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八一医院>特诊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方法及诊断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4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对其术前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4例患者(73个结节)中,无钙化结节患者24例(44.44%),31个结节(42.47%),有钙化结节的患者30例(55.56%),42个结节(57.53%);常规超声微钙化检出率为58.90%,高频超声微钙化检出率为7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敏感度为73.81%,特异度为61.29%,阳性预测值为72.09%,阴性预测值为63.33%;高频超声敏感度为97.62%,特异度为58.06%,阳性预测值为75.93%,阴性预测值为94.74%。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微钙化结节的检出。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高频超声;病理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60-02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中非常多见的甲状腺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转变,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因此随之增长,且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甲状腺结节已经给临床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借助无创检查手段实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同时也能够降低手术副作用。超声是甲状腺检查非常重要的方法,其具有检查方便、简单、快捷、安全无辐射以及分辨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了甲状腺疾病术前检查的重要方法,且多部指南均认可了灰阶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2]。高频超声是近年来基于超声检查仪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查手段,其扩大了超声的应用范围,能够为临床提供非常丰富的检查信息。为此,我院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诊断中,通过高频超声实施检查,现对其具体实施方法及分析结果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结节后缘距体表之间的距离超过了2.6cm(可能会导致图像清晰度受到影响);粗大钙化(这可能导致标本制作期间发生脱钙现象);拒绝参与本研究;病历资料不全。根据上述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4例,共73个结节,其中女性41例,男性13例,年龄为(42.41±10.52)岁。
1.2 方法
1.2.1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立公司,EZU-MT28-S1型),线阵探头(5.0MHz~13.0MHz、3.0MHz~7.0MHz)。
1.2.2检查方法: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其颈部充分暴露出来,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侧颈,再通过多切面对患者甲状腺部位实施扫查。在检查过程中,重点对甲状腺内部血流分布情况、结节情况实施测查,具体包括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边界等,同时注意血管旁边是否存在肿大淋巴结。一旦发现有异常表现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对患者结节的实性或者囊性进行观察,并注意结节的边界是否清晰,同时对其周边的血流情况和回声状况进行探查,做好相应的记录。
1.3 判断标准
结节灰阶超声特征具体分析方法:(1)结节部位:甲状腺结节部位主要分为右叶、左叶、峡部,左右叶又分别设置为上、中、下三个区域;(2)结节深度:在完成了结节整体的扫查之后,在横断面选取结节最大直径部位,对其后缘距体表的深度做出相应的测量;(3)大小:对结节的径线实施测量,包括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将结节最大径线1.0cm作为界点,若超过1.0cm即属于非微小癌,低于或者等于1.0cm即可视为微小癌;(4)形态:不规则形态主要包括分叶状、边缘成角等形状;规则形态主要包括类圆形以及椭圆形;(5)钙化:本研究直径超过0.2cm的强回声称之为粗大钙化;最大的直径在0.2cm以内的点状强回声称之为微钙化;(6)结节内部回声:等回声主要是指与甲状腺实质呈现为相同的回声水平;高回声即为超过甲状腺实质的回声;极低回声表示低于颈前肌肉回声;低回声表示相较于甲状腺实质回声较低,但未低于颈前肌肉回声;(7)边界:结节与周围腺体的连接面,可以将其分为不清晰和清晰状。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若数值不足5的情况,则运用卡方检验中的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术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在结节微钙化诊断中的准确性。
2.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本组54例患者(73个结节)中,共检出无钙化结节患者24例(44.44%),共31个结节(42.47%),有钙化结节的患者30例(55.56%),共42个结节(57.53%)。其中2例结节深度超过l2.6cm,其后缘距体表的距离分别为2.6cm、2.8cm、3.0cm,在高频超声下这三个结节的内部结构均无法显示,故无法与常规超声对比,故本研究将这3个结节排除研究。经病理检查共发现42个结节表现为微钙化,其钙化的形式均呈现为不规则钙盐沉积、砂粒体。其中不规则钙盐沉积钙化24个,砂粒体24个,其中混合钙化结节6个。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的钙化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高频超声已经逐渐成为了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能够较好的实现对结节内部结构以及边界的观察,从而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提供客观依据。但考虑到甲状腺结节本身具有组织结构复杂多样的特性,这就使得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现象。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微钙化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超声特征,经由甲状腺结节超声观察,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观察[3]。
本研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诊断中,运用高频超声实施诊断,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期望能够进一步了解结节微钙化诊断高频超声特征。根据结果来看,常规超声微钙化检出率为58.90%,高频超声微钙化检出率为7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高频超声在结节微钙化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另外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对常规超声与高频超声在结节微钙化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高频超声的敏感度达到了97.62%高于常规超声73.81%的敏感度,同时阴性预测值达到了94.74%同样高于常规超声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进一步表明通过高频超声给予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诊断,能够取得更高的检出准确性。本研究与吕伟扬等[4]研究成果一致,其通过选取518个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实施高频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表现出钙化的结节有366个,无钙化结节152个,而以病理检出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的检出准确性为42.08%,故其认为通过高频超声图像,能够较好的实现为钙化表现的掌握,且检出的钙化表现明显高于病理检出钙化。另有研究者表示[5],针对不规则钙化和低于400μm的砂粒体结节,高频超声通常无法显示。在本研究中,通过高频超声图像微钙化和病理观察所出现的不相符合的情况,其超声声像图均表现出不低于5个的微钙化,而在病理观察中表现为钙盐沉积数目较少并且相对较为分散的结节。为此,在高频超声诊断中若出现这种特征表现,应当警惕做好进一步的诊断。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诊断中,通过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检出微钙化,但可能会因扫查深度受到限制,且会出现微钙化过度提示问题,因此,在实际运用期间,建议将其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以便取得更高的检出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丁琼,张崴.浅析超声“萤火虫”显像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内微钙化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4):65-67.
[2]张娜,吕景,范宏艳,等.超声诊断微钙化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的相关性研究[J].人民军医,2015,58(11):1330-1331.
[3]李飞栋,覃巧云.超声检查发现微钙化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07):718-719.
[4]吕伟扬,王晓桐,宋运娜.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超声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J].系统医学,2016,1(11):89-91.
[5]张瑛,王志明,李新营,等.超声下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对良恶性的鉴别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548-1552.
.
论文作者:徐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30
标签:超声论文; 甲状腺论文; 检出论文; 回声论文; 病理论文; 患者论文; 乳头状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