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论文_姚富华

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论文_姚富华

东莞市鸿基伟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高质量的施工是高质量建筑的基础,优质工程的筑造一直都是所有施工企业的追求目标。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工程控制。本文便针对此类问题展开了探讨,通过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艺、设备的管理等进行分析,以此提出了相关管理手段以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一、质量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是诸多技术,诸多学科的集合,是一个设计范围广、过程复杂的项目集合。因此可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例如材料、设备、工程环境、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性 影响;并且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位置固定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工程其施工地点也不同,而非想工厂生产一样,具有统一规范、成套通用的技术、设备以及生产条件。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会引发诸多质量问题。例如材料使用的差异、环境的变动、设备的磨损等,哪怕只是微小的变动都会造成质量问题,从而引发工程质量只顾。并且工程项目一旦出错后难以更改,也不能予以退换,因此质量控制对于工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作为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优质的建筑需要优质的施工材料,这是创优的基础,因而施工企业应当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厂家,在施工材料的购进过程中需要同厂家密切联系,及时的掌握材料质量信息,并对使用材料状况进行反馈。通过材料的选优,避免由于材料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其控制的关键在于抓住施工材料采购质量、施工材料质量验收、施工材料贮存质量等问题。

2.1 施工材料采购质量。进行施工材料购买的人员应当对供货方进行严格的审查,应当经过多方比较后予以确定。而对于提供货物质量多次合格,且能够保证施工材料的的供货方可以适当的考虑长期签订合作协议,此外在购进施工材料的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费用支出,以及供货方的服务质量等条件。设计以及建设部门会对施工材料的供货单位进行指定,经过审核保证其指定单位能够有能力提供优质施工材料的,可以按照设计部门以及建设部门的指定确定订货厂家。

2.2 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质量的基础保障,而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因此质量验收也应当做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施工材料的验收中,若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应当由供应部门同材料供货方进行交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材料进行复检需要出具复检报告,仍不合格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退货或者隔离。

2.3 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三、严把施工技术关,控制工程质量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质量控制的基础便是制定明确的控制目标,根据目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的管理工作都是围绕三个环节展开,即目标的制定、实施以及实现。企业质量目标以及在施工控制中遇到的问题应当作为目标制定的基础依据,另外用户的意见以及新的施工产品都是质量控制点重点对象。而在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其重点控制目标为同类工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密保的实施,就是将目标进行分解以及执行,其中心是对密保责任的落实。整个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把握自身的工作质量,发挥其对工程质量的支持作用,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四、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将人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严格控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例如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违规操作、粗心以及生理缺陷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工程的建设需要由人来进行操作,其应当作为工程管理的主要对象。而对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高素质人员,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专业技术素养。针对工程质量控制,应当从人员的意识抓起,首先在施工人员中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这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应当以预防为主,加强综合效益理念。第二点,应当提高人员素质,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加强工程施工队伍的决策质量,令工程质量规划、组织、管理、只会、检查监督等得到有效的落实。只有不断的完善管理、加强技术,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工程。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高标准规范性的操作,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五、强化认知,完善施工体系

第一,要带领管理人员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提高其管理意识[2]。要利用定期培训的方式使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使其能够在培训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第二,不断完善制度,利用这些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使工程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既定的计划进行施工。施工体系完善需要在施工企业如今的施工水平上进行的,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全部的施工环节,要根据这些施工环节确定责任的分工。要选择专业的管理结构来管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材料、技术等;项目的负责人需要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各个部门之间也必须要相互配合。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指导和规范各个施工技术的操作,要实时监督工程的施工。监督人员也需要了解自己的职责坐在,能够全面监督工程,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

六、在管理中融入创新思维

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建筑企业,都应当在工程管理中融入创新思维,并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不断优化工程管理。首先,体制的创新[3]。创新思维的融入,就需要改进和完善原有的体系,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安排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保证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其次,组织的创新。施工企业内部的全部内容都需要融入到管理体系中,由专门的部门管理,要不断丰富管理的内容,促使全体员工都能够具备应有的技巧和知识,实现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需要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再次,理念的创新。要改变已经固化、陈旧的思维方式,要大胆地进行创新,明确工程管理的重点,同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企业需要保证发展目标的长远性,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确定未来的发展规划;最后,管理技术的创新。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代替传统的管理技术,无论是工程的管理,还是验收工作的管理,都需要进行创新。要采用档案的自动归档,各个部门之间要能够共享信息。

结束语

總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涉及到的工序也十分复杂,从一开始的施工,到最后工程的验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想实现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保证工程能够顺利施工,就需要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对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将全新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不断优化工程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澄.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探讨管理工程学报2017.26

[2]任艺适.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17.2

[3]胡永甫.谈施工管理的四大控制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2016.15.

论文作者:姚富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论文_姚富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