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防渗漏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文章针对土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Discussion on Waterproof and Anti-Seep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Niu Zhang-hong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life, people has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Seepage prevention construc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used in civil construction has carried on the concrete discussion,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Keywords】Building construction; Waterproof and seepage preven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2-0036-03
引言
质量是房屋建筑的基础,现代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但依旧存在着渗漏水现象,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严重降低了房屋使用功能。在工程设计环节固然要增强防渗意识,而作为项目的关键,施工中更应明确查找渗漏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渗措施,抑制渗漏现象,从而保证建筑质量。这就要求从材料、技术、管理各方面加强重视。
1.房屋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
1.1 防水防渗技术能够保护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
防水防渗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防止房屋建筑结构受到侵蚀,对于房屋结构和功能能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防水防渗技术结合一些防水材料的使用,从而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1.2 建筑防水防渗技术提升工程安全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直接作用防止建筑受到侵蚀,从而防止发生渗漏的现象,这样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一旦防水防渗技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房屋受到渗漏的侵蚀,从而房屋的建筑结构就会受到损害,房屋的安全就会降低,甚至会威胁到居民的稳定和安全居住。这样就会降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渗漏点分析
2.1 外墙渗漏分析
房屋外墙出现渗漏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砌筑或者穿孔的过程中施工工艺不达标,从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留下了一些渗漏点。在进行外墙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砂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砂浆的选择,然后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从而来施工的质量。在进行外墙砌砖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大的间隙,外墙的表面也要尽量减少大孔洞的出现,如果出现了,在后期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从而减少渗漏的发生。
2.2 地下室渗漏分析
地下室的渗漏现象出现首先会排除自然因素,主要是由于施工造成的。地下室的渗漏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管道施工,管道材质不达标导致整个管道使用过程中出现破裂。管道安装过程中在管道连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导致出现渗漏现象,从而导致地下室渗漏。因此要预防地下室出现渗漏就要做好管道的施工。
2.3 卫生间渗漏分析
卫生间出现渗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会影响自家卫生间的正常使用,通常也会对下层的住户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卫生间出现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道的问题。卫生间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管道的交叉,从而对管道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完全保障交叉部位不出现渗漏。其次是由于卫生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的现象这就导致卫生间的水流回流,从而增加了管道的压力,最终导致管道的破裂,从而发生渗漏现象。要防止卫生间出现渗漏的现象,就要做好管道的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3.1 外墙防渗防水施工技术
第一,外墙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该依据现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只需要外墙进行全面检查,如有发现孔洞要立即填补修复,真正的解决渗漏问题;第二,外墙表面一定要进行预先处理,尤其是砂浆砌筑务必要预先修复,保证外墙墙面干净整洁,既要保证外墙的功能性,又要保证外墙具有一定的审美性;第三,外墙连接位置防水防渗施工至关重要,施工人员务必要保证连接位置不能出现任何的漏水情况;第四,外墙施工必须依照施工标准,不允许出现任何不规范的行为,真正的解决隐患问题。
3.2 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1)改进构造设计
①在地下室的构造上进行变形缝预留。一般情况下按照施工的标准是要每隔30米要预留一条伸缩缝,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渗漏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预留伸缩缝距离小就会造成施工工程量的加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难度,因此实际中很多施工人员会扩大伸缩缝的距离到50至80米,这样虽然降低施工的难度,但是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上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还是要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开展。
②增加分布配筋,分布配筋也叫作温度筋。一般地下室的外墙要达到500毫米到600毫米的厚度,外墙开裂率会随着外墙的厚度增加而增加。增加分布配筋是为了配合施工中的主筋共同作用来提升整个墙体的混凝土的抗裂性。增加配筋能够有效的提升地下室墙体的抗裂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经济造价相对比较高。
(2)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
改善混凝土自身的性能主要是为了降低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过度出现裂缝的几率。在理论上应该是采用膨胀水泥来抵消混凝土的自身收缩,但是由于膨胀水泥的造价太高,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是采用膨胀剂-UEA来抵消混凝土自身的收缩,从而来降低整个混凝土在干缩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几率,降低发生渗漏的几率。同时改善混凝土自身的性能也可以通过混凝土各种材料的配比来实现。
(3)加强管道施工管理
地下室出现渗漏的原因之一是管道的问题。在进行管道施工过程中首先是要根据建筑房屋以及管道的的作用来选择合适材质的管道,最好选用抗腐蚀性好、抗酸性好的管道材质。其次在进行管道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管道的衔接之处施工质量,从而才能保证在衔接处不出现渗漏的现象。在管道衔接的施工中可以采用特殊材质来加强固定,保证管道衔接的牢固性和紧实性,保证管道的无缝连接。
3.3 厨房、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1)厨房、卫生间地面
在对处方卫生间无论是进行铺砖还是更换地砖的过程中,都要保证在防水处理之前一定要将相应的水泥混凝土等铺平,这样能够保证防水材料在进行平铺过程中能够均匀的平铺,从而不会出现薄厚程度不同发生的渗漏现象。
(2)接缝处要涂刷到位
厨房和卫生间出现渗漏最多的原因即是接缝之间出现渗水的现象。对于厨房和卫生间的接缝处一定要采用高性能的防水涂料进行涂刷,并且要保证涂刷施工全面周到,不能出现涂刷死角的问题。
(3)保持下水通畅
保持厨房和卫生间的管道通畅是防止渗漏的重要的一项工作。管道通畅才能避免因为堵塞出现的水流回流现象,从而避免大范围的水淹现象。
3.4 其他部位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外铝合金窗防渗漏措施
①外墙铝合金窗,铝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图纸要求技术参数,搬运中不使半成品扭曲、变形、损坏,杜绝半成品变形后人工修整。配件应符合标准,安装应坚固,开启紧密。安装完成后,于室内密闭状态迎面无感觉吹入微风。
②窗框安装后四周进行塞缝处理,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浆分层填实,然后有外侧涂刷改性防水砂浆两面道。确保塞缝不空鼓。塞缝必须专人逐一检查,如发现不密实或空鼓,则扒掉重做或用压力灌浆处理。
③外窗台比内窗台低不少于20mm。并做出向外排水坡度,上窗眉必须做成鹰嘴形。坡度均为≥20%。在不便做鹰嘴的雨蓬挑板下做20mm的滴水线,并把板底的普通乳胶漆改为具有防水性能的外墙涂料代替。
(2)空调安装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给空调打孔后,要安装与孔的径向尺寸为小间隙配合的PVC管当预留套管,则可阻挡雨水由预留孔洞处朝墙内渗水,较好地解决了打空调孔而产生的渗漏水问题。
4.结束语
总之,在房建中容易出现渗水现象的部位主要有屋面、外墙、门窗、地下室等,因此防水防渗工作一定要针对这些位置进行严格的施工技术控制要求,并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工作,从而有效避免房建中渗水现象的产生,进而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蔡东.试论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03) .
[2]曹艳春.对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5(02).
[3]张宗波.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04).
牛章红,男,1978.10.16。临汾市尧都区,现有工程师,参加评审高级工程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汉族,本科
论文作者:牛章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外墙论文; 管道论文; 防渗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下室论文; 现象论文; 卫生间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