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词研究综述及研究模式初探
张维嘉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摘要: 古汉语常用词研究硕果累累,包括专书或断代研究、以单个词为单位的研究、以同义聚合为单位的研究、不同性质语料之间的对比研究、常用词理论研究等等,本文在厘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判定方法、语料的选择等问题都存在争议的情况下,首先进行常用词专书研究,进而对不同性质的语料进行分类研究,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断代研究,是常用词研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
关键词: 古代汉语;常用词;研究模式
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了对古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此后王力《古代汉语》设有“常用词”部分,并于许多词条下附有辨析,这对常用词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涉及词汇史的探讨的不多。20世纪60年代,张永言发表了《词义演变二例》《再谈“闻”的词义问题》等文章,讨论词义的演变,实际上是对常用词的义位发展的深入研究。任学良的《〈古代汉语·常用词〉订正》一书是对王力《古代汉语》中常用词的订正,解决的是词义的历史断代问题;作者强调常用词不断地进行历史演变,同时提出口语材料在常用词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单一的使用文言材料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全面反映汉语史的真实情况。
90年代起,古汉语常用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王凤阳的《古辞辨》是一部辨析古代汉语近义词的专著,全书近义词、同义词共1403组,其中有大量的常用词辨析。这是一部对常用词个案研究的专著,是新时期常用词研究的开始。蒋绍愚的《蒋绍愚自选集》中多次探讨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常用词研究的重要性,书中另有《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词》一文。张永言、汪维辉的《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强调了常用词演变研究的重要性,并且辨析了若干组的常用词。
汪维辉的《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是一部常用词研究专著,书中锁定了东汉到隋这段汉语词汇变化剧烈的时期,强调常用词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作者还强调个案研究,选取了38组常,进行了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①李宗江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则更多的偏重虚词常用词的演变。
宋代磁州窑创烧的“白地黑花”瓷,是最早以毛笔在瓷上彩绘纹饰的瓷种。匠师们把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予以概括,用简练的笔墨画在瓷器上,让人感觉非常亲切。瓷上的纹饰或人物、或山水、或翎毛、或花草、或虫鱼,都蕴涵了人类祈盼生活美好的思想情感。如1969年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元代窖藏出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凤纹罐》就以寓意吉祥、长寿的菊花和象征祥瑞的凤,来表达祝福人们生活美好的愿望。
有关常用词研究的文章或著作有将近百部,我们大致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如下几类:
一、专书或断代研究
此类研究目前较少,主要有胡敕瑞《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陈秀兰《从常用词看魏晋南北朝文与汉文佛典语言的差异》等。张世禄的《从训诂学上看古汉语的基本词》是第一篇谈论训释语中的常用词问题的文章,《说文》中除了训释语中使用基本词以外,本身对于基本词也有训释。此后关注训释语与原文常用词比较的还有古敬恒《〈吕览〉高注中所见古汉语基本词的特性》、赖积船的学位论文《〈论语〉与其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比较研究》、庞铮和郁军的《从〈毛诗〉郑笺中看古代汉语基本词的特性》等。
二、以单个词为单位的研究
周祖谟指出:“没有切当的研究方法,就不能得其要领。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材料,要研究词汇的发展,避免纷乱,宜从断代开始,而又要以研究专书为起点。”②即汉语词汇研究应从断代出发,从专书研究出发。
三、以同义聚合为单位的研究
因此我们认为,在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判定方法、语料的选择等问题都存在争议的情况下,首先进行常用词专书研究,进而对不同性质的语料进行分类研究,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断代研究,是常用词研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
四、不同性质语料之间的对比研究
如陈秀兰《敦煌变文与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王彤伟《〈史记〉同义常用词先秦两汉演变浅探》,周理军的《东汉—隋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等。另外有一些名为“核心词”的学位论文:吴宝安的《西汉核心词研究》、李敏《〈潜夫论〉核心词研究》等。这些文章所说的“核心词”实际上就是常用词,均以概念为纲建立语义场,研究语义场内部成员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进而全面的描写一个朝代或者一部专书的核心语义场的大体情况。
对于常用词理论的系统研究是比较少的,主要散见于一些专著中,如前文提到的李宗江、汪维辉等人的著作,主要涉及常用词演变的类型、新旧词的更替、新旧词的关系、新词的来源、新词替换旧词的标准、常用词演变原因等。
五、常用词理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是浙江必须长期坚持的总纲领、总方略, 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是省委着眼新时代提出的工作主线。“八八战略”为我们深刻领悟、精准把握新时期组织工作重大任务提供了战略方法和路径,我们一定要按照
那能算是个么法子啊,那是自讨羞辱!在焦躁不安的等待中,我跟赛十娘商量对策。恐惧像茅草一样,把心都塞满了。
六、结语
我们认为古汉语常用词研究除了演变研究之外,还加强专书研究、分领域常用词研究以及常用词的断代研究等。
(d)在建立的优化模式库里,以洗后浆产量最大、纸浆洗涤过程清水加入量最小为目标,对稀释因子和操作参数进行寻优。
(一)常用词断代研究、常用词专书研究
以单个词为单位的古代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较早的如胡双宝《说“哥”》,有关实词演变研究的,如朱冠明的《再谈助动词“可以”的形成和发展》;有关虚词演变研究的,如王鸿滨《处所介词“于(于)”的衰落与“在”的兴起》,有在同义聚合内讨论一类词的历史演变的文章,如史光辉的《常用词“焚、燔、烧”历时替换考》等。
不同领域、行业使用词的情况也不同。陆俭明在“中国语言文字学2002年高级论坛”上提出:“要加强领域语言的研究,如法律、广告、新闻等语言的研究”③。我们以活的语言为参照,现代汉语中公路行业的“砼”“土基”,语言学中的“习得”“变异”,医学中的“自溶”“羞明”,这些词在其行业或领域中都是屡见不鲜的常用词,而在通用语中则不是常用的。这类词汇有的能根据其构成语素来推测他们的意思,如“习得”“土基”;而有一些无法推测意思的,如“砼”“羞明”,在通用语中被替换为“混凝土”“怕光”。所以研究不同领域常用词的特点、不同领域常用词在通用语中的地位以及不同领域常用词是如何进入到通用语等问题,也是词汇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常用词的分领域研究
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常用词研究。专书常用词首先要对一部书中的全部词汇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然后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一部书中的常用词,这些数据为常用词的断代研究和演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按照这个方法,对一个时代的多部书中的常用词的统计,可以总结出某一时代的常用词,同时可以对常用词在不同语料中的特点、语料性质对常用词变化的影响等问题有所了解。可以说常用词专书研究是常用词研究的出发点。
如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吕东兰《从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观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等。
注释:
中职会计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案例的方法落实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精选案例,抓住案例的重点内容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本身的案例库,选择其中较为典型、实用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折扣销售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较为典型的案例:某金店的老板在节假日推出了八五折促销活动,让学生判断金店的促销手段是否合理。这个案例贴近生活,并且符合教材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还能引发学生关注更多生活中的纳税问题,使他们积极思考。在案例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发掘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对具体业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① 王云路、方一新.汉语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J].中国语文,2002(2).
② 周祖谟.《吕氏春秋词典》序[J].语文研究,1992(4).
③ 转引自李无未、李子君.中国语言文字学2002高级论坛综述[J].汉语学习,2002(5).
参考文献:
[1]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6).
[2]苏新春.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著作提要·论文索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张世禄.从训诂学上看古汉语的基本词[J].江苏社会科学,1981(11).
[4]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标签:古代汉语论文; 常用词论文; 研究模式论文;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