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方法 探索
一、游戏教学法
计算机的知识繁多,不易于理解掌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如果用有趣的游戏导入课程的学习,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掌握所学的内容。例如,计算机的硬件知识这一节内容是复杂难记的,教师可让学生玩接龙游戏:首先在小组内动手组装电脑,小组间再互相比赛,最后玩Flash游戏:拖动鼠标把硬盘、鼠标、显示器等设备组装在一起,设计你心目中的电脑外型。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了各种外型奇特、功能多样、色彩鲜艳、与众不同的电脑。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乐学爱学,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兴趣教学法
心理学认为,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分层教学法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或参加了相关培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根本谈不上买电脑,即便有了也无人指导,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内容,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四、比喻教学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很多的硬件和软件知识,要使学生理解和记住很多的知识,光靠讲解知识的概念、定义等理论是难以办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很难被他们接受。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极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理解和记忆。
五、情境教学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制作精美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精美的背景设计,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六、实践教学法
上机实践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物直观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神秘。如教计算机有关硬件知识时,可以挑选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DDR、DDR2等。上课前,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两者形态间的不同之处,上课时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通过课堂讲述,使同学们知道它们不仅在外观上不同,而且功能上也有差别。另外,再通过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内存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内存条后,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体验不同的内存型号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何差别,从而理解不同的内存条在计算机中发挥的效率也不同。通过这些实物观察、分析、演练,能让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该课程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论文作者:候慧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7
标签:学生论文; 计算机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