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党建“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机制分析——基于对浦东新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基层党组织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党建论文,基层党组织论文,利益论文,开发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07-0029-08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非公有经济也不断成长起来,据统计,非公有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在吸纳就业方面,2008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8年的74.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营个体经济平均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近450万个,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加量的60%以上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中的利益诉求逐渐增多和多元化,人们的横向联系不断加强,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社会组织。据统计,全国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超过41万。其中,社会团体22.97万,民办非企业单位18.24万,基金会1597个,新社会组织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发展②。这两类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组织被称为“两新”组织③。
面对“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不断重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切实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
相比于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基层党组织,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基层组织在覆盖和发展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首先,“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缺少行政权力依托④,在“两新”组织中并不天然具备领导权和决策权,其组织扩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所在的“两新”组织;其次,“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和非党员在利益获取上依赖于“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在提升其凝聚力、发挥党员作用和发展组织规模上会遭遇成员个体利益抉择的困难;再次,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党的组织建构在外围组织发展上日趋政党化和官僚化⑤,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要求改变原有的组织发展模式并防止路径依赖的惯性影响。针对“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困难,学界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寻找在新时期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的依据,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和著述中论证其必要性与重要性⑥;二是从总体上阐述“两新”组织党建的困难,并分析对策⑦;三是从功能上探讨“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转变⑧;四是通过对“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的调查,叙述其中的创新手段和方式⑨。当前的研究趋向于在价值层面上展开讨论,缺少相关的实证材料支撑,难以回答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下“两新”组织中党的组织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而现有不多的实证调查也主要是对具体的党建方式进行描述,没有解答在党建的成功案例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如何获得“两新”组织的认可并通过怎样的过程发展起来,以及特殊的成功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普遍的价值。对于“两新”组织党建中的核心问题,在缺少行政权力依托,并且“两新”组织本身具有自身特殊的利益诉求的情景下,党组织的建设应该如何开展,学界并没有足够的讨论和有效的解答。
由于在“两新”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缺少行政权力支撑,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为取得“两新”组织的认同会推动所在组织的利益,通过获得组织的认同来提升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并扩大其影响和作用,这一过程可以归纳为“两新”党建在“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的组织发展机制。本文将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两新”组织党建状况的访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来阐释发展党组织的过程中该机制的实际体现、过程和不同作用方式,解释基层党支部如何通过该机制来获得组织建设成效,以提供当前学界所缺少的在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方式论述之间的关于“两新”组织党建的过程与机制分析。
二、上海浦东新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在“两新”组织党建上的成效
本次访谈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间进行,访问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党委、下属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综合党委和综合党委之下的基层党支部(在文中,综合党委用大写字母来指称,基层党支部用小写字母表示),所访问的基层党支部是在党建上较成功的支部,并实地走访了基层党支部的办公场所。从组织建设层面上看,A、B、C、D这4个综合党委在上行组织联系上均与上级社工委建立了较为紧密的组织联系。在下行的基层党支部的联系上,4个综合党委均在其所辖区域的主要“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形成了基本的组织体系,见表1。
组织结构的搭建构成“两新”组织中发展党组织的基础,组织建设的成效取决于综合党委所辖的基层党支部能够多大程度地渗入到“两新”组织中并发挥重大作用。由于“两新”组织在自身的发展上有独特的利益追求,具体而言,本次被访问的开发区中,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其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上并不直接依赖于党组织;并且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活力,党组织也不能直接对这些组织施以行政强力;因而党组织的发展必须得到这些组织对基层党组织的接纳和认可。但这一接纳和认可在现实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集中体现为三个层次的分离:(1)党组织发展目标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分离,党组织的目标是扩大组织规模,提升组织的影响力,而“两新”组织特别是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两者在实际中不一定相容;(2)党组织的发展与“两新”组织的发展的分离,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以开展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其影响,参与活动会占用“两新”组织中成员的时间和精力,有可能为“两新”组织带来负面影响;(3)党员和组织成员在面临“两新”组织和党组织的选择中的分离,党员和“两新”组织的成员是党组织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在“两新”组织中,党员和组织成员的利益获得均取决于“两新”组织,党组织难以直接为党员和成员提供利益。
在访问中,大量的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处于“半地下”活动的状况,只有为数不多的党支部能够“公开”地在“两新”组织中开展活动。出现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两新”组织的管理者对基层党组织的接纳和支持必须以服从其企业的利益目标为前提,在基层党组织与“两新”组织间的利益难以调和时,党建活动的开展就较为困难。
基层党组织的进入和发展是综合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上下共同作用的过程。综合党委为基层组织提供支持,党支部根据所在组织的情况发展党员和开展活动。浦东新区每年给每个开发区综合党委20万元,给予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年2000元活动经费,每个支部书记每月200元补贴,这3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的款项,在2010年下拨了280万元,不包括全额返还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党费。但面对这样一个区域广阔、现有14300多名党员和529个党组织的开发区域,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还非常紧张。另外,综合党委专职党务干部的不足和“两新”组织党组织没有专职党务干部的现状影响着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良性沟通。虽然综合党委能够通过自身的一些行为,整合资源、开展活动,提升综合党委在开发区的影响力,让“两新”组织意识到接受党组织的进入会促进其利益,但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进一步发展则取决于支部在组织中的行为。党的基层组织在“两新”组织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被接受、认可与支持的过程。
访谈所涉及的党支部因具体环境的不同分为独立党支部和联合党支部(包括楼宇联合党支部),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所处的企业、组织和楼宇中成员接受党组织的程度。随着被认可的程度加深,党组织得到的支持越强,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4个开发区综合党委所提供的接受访谈的党支部大都是该区在党建上取得一定成效具有代表性的支部。其中,在A开发区访问了3个党支部,B开发区访问了5个党支部,C开发区访问了3个党支部,D开发区访问了4个党支部,这些党支部都成功地从“半地下”状态走上“公开”舞台,获得了所在组织一定程度的认可。
“两新”组织对党组织在组织利益推动上的感知和评价构成“两新”组织对党支部认同的来源。认同来源可分为两个层次:组织管理层和组织成员,这两个层次的认同在党支部不违背“两新”组织目标的情况下也是相互强化的,获得了管理层的认同就会扩大党支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增加组织成员对党支部的认同;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则会让管理层意识到党支部与其组织目标的关联性而增加对党支部的认同。当党支部采用某种手段来增进组织利益时,党组织的发展与组织认同的互动就构成“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的机制作用过程,该过程将决定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组织建设的效果。
三、“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机制的具体过程
在与综合党委的共同“孵化”下,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初步的组织框架。在进一步的组织发展中,则要求基层党支部按照所在组织的情况,选择能够增加组织成员或者管理层认同的组织利益增进的切入点,这形成了“利益推动中获取认同”机制发挥作用的起点。4个开发区中的大部分完成了组织搭建的基层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处于“半地下”状态,即“两新”组织默认了党组织的存在,但缺少更进一步的认可。这些党支部在从默认发展到认可的过程中,或者缺乏寻找产生认可的行动,或者在行动中未能有效推进所在组织的利益。仅有为数不多的党支部能够在组织利益的增进上被“两新”组织感知,进而得到组织的认可。
1、为什么这些党支部得到了“两新”组织的认可?
4个开发区综合党委所访问的党支部中,获得了所在“两新”组织认可的,从“地下”走上“公开”状态的党支部有15个,在D开发区的两个党支部中,一个是总经理任支部书记,另一个则是董事长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这两个党支部自然地就获得了组织的认可。这种获得认可的方式属于特例,难以普遍推行,因而未放入下文的讨论。大部分的党支部必须要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增加其影响力以获得组织的公开接纳。在本次访谈中共有13个这样的党支部,它们在各自开展的活动中推进了党组织的发展,具体的活动方式见表2。
在实际中,党支部难以一开始就获得接纳,除了少数对共产党有正面倾向的管理层能允许支部在组织中活动外,很多组织特别是私营企业并不希望甚至是拒斥在自己的组织中出现党支部的活动。一位受访者提到,所在外企的高层就曾对他明确提出,该企业中不能存在政党活动,企业是经济组织,不参加也不允许政治活动。因此,由默认发展为认可是支部努力行为的结果。在表2列出了党支部增加组织认同的活动和形式,虽然获取认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判断出哪一个行动导致了这一结果,但从受访者描述的主要活动事例可以显示出在,这一长期过程中,各个党支部在活动开展上的主要倾向。a党支部在经济危机中代表员工与公司协商,保证了员工的利益而增进了员工的认可;b党支部强调党员的示范作用,在示范岗活动中提高党员的工作绩效进而增加企业利益;c党支部关心患病员工,为员工提供保障;d和h党支部开办讲座等学习活动,提高所在楼宇中党员和成员的技能;e和f党支部开展公益性活动,在活动中宣传了所在企业;g党支部在开展组织活动中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扩展党员和成员的社会交往和联系;i党支部培训党员技能,提高工作能力;j和m党支部经常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k党支部解决员工用餐问题,为员工增进福利;1党支部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每个党员都拥有至少一项发明专利,为所在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在这些活动中,或多或少地增加了所在组织的利益。党支部正是通过这种利益上的促进,让组织的管理层或成员感知到党组织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党支部的持续活动和“两新”组织在利益上的不断增长,党组织的增益作用越来越大,“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态度逐渐由默认状态变为认同。
2、在不同层次寻找利益推动点
在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用的增强与党支部对“两新”组织的增益程度和认同程度相关。党支部为实现组织渗入与发展,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所在组织的利益。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和资源状况下,党支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利益推动点,在组织成员的感知强化中增加认同。党支部所开展的活动中主要涉及的利益主体有三个:党支部、支部所在组织、组织成员,利益推动点则要放在所在组织或组织成员上。13个党支部的利益推动点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企业生产效益的促进、对企业公众形象的促进、对企业员工利益的促进和对楼宇社会资本的促进,见表3。
在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增进上,b党支部采取了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的方式,在党员工作地点摆出党员的个人承诺牌,并且每个月在公司中将党员的业绩公示。1党支部培育党员间的良性竞争氛围,确立了1名党员1项专利的攻关目标,从整个支部只有2个专利申请、2个发明人次发展到现在具有96项专利申请、125个发明人次的创新成绩。m党支部在公司重要决策时,集中党员的智慧,为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得到高层的认可和赞赏。
在对企业公众形象的促进上,c、e、f党支部都开展了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既宣传党支部又宣传了所在企业。企业业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知名度和公共形象影响,在基层党支部开展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时,会冠以某某公司党支部的名称,这在无形中也宣传了企业,进而获得企业的认同。B开发区e银行党支部书记提到,该支部把自身发展与企业的核心利益结合在一起,党支部推动的公益活动,例如对民工子弟学校赞助、植树、捐款等,这也是银行所宣扬的价值。在公益活动中,银行也获得了赞誉。由此银行就鼓励支部多开展这类活动。
在对企业员工利益的促进上,a党支部成立爱心医疗基金,为员工的医疗提供保障,d党支部和h党支部开办讲座,k党支部为员工解决就餐问题。对员工的利益促进分为两个方面,福利保障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组织成员在这两方面的利益在党支部的活动中得到了增加,就会更为认同党组织。
在对楼宇社会资本的促进上,g党支部通过开展一系列新颖的社会活动,扩展了楼宇成员间的社交网络,加强了成员间的交往纽带。办公大厦中的人员分属于不同的公司,彼此间缺少交流,人际关系比较淡漠,楼宇中的党员也缺乏联系。党支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搭建成员间的沟通桥梁,在促进楼宇社会资本的过程中,赢得了成员对党支部的认同。
13个党支部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活动,通过在这4个层次上对组织利益的促进以增加组织的认同。这一过程体现为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在认知上的互动,党组织通过活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两新”组织的利益在活动中得到了增益则会加强对党组织的认可。党组织的活动是展现党组织作用的重要方式,如果活动本身难以对“两新”组织带来促进,党组织就无法得到组织的认可,难以发挥影响力。如果党支部总是处于“地下”状态,支部的凝聚力逐步下降,党员在利益抉择中会减少对组织活动的参与,进一步降低支部在“两新”组织的地位,形成恶性循环。因而,将活动与不同的利益推动点结合起来是“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
3、不断加深认可的过程
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规范组织发展的方向,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得到所在组织高层的支持。对于没有行政权力依托的党支部来说,管理层的支持不仅为党组织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同时还意味着在组织决策权上一定程度的分享。这不仅能促进组织规模和影响力的增大,还能使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飞速提升。a党支部书记谈到,党员示范岗在获得企业高层的公开赞赏并通过企业的公告栏长期展示后,党支部在开展活动和发展党员上都获得了极大的进展。
党支部在“两新”组织中的活动受到所在组织的组织目标制约,其能发挥的作用和受到重视的程度取决于其对目标的贡献程度,管理层对党支部的态度从默认到认可,进而不断加深认可,都随其在组织中的作用而改变。在本次调查中涉及的a、b党支部之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取得管理层在资源上的支持,也是依靠党支部在组织目标上的贡献和自身影响力的扩大而不断加深对其认可所导致的。
a党支部在金融危机时联合工会与公司协商,要求不可以裁掉任何员工。并帮助公司安抚员工,与公司共同探讨并施行多种方法来避免裁员,比如工作3天休息2天等。在度过金融危机后,员工就认为党支部与他们在同一阵营,在危难时刻能出面解决问题。此外,党支部还关心困难员工,例如帮助一位在公司工作了15年的工伤员工与公司沟通,公司给予了他经济补偿。并且该员工的女儿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党支部首先号召党员捐款,最后扩大为全公司员工捐助。党支部对员工利益的不断增进,使得党组织越来越具有影响和吸引力,多名员工要求入党。目前公司50%以上的中层干部是党员。该公司在2009年筹划为员工成立爱心医疗基金的活动,为员工医疗建立保障基金,原定员工每年出400元,公司等额投入,这样在公司工作满3个月的正式员工,都能享受最高20万元的医疗报销。但员工认为个人分担的份额较大,对该方案不太满意。党支部与公司管理层协商提高公司交纳的比例,公司在协商后同意员工只需要每年交纳200元。从中可以看到,当党支部在中下层员工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也拥有了更多的影响组织决策的能力。
b党支部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把全体党员的示范承诺张贴出来,放在自己的办公地点,既加强了对党员的要求,又通过党员的实际工作表现让公司员工更直观认识到党员的优秀,提升了党员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党支部也吸收了更多的成员加入。该公司是外资企业,公司老总原本对政党活动较为排斥,在与支部书记的沟通中,老总发现业绩突出的员工几乎都是党员,逐渐改变了对党的印象,并进一步意识到这种活动有助于提升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专门在公司的公开宣传栏中为党支部留出张贴的空间,并公开支持党支部的活动。公司高层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了支部的影响力。同时,在这一活动中党员成了绩效优异的代名词,很多员工要求入党,该公司大部分中层干部都已经发展成为党员。
a、b党支部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发展组织。a党支部着力增加员工的利益,以此扩大自身的影响力,b党支部则以对公司工作绩效的贡献来加深管理层的认可。但其共同点都在于将党组织的发展与所在组织的利益紧密结合,通过推进所在组织的利益,企业对党支部的认可就不断增加,而党支部对所在组织的重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并能在组织运行和发展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利益推动机制的过程和环节
在13个基层党组织发展的案例中,伴随着组织扩展的是党支部对所在组织利益的不断推进。党支部只有在不同层次的利益推动点上作出成效,才能不断获得组织的认可。“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机制的作用过程是通过弥合“两新”组织与党组织在三个层次的分离而展开的:
(1)党组织发展目标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契合。党的基层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渗入、规模扩大、作用和影响增强是组织发展的目标,但“两新”组织本身有自己的组织目标,并不必然接纳和支持党组织在其内部活动和发展,党组织需要在不同层次上构筑对“两新”组织的利益推动点来得到自身的发展。党组织的目标难以直接实现,必须经过中介环节,将党组织的目标和“两新”组织的目标在某种层次上契合起来,才能实现组织扩展。
(2)党组织的发展与“两新”组织的发展共同促进。在党组织不断推动所在“两新”组织的利益过程中,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规模也不断得以增强。这一机制的作用过程体现为党组织发展和“两新”组织发展的相互强化。当党组织越是能够为所在组织带来利益,或者对于组织发展越来越重要,则所在组织就越来越认同和支持党组织;党组织的发展和开展的活动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党组织的规模和作用就越来越大,更有能力推进“两新”组织的利益增长。
(3)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调和党员和组织成员的利益选择。在利益推动机制中,党组织所构筑的利益推动点会为部分党员和成员直接产生增益,随着“两新”组织对党支部的认同加深,党组织也就能够为更多的党员和成员带来利益。e党支部在公益活动中得到银行高层的认可,因而能经常与高层联系,党员就能够通过公益活动接触到高层以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党员对参与这类活动有很高的积极性。b党支部的党员示范岗活动将党员与工作绩效优异结合起来,企业员工就更希望能加入共产党以显示自身的工作能力。因此,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党组织通过利益推动中的认同加强,缩小了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对党员和组织成员所能提供利益之间的差距。
总体上,“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机制作为一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党组织的渗透和发展过程中,该机制为缺乏行政权力依托的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目标之间、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发展之间、党组织与“两新”组织在党员和组织成员的利益提供之间搭建了相互调和与促进的桥梁与纽带,党组织以此机制为中介,通过促进“两新”组织的利益而发展自身。
在党的十七大《党章》中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引导单位遵纪守法,领导群团,凝聚群众⑩。“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发挥这一功能必须建立在自身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无法渗入到“两新”组织中并获取其认同,作为党的“战斗堡垒”和“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作用就无从发挥。并且,基层党组织是维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11),基层党组织要能够广泛覆盖“两新”组织来为政党组织体系合理运转提供组织支撑。
浦东新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的党建机制,通过利益推动点的中介将党组织的发展和“两新”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党组织通过推动“两新”组织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利益相互契合中,扩展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该机制的作用是通过党组织的组织扩展与“两新”组织在目标、发展过程、党员与组织成员利益选择上三个层次分离的弥合而展开。在缺少行政权力支撑的情况下,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发展与渗透不能依靠权力机关自上而下的命令,只能凭借自身的活动来获取“两新”组织的认可。促进“两新”组织的利益是获得认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和资源条件下,党组织采用对企业生产效益的促进、对企业公众形象的促进、对企业员工利益的促进和对楼宇社会资本的促进来得到“两新”组织的认同,在不同层次的利益促进中,党组织弥合了三个层次的分离,并实现了与“两新”组织的共同发展。
在这一机制作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可能是基层党组织越来越紧密地与“两新”组织的利益目标相联系,虽然组织规模和作用都得到提升,但有可能转变为“两新”组织的辅助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引导和规范其发展的作用;另一种可能则是随着党组织对于“两新”组织的重要性增强,党组织越来越多地分享组织的决策权,就更有能力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并引导“两新”组织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更有可能出现何种结果,或者还有其他可能,以及在理论上如何规避第一种可能,则需要更多的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此外,该机制仅是对浦东新区党建情况的归纳,在现实中可能会有其他的党组织发展机制,新机制的发现和不同机制在具体环境中的效果比较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从而丰富在“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发展理论上宏观的理论依据与微观的具体实例探讨间的过程与作用机制分析。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736.htm。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9-09/16/content_1419269.htm。
③即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论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④参见谷宇《当前我国无行政权力依托型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难题与对策》,《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4期。
⑤林尚立:《轴心与外围:共产党的组织网络与中国社会整合》,《中国民主的制度结构:复旦政治学评论》第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⑥林立公:《试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5期。
⑦参见谷宇《当前我国无行政权力依托型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难题与对策》,《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4期;李少斐:《“两新组织”发展党员的动力与阻力》,《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1期。
⑧相关研究可见:孙吟吟《机制创新与执政能力:关于基层党组织功能困境的探索》,《科教文汇》2008年10月(上);陈怡《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多元治理中的功能转型及实现路径》,《求实》2010年第11期。
⑨参见王世谊《发达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11期;李友梅等《静静的变革——上海浦东嘉兴大厦楼宇党建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⑩中共十七大《党章》第5章第32条。
(1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