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中国特产——黑麂的驯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举世瞩目论文,中国论文,特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麂,俗名乌金麂、青麂。属偶蹄目、鹿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举世瞩目的特产,分布范围极其狭小。皖南山区、江西、浙江和福建省的部份地区气候优越,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的环境是黑麂生存和繁殖的好场所。
一、黑麂的形态与生活习性
1.形态
黑麂体形比黄麂大,体重21公斤左右,体长约1000毫米,肩高约630毫米,臂高约680毫米,臂高大于肩高,尾长约200毫米,耳长约110毫米,雄黑麂有角,长达100毫米,略侧扁,绝大部份有皮肤包被,只有10毫米左右的角冠外露,鲜棕色的长毛沿角的周围向上生长并由前向后覆盖,故从外面不易看到角。雌黑麂有两对乳头,哺乳期潮红膨涨,长约20毫米。一般2年怀3胎,每胎1仔。豺狗和狼是黑麂的致命天敌。
2.习性
黑麂活动范围一般较为固定。但冬季下雪天也向低山迁移。生活习性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在早晚下山寻食。采食时反应迟缓,特别是细雨朦朦的傍晚觅食反应更为迟缓。下大雪时极易被捕捉,但遇到豺狗和狼时,不仅能快速跳跃越过2米高的柴荆,还能跳入河中游向对岸逃逸。黑麂很少成对下山寻食。食物主要以菌类、绿色植物的叶、嫩枝等,尤其喜吃田中的红花菜(绿肥)、玉米苗等。
二、黑麂的经济和研究价值
黑麂是我国举世瞩目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国内外珍贵的观赏动物。目前国内售价约在1万元/头,出口每头约在8.5万元人民币。黑麂因其染色形体和数目的特殊性而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雌性黑麂有3条染色体,雄麂有9条染色体,更令人惊奇的是雄麂具有2条Y染色体,这在哺乳动物中是十分罕见的。
三、黑麂的工人驯养
1.场地选择与设计
圈定约3亩地以上范围的向阳坡地,筑成3米高的围墙,内有供其藏身的成片灌木丛、水塘(无污染),并在其避风处建一防雨防晒的草棚,投食槽也设在其中。这样,当投食的饲养人员天天与其接触,人可接近至10米而黑麂表现并不惊吓和狂奔乱撞。
2.饲养繁殖在距
黑麂投食槽较远的隐蔽处用宽叶树叶搭制一个小窝棚,地面铺上枯叶,上盖油毛毡,油毛毡上面再盖上10公分的枯草,以便夏季隔热和冬季防寒。供黑麂产仔和栖息之用。放进围墙驯养的黑麂公母比为1:5。当仔麂产下并在断奶前后,要注意加强人工驯化,增强可塑性,促使仔麂长大后不再怕人。
3.饲料配方
人工饲养黑麂在饲料配制上,兼顾营养全面,价格适中的原则。现将安徽省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驯养黑麂的饲料配方介绍如下:(1)精饲料(0.2-0.3kg/日·头)(2)青饲料(0.5kg/日·头)主要为常见的猪饲料,如白菜、青菜叶、苦卖菜、莴笋叶、萝卜叶、冬青树叶、嫩山芋藤等。
四、疾病防治
1.外伤诊治
通过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将收购来的黑麂进行全面观察,如有外伤,必须将其关在封闭的黑房子里,不让透光。否则就会不停地擅墙,直到奄奄一息甚至撞死,尔后进行外科诊疗。由于黑麂善奔跑,身体健壮,抵抗力强而很少生病。但饲养人员投食时要注意观察黑麂的眼神和精神状态以及粪便颜色和软硬程度,以便确诊和对症治疗。
2.肠道寄生虫
人工饲养黑麂要对其定期驱逐肠道寄生虫。可用肠虫清、球虫灵、克球粉等按药物说明公斤体重用药量拌入精料中投喂。
3.腹泻
用痢特灵碾碎拌入精料中饲喂,每日两次,一般两日即可康复,也可用痢菌净2.5ml掺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后腿内侧肌注,每天两次,连注2-3天。
4.口蹄疫的防治
黑麂是偶蹄动物,也可感染口蹄疫病。预防和治疗均可用“口康”注射液,视测每kg体重注射0.15ml,每日两次,5-7日为一个疗程。(注:人工救护治愈和繁殖的仔麂长大后,必须出售给国家动物园和国家森林公园,不准屠杀,否则触及法律将判其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