绩显著

青年工作院校作为共青团教育事业的主阵地,自半个多世纪以来,按照干部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加强软硬件建设。特别是从1988年2月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下发《关于实现团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以来,全国团校正规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其一,青年工作院校数量较多,组织体系健全,覆盖面广,具备相当的办学基础,并逐步发展成为青少年及青少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基地。据统计,全国有中央、省、地(市)团校近70所,各省、市、自治区大都有省一级独立建制的团校,青岛、广州、杭州、沈阳、武汉、深圳等大城市也有独立建制的团校。一些地级市,或者独立设置或者与团委合署办公或者以其他形式,也成立了团校。共青团教育有着较为广泛的阵地基础。各级各类团校,特别是省级及其以上团校,按照正规化要求,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在加强校园、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教材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师资方面,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中央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这一比例已达到国内重点大学的标准。各青年工作院校也都建立了一支素质优秀、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学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有的还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教材方面,制定了全国团校系统教材建设规划,编写审定了一批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有的还是省部级精品教材;科研方面,一些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特别是在青少年问题研究和共青团理论研究方面,团校以其独到而丰富的研究成果,引领全国的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有力地支撑了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实践,逐步成为全国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中心。

其二,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青年干部培训模式。团校立足于团的工作实际需要,立足于增强团干部做好团的工作和适应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要求,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充实,由原来单一的以政治理论培训为主,向政治理论、岗位职务、工作项目、知识技能培训四种类型转变。培训形式更加多样,由原来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为主、单一培训主体为主,转为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而采取课堂教学、讨论、调研、参观、联合培训、异地培训以及素质拓展、历奇训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性更强。培训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团干部培训,还有广大的青少年工作者培训,除了国内青年干部培训,还有国外青年领袖培训,等等。培训更加贴近青年干部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独具特色的青年干部培训模式基本形成。

其三,办学领域不断拓宽,办学层次不断提高,青年工作院校职能不断拓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青年工作院校紧紧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契机,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年工作院校办学的新思路,因地制宜,在坚持团干部培训为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办学领域,提高办学层次,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开办各种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专业化的青少年工作者,或者直接培养各类社会需要的青年人才,专业结构不断拓展和完善,部分特色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开始显现。干部培训与学历教育互相促进,青年工作院校建设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据对22所省级团校和18所市级团校的调查表明,71.43%的省级团校和44.44%的市级团校已形成团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其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全国各青年工作院校坚持育人为本,积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家各行各业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骨干,学员的素质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好评,学校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初步显现。以中央团校为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团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输送了7.3万余名青年工作干部,在建设高素质团干部队伍和促进共青团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青年工作院校应对新形势探索多种办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青年工作院校根据党对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努力为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特别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共青团干部和各类人才的需要,各级各类青年工作院校按照团中央“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指导原则,不等不靠,四面突围,在坚持团干部培训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办学模式。

1.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团校模式

一些青年工作院校在团校正规化建设进程中,积极适应教育发展形势,一方面继续发挥团属院校的传统和优势,力求办出特色,另一方面结合自身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进行规范办学,跻入本科或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行列。例如,1985年在中央团校基础上成立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已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有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与中央团校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履行团干部培训和普通国民教育的双重职能。在20多年的本科办学历程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先后在教育部1997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分别被评为“合格院校”和“优秀院校”,围绕着打造国内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全国青少年发展研究基地的目标,专业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布局较为合理,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一批省级团校在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或团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继续承担着北京市团校的职能,发挥着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的功能,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团干部培训工作,其高职专业也日益成为品牌;天津青年职业学院除了团干部培训外,其开办的“烹饪与营养”专业已在业内获得较高声誉,成为其“拳头产品”;刚刚由团校升格为高职学院的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提出建设“大青字号”特色,以此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竞争力,从而慢慢形成青年职业学院的特色。

由于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的“门槛”较高,目前只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以及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等7所院校成为全日制普通高校。

2.成人高等学校/团校模式

有一批省级团校,在团校正规化建设进程中,由于在基本条件方面还达不到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设置标准,所以成为了成人高等院校,目前主要有上海、广东、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6所。这一类青年工作院校力求在某些专业上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如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占地1041亩,在学历教育方面开办了24个专业,每年招生3000余人,目前有在校生9600余人,具有相当的规模,其“舞蹈”等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特色较为明显,学生多次在央视等重要舞台上展演。也有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的,如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是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建的二级学院,由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承办,招收本科和专科学生,进行普通学历教育。

3.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团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将团校合并成省内普通高校的青年政治学院,成为该大学下属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招生计划纳入到该高校,同时还承担团干部培训职能,干部任免属于省级团委,如内蒙古团校、新疆团校就是采取这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生源较有保证,学历教育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系列,为团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合并为普通院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学历教育已完全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行列,以学历教育为主,同时进行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如辽宁省团校,在原来成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高职)的基础上与沈阳电力高专合并成沈阳工程学院,属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目前,沈阳工程学院和辽宁省团校并存。由于完全成为普通本科学校,教育经费比原来的单纯团校教育要相对宽裕。在省级团校中,辽宁团校的发展情况比较特殊。

5.合并在省党校,成为省党校组成部分模式

这类学校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党校内设独立建制机构,负责团校工作,团干部培训纳入到省党校培训系列,而招收成人大专学生则仍以省青年工作院校的名义。另一类,在党校内无独立建制机构负责团校工作,原团校对外保留名称。据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该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与党校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发挥整体效应,但团校作为团干部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团校在党校内部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开展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换言之,除了必要的团干部调训,其职能已基本上完全融入党校办学体制之中。近期还有个别团校被并入党校,这种趋势值得关注。

6.工青妇学校合并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工、青、妇作为人民群众团体在职能上有相似性,各自的学校在功能上也有相似性,因此合并在一起,但就具体培训对象而言,相对独立运作。该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探究人民团体干部培训的共同规律,但由于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差异较大,这一类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比较多,整体实力不强。

7.传统的团校模式

相当一部分省级团校和绝大部分独立建制的地市级团校即属该模式。

这类学校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团干部教育培训功能和学历教育功能并存。在团校正规化建设进程中,这些团校在基本办学条件等方面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渠道的拓展方面遇到诸多困难,目前主要还是以团干部培训为主,同时为改变团校吃老本,设施更新、师资力量都停滞不前的状况,利用和改造闲置资源进入学历教育,从而从资金上保证团校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师资水平、留住人才,通过自办、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同时承担普通或者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还有的是函授学历教育。由于干训的逐渐萎缩,学历教育的不稳定,这类团校处于艰难的生存发展中。另一类,出于种种条件和原因考虑,只单纯进行团干部教育培训,不从事学历教育。例如,已经成立61周年的哈尔滨团校,在团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开展得也很有特色。

除上述模式外,还有其他的模式。

如与其他学校合并,除完成基本的团干部调训任务外,基本上按照合并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内容进行办学,也有个别省级团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后,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青年工作院校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迅速发展相比,青年工作院校存在“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的窘境,办学条件、办学体制受到诸多限制;与各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如鱼得水相比,绝大多数青年工作院校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与其他相关行业的成人高校相比,青年工作院校在办学基本条件、办学实力和行业优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青年工作院校发展不平衡

受历史、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各地具体政策的影响,目前全国青年工作院校的发展极不平衡,已出现的多种办学模式也反映出青年工作院校发展中的分野,甚至可以说反映了各青年工作院校在求生存的发展选择中四面突击的一种无奈。从办学性质看,有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有的只是单一的干部培训;从办学内容看,有的是专业教育,有的只是某项技能培训;从办学层次看,有的已具备研究生教育,有的是高职或成人高等教育,而相当一部分只有成人中专层次的教育;从办学条件看,只有极少数能满足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学要求,有的还附属于当地党校或与团委合署办公,自己拥有的只是一块牌子而已。除了学校性质、办学方向、管理体制相似外,青年工作院校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存在较大差异,加上随着教育管理体制以省级地方为主,各地青年工作院校的学历教育几乎是各自为战,寻求出路。目前,各青年工作院校除了隶属关系相同(有的连隶属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承担团干部培训任务相同外,越来越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方向和特征。

2.团干部培训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团干部发展的需要

团干部培训是各青年工作院校的办学基础。但随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团干部来源的多元化,作为青年精英分子的团干部,学历层次大幅度提升,有的甚至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原先为提高团干部学历层次而升格为成人高校的一些青年工作院校,已无法满足广大团干部提高学历的要求。而现有的培训模式、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又难以满足广大团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据调查反映,青年工作院校在团干部培训方面得不到全面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援助,一些团委或自己举行干部培训,或联合党校举办干部培训,削弱了各地团校应该拥有的培训领域。特别是由于培训与使用的脱节、上级团委调训指令的弱化、各级团组织培训经费的紧缺,团干部培训的吸引力明显下滑。据对40个省、地市团校的调查表明,由于缺少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对团干部培训没有硬性规定,和团干部的考核、升迁也无必然联系,团干部培训规划在各地落实起来很困难。很多团校只能保本甚至贴钱,学校没办法发展。

3.学历教育在激烈竞争中艰难前行

不少青年工作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将办成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作为自己的定位选择。而高职教育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国家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务院200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2002修订稿)》,设置高等职业学校有一系列指标规定。如,在师资方面,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一般不能少于70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应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每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在土地与校舍方面,建校初期,校园占地面积一般应在200亩以上,其生均教学、实验、行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建校后4年内校舍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6万平方米。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场所方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在建校初期不少于600万元,适用图书不少于8万册,在建校后4年内,教学仪器总值要不少于1000万元,适用图书不少于15万册。

通过对全国32所省级及以上团校的调查,校园面积达到150亩以上的仅有8所,占25%,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团校与其他学校合并后将总面积均统计在内的情形。其他团校占地面积一般在20~50亩之间,有的甚至更小。连基本的校园占地面积都难以达标,遑论其他重要指标,而管理体制原因又使得青年工作院校在办学审批、基本建设用地、经费投入、编制等方面遭遇政策性瓶颈,发展学历教育面临诸多困难。根据实际,不少学校选择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而青年工作院校原有的师资专长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很难进行这些职业教育培训,特别是一些热门技能培训,而且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实习实践设备、场地也往往是青年工作院校所不具备的。出现多种办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青年工作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中的探索与选择。

4.团干部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得不够紧密

作为青年工作院校发展的“一体两翼”,团干部培训与学历教育应当是相互促进的。但青年工作院校在团干部培训中作用弱化,出于生存发展考虑,很多青年工作院校都力求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方面能有所突破。但如上所述,青年工作院校在发展学历教育方面面临很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我现在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历教育,10%左右放在团校职能的实现上。”一位省级团校校长如是说。在处理二者关系上,有的青年工作院校疲于应对,难免顾此失彼,团干部培训与学历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有限的资源没能很好整合。

此外,虽然青年工作院校是团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但目前团校培训在干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组织部门的政策认同。有的省团校校长反映,一些青年干部宁可在县党校培训,也不愿在省团校培训。与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基地不同,团干部参加团校培训并不作为其上岗的一个前提条件,培训与使用不能有机结合。政策认同不落实,培训经费有限,影响了团干部参训的积极性和到训率。目前各青年工作院校在新形势下探索生存发展之道所形成的多种办学模式,可以说是在团干部培训“吃不饱”、难生存的情况下,学校要发展而四面出击的结果。

四、几点建议

我们通过对40所青年工作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问及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列在前4位的依次是:师资队伍、办学经费、体制政策和办学空间。在访谈过程中,各级团校企盼共青团的领导机关能够进一步关心重视团校的建设发展。为了使青年工作院校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履行职责,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探索各具特色的青年工作院校发展之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教育事业(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干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规律和教育形势的研究学习。目前我国青年工作院校层次多元,发展模式多样,办学形式多样。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要按照其办学的基本模式进行归类,进行分类指导。在保持青年工作院校团属性质基础上,鼓励各学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开展学历教育和其他各种技能培训。对于青年工作院校发展中面临的师资力量较弱、办学经费不足、办学空间狭小和政策体制性障碍等问题,各级团委应当协助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以利于困难的解决。特别是随着办学管理权限向省一级地方下放,各省级团委应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青年工作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省级及以上的成独立建制的青年工作院校(包括一些市级有较大规模的独立建制团校)进行重点倾斜,在业务上进行考核指导。坚持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密切团干部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联系,互相促进,是青年工作院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2.理顺体制,切实发挥青年工作院校团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

团干部培训是青年工作院校存在的基础,青年工作院校是团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应当加强团干部培训的归口,建议由团中央组织部进行统一归口管理。早在1988年团中央、国家教委《关于实现团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团的各级干部上岗前后必须及时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把团干部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起来。”

团中央2007年颁发的《2006-2010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也对各级团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有明确的规定。鉴于团干部的管理与使用实行同级党委与上级团委双线管理、以同级党委为主的实际,建议团中央与中共中央组织部会商,争取联合下文或以中办转发的形式,以加强权威性,进一步明确将团校纳入国家干部教育培训的大体系之中,将团干部培训作为其上岗的一个前提条件,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提高到训率。同时,为提高培训水平,各级青年工作院校要苦练内功,在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团中央及各级团委也要加强指导,提高培训效果。

3.加强内部建设,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也由于自身条件和努力不够,目前,青年工作院校的师资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适应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应该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青年工作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实践的能力。要加强团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团干部需要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培训效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保证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青年干部成长的需要。

在学历教育方面,建议省级团委与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在改善办学条件、丰富办学层次、加大与相关学校的合作办学力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确保青年工作院校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4.加强研究,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全国团校共同发展

应该说,目前,我们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研究认识还很肤浅。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如果不下大气力解决,我们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就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各个青年工作院校要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团中央也应该组织力量进行专门研究,制定规划,加强指导。要继续发挥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的作用,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在各级青年工作院校间建立纽带,形成网络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收稿日期:2008-09-11

标签:;  ;  ;  

青年职业院校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_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