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九五医院放疗科 福建莆田 351100
【摘 要】总结233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HY-7000射频热疗机的护理经验包括患者热疗期间采用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对策。结论 并发症发生率低,全部病例均能完成治疗,认为作好热疗护理,可预防热疗副反应发生,确保热疗疗效。
【关键词】射频热疗;恶性肿瘤;护理
热疗是加热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有关物理能量作用于肿瘤组织使其温度上升到有效的治疗温度,发生热效应或热的后继效应以使肿瘤细胞凋亡、坏死,从而使肿瘤组织缩小或消失,而无损于正常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后的第5种治疗肿瘤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疗法”[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肿瘤患者233例中,男131例,女102例,年龄21~83岁。患者包括食管癌82例、鼻咽癌66例、乳腺癌21例、肺癌12例、胃癌10例、子宫癌9例、肝癌3例,其他肿瘤30例。
1.2 方法
采用HY-7000射频热疗机,根据肿瘤选择部位,在治疗部位皮肤上放置相应沙袋以覆盖治疗部位,调节床体、开机预热,启动测温后开始热疗,热疗均在放疗后半小时内、化疗后立即进行,额定频率40.68MHz,电极直径15-35cm,治疗入射功率100-1500W,反射功率〈10%,时间60min,温度40-45℃,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通过对本组233例肿瘤患者采用HY-7000射频热疗机进行热疗前中后的护理,确保热疗疗效,患者全部能坚持治疗,无1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对策
2.1热疗前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热疗的作用,增加病人信心:①可引起肿瘤微血管功能结构明显改变,可增加肿瘤细胞的脱落;②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细胞诱发肿瘤细胞调亡;③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④使肿瘤血管闭塞、破坏,渗出增加。[3](2)向病人详细介绍HY-7000射频热疗机的功能特点,消除病人顾虑:①人性化结构设计:治疗床头可抬高、龙门架可前倾,可根据病人舒适度进行调解;②先进的测温技术:采用连续不间断实时四通道高阻无扰测温,病灶部位、食管、直肠位置可任选,同时具备功能模板控制系统、温度反馈自动控制系统及多点温度模糊控制系统使病灶区及病人处于最佳治疗状态;③完善的监护功能:治疗时对病人进行实时血压、脉搏、温度等生命体征测试、同时对场形、功率、反射系数等治疗参数实时监控,此外视频监视、语音对讲、背景音乐等使病人在轻松、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④双重安全保护系统:具有自动及手动、脚踏等应急保障措施。(3)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高频热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2热疗的护理
2.2.1 热疗前护理:
(1)根据病人的治疗时间,在热疗前1d安排洗澡,做好个人清洁卫生,穿厚度适宜、柔软、吸水性强的棉质衣裤,皮肤保持清洁,忌涂护肤类油性物质,在热疗时如有汗液应及时擦干,最好由家属陪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嘱患者热疗前空腹或只进少量清淡饮食,排尽大、小便,指导患者将配戴的金属及具有磁性的物品去除,如项链、耳环、手表等,体内是否装有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内支架等。(3)调节热疗室温度22~26 ℃之间(4)嘱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播放喜爱的音乐创造亲切温馨的气氛,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2.2.2 热疗中护理:
(1)选择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热疗部位,根据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极板、水袋,保证患者能坚持足够的治疗时间和热疗仪功率的稳定。(2)告知患者禁止触摸机器的金属部位,以防止烫伤;(3)认真评估病人对热的耐受程度,治疗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治疗部位敏感及温度曲线变化,避免形成皮下脂肪结节或烫伤;(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倾听患者的反应与主诉。对颈部包块患者应注意极板不宜压迫过紧,以防压迫颈动脉窦导致反射性心跳骤停;肺癌患者或年老体弱病人心肺功能较差,胸部治疗时水袋不宜过重,极板尖压得松紧适宜,以免加重心肺负担,影响呼吸。(5)常规配备急救物品、药品,患者如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血压下降等反应立即停止热疗,对症处理。
2.2.3 热疗后护理:
(1)热疗结束,患者无不良反应再起床,立即擦干汗液,注意保暖;(2)治疗后24h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照射部位皮肤变化,如局部皮肤发红、过热,应及时涂烧伤膏或用温盐水湿敷,防止皮肤烧伤水疱形成,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记录,加强皮肤护理;(3)送患者至病床,与责任护士交接病人与治疗情况,并交代注意事项;(4)嘱病人多饮水,多进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忌刺激性食物。(5)加强病人的口腔护理,应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和牙龈清洁,预防口腔感染;(6)注意血象变化,每周测白细胞,血小板1 次,如血象降低,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3 结论
热疗适合治疗不同深度、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放疗治疗肿瘤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增加化疗的消化道及骨髓毒副作用,甚至可通过减少化疗药物剂量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其该当安全、合理、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燮渊,俞受程,曾逖闻,等.肿瘤综合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25.
[2]张强克,马玲芳,唐荣军,上官小玲.肿瘤热疗无损测温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03):2689-2692.
[3]刘珈.肿瘤热疗技术与临床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60.
[4]林小兰,夏鸳鸯.肿瘤患者微波热疗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
[5]蒋妮,谭骅,张艳萍,杨卓林,郑文萍,王琼波,李阳红,秦秋云. 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4,(08):
[6]刘莉娟,王战营,张娜,朱璐.高频热疗联合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4,(04):
[7]王冉,杨春燕.深部热疗联合放疗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4,(11):70-71.
[8]刘小红,万林林,周振远,宋伟平,周雯星.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09):53-55.
论文作者:刘慧,方荣华,魏春英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病人论文; 测温论文; 部位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射频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