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自主识字。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多表扬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
二、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1.易生为师法。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正确的方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字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了,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他们初步体会就行了。
3.形象记忆法。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渍。先生说:“现在这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纸篓里。从那以后,学生再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形象记忆的方法当然还有游戏、猜谜、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总结记忆法。许多老师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也没有去想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5.复习巩固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写出来。当然死抄是不行的,而许多学生却偏偏喜欢这样做,因此,教师得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比如说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三、鼓励课后学生“自主”学
我曾在一本资料上看过,一位语文教师把低年级识字教学精神简略概括为十二个字:多认少写,把握规律,开放识字。我认为很精辟——尤其是“开放识字”。为了借鉴他的经验,课后,我指导学生自制“识字袋”,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并随时将课外识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然后我在墙报上开辟了“识字园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成果。我还用小黑板,让学生分类(如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动物、姓氏等)展示并向大家介绍识字途径和识字好方法。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论文作者:袁 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学生论文; 形声字论文; 教师论文; 生字论文; 直观论文; 方法论文; 印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