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瑞林与南疆彝族史_南疆逸史论文

简论温睿临与《南疆逸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疆论文,逸史论文,简论温睿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4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0)04—0081—04

温睿临,字邻翼,又字令贻,号哂园,浙江乌程县(今吴兴)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举人。他和著名学者万斯同(字季野)有很好的交情。万斯同主持明史局时,睿临以应礼部试到京,两人交往更为密切。万斯同对温睿临说:形势变革之际,南京、福州、广州的南明政权变迁20多年,“遗事零落”,何不“辑而志之,成一书乎?”《明史》把福王、唐王、桂王、鲁王附记于怀宗,“纪载寥寥,遗缺者多”,如果“专取三朝,成一外史”,“故老犹存,遗文尚在,可网罗也。”如徘徊数十年,“遗老尽矣,野史无刊本,日就零落”,后人提出隆武、永历的历史,就一无所知了。如今正在“开史局时,已奉有各种野史悉行送部,不必以忌讳为嫌之令矣,采而辑之,何伤(《凡例》)?温睿临在万斯同的鼓励和支持下,“录得野史数十种”,在京师“荟蕞诸书”,而撰成《南疆逸史》。

为何称《南疆逸史》?作者在《序》中称:“南疆逸史者何?记弘光、隆武、永历三朝遗事也。何以不言朝?不成朝也。何以谓之南疆?皆南土也,势不及乎北也。若曰仅此南疆也”。

一、编纂方法与版本

此书系采用纪传体,编纂有其特点。有《纪略》4卷。 作者说:“首卷先《纪略》,不称本纪者,避本朝也。其言略者,事固不得而详也”。《纪略》记安宗、绍宗、永历帝、监国鲁王。次为《列传》计52卷。卷5至32记史可法……近200人的事迹。卷33以下为类传。有“守土”、“死事”、“隐遁”、“逸士”、“义士”、“宗藩”、“武臣”、“杂传”、“逆臣”、“奸佞”10类人物。从《纪略》和《列传》所列人物,记南明历史较为系统而全面,分类大体妥当。突破了“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的旧模式,往往在人物传中“包举大端”,史可法传是其代表。

《南疆逸史》原名《南疆佚史》,原作有抄本40卷、20卷之分。道光九年(1829年),吴郡李瑶(子玉)认为此书(20卷本)记弘光、隆武、永历三朝逸事,传抄多脱略,事迹又不尽备,他整理后,署名《南疆绎史勘本》30卷,包括《纪略》6卷,《列传》24卷, 这是都城琉璃厂半松居士排字本。后由沈云龙收入《明清史料汇编》,由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40卷本1915年由上海国光书局出版,是个基本完整的本子。还有上海图书馆整理,1959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南疆逸史》56卷本,包括《纪略》4卷、《列传》52卷, 这是根据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光绪时傅以礼(节子)长恩书室的抄本整理,用国光书局本互校、断句,并补正讹字、脱文,重要之处则用小注说明。中华书局本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版本。

我在阅读中华本《南疆逸史》时,与《南疆绎史勘本》作了部分校阅,发现中华本详细,补充了不少内容,为研究南明史提供方便。而《绎史勘本》漏掉许多人物,又改用清朝年号,维护清朝统治是校勘者的目的。尽管《绎史勘本》有不少缺点,但某些记载可补中华本之不足。例如卷18《金声传》,记录金声等人固守绩溪,清兵久攻不能下。由于黄诈称援兵,金声受骗城破。中华本无“诈称援兵”的记载。又《勘本》卷26《阎应元传》,记阎氏守江阴时,数万人推新周陈明遇主兵,“以徽人邵康公为将”。中华本无“邵康公为将”之说。再者《阎应元传》记徽人程璧愿输三万五千金资助守城。《勘本》补充说:“程璧字昆玉,先助资,后即身赴吴淞乞师,于吴志蔡师至,还新安去”。中华本无“……赴吴淞乞师……”之事。还有记阎应元“创新意,制铁槌……”及“束草为人”借箭之事。二书所记,文词有区别,叙述有差异。《勘本》中《麻三衡传》可补中华本之不足。

二、褒抗清人士 贬贪官污吏

《南疆逸史》采集野史40余种,又参考万斯同明末诸传及徐秉义《明末忠烈记实》等书,材料充实,突出记录人民的爱国抗清事迹。《阎应元》传描写清兵南下,人们坚守江阴,“治楼橹,修堵堞”,乡兵设伏四郊。清军调10万人攻城,城上杂发礌炮袭击。夜间遣壮士缒城下,顺风纵火,清兵大乱,自相蹂践,死者数千,始移营逃窜。不久,大雨如注,城墙倒塌,清兵入城,阎应元率壮士巷战,“所当披靡,杀伤以千数”。守城攻战81日,无一人降。清兵死者六七万。

在皖南地区。清军在宣城稽亭山一带,遭到“奇士”麻三衡“七家军”的打击。在宁国、泾县、太平一带,有吴汉超、尹民兴的反清武装,采用“游骑四出,使彼疲于奔命”的战术,袭击清兵。复社领袖吴应箕,起兵攻打池州,收复建德、东流数县(以上见人物各传)、庐州冯弘图率众收复英山、霍山广大地区。人民在英霍间,各建义寨48所。这些抗清武装,沉重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

在浙东地区。王翊、江上结寨于四明山,800里之内, “设五营五司,赏罚明信”,抗清队伍不断壮大。浙东山寨,有萧山、会稽、台州、奉化等地抗清武装,“千里之间,屹然相望”。还有平冈张煌言、上虞李长祥“且耕且战”。

在西南地区。记载李自成牺牲后,其部将刘体仁、郝永忠带四五万人归何腾蛟共同抗清。何腾蛟“威名大振”,联合义军在岳州、湘阴等地“皆大捷”。江楚之间的民兵“皆结砦固守”,曾收复江西的袁州、吉州。还有李锦、高一功等18营,众30万人,归于堵胤锡,号“忠贞营”。又有李赤心、李来亨等部,也由堵胤锡领导,起义军收复不少城镇,给清军严重打击。

当清兵南下,南明政权初建,明朝的正直官员和士大夫,也建议或组织抗清武装收复失地。例如,清兵破池州,将去徽州,金声悬太祖像率百官哭临,“起兵谋恢复”。江天一认为:“徽州为形胜地,诸县皆有阻隘可守”,在皖南组织抗清收复失地。陈子龙提出“中兴”的举措,以达到“报仇雪耻”。“中原可收,旧京可复”的目的。还提出“下诏亲征”的方案(卷14陈子龙传)。史可法在扬州“开幕府治事,招徕智谋之士及遁甲诸术者”,募得甲士万余人。整顿军务,“劝朝廷为自强计”,并制定进取规划,收复失地(见卷5史可法传)。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记载了武艺高强的僧人潘鸣凤反抗清兵的动人事迹。记录“三营卒”反对主人投降,主张抗清的义举。说主人“不能杀敌,返迎之,何以为颜”(卷47)。三营卒痛斥了恬不知耻的民族败类。《南疆逸史》对各地的抗清武装进行报导或歌颂,充分肯定了各阶层人民的正义斗争。处在清康熙时代,大兴文字狱之际,作者敢于高度评价抗清人物、歌颂南明政权的正直廉洁官吏,显示了温睿临的胆识和气节。

《南疆逸史》对“邪人秽夫”也进行了揭露。作者说马士英“庸鄙贪黩,本无智略”,他“内结操江诚意伯刘孔昭,外约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卷5),起用“机敏猾贼”阮大铖, 组成执政的反动集团。于是出现“邪人秽夫,峰起用事,卖官鬻狱,……贿赂公行,政日浊乱矣”(卷56)。又揭露马士英掌握军权之后,与阮大铖进一步“植党树私,权倾中外”(卷7)。他们争门户,起大狱, “欲尽杀清流,以快己意”(卷5)。马、阮在生活上糜烂奢侈, “歌姬甚盛”,“治亭台园圃,畜声伎以自娱”。行军驻帐“则执版唱以侑酒,人人交欢以为常”(卷56)。马士英带领军队“过徽大掠”(卷14)。他的四镇兵不分守地方,却“暴横江北”(卷5)。更引入注目的是马、 阮的部下,不是“纵兵大掠”,就是“剿杀平民,株连无辜”(卷14)。温睿临揭露、叙述之后,感叹说:“民之苦兵,甚于盗也”(卷30)!

三、兼书文化与科技

《南疆逸史》采用纪传体记事,未立《书》、《志》,缺少典章制度文化专篇。从全书内容考察,记事较为广泛。收录了某些学术人物及文化科技资料。例如记有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的事迹。有著名史学家谈迁、张岱。有文学家宁都魏禧、余姚吕成章事迹。记载虽简略,但可补官私史籍之不足,是研究思想史、史学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例如叙述谈迁撰《国榷》原稿被盗及复成,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之成书经过,都是原始记录。张慎言、高弘图称谈迁为“奇士”,并赞扬谈迁和张岱“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覆核,不矜奇门,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卷(43)。又如卷42《万泰传》载:万泰,字履安,“其先定远人国珍,从明太祖起兵,赐名斌,北征战殁,赠明威将军,子孙世袭宁波卫指挥,遂为宁波人。七传而为万表,泰曾祖也。……虽武臣,而好读书谈道,时推理学名臣,至泰遂以文显。举崇祯丙子(1936年)乡试,为浙东名士之冠。……子八人,皆才而好学,季子斯同,尤精于史学”。众所周知,万泰是史学家万斯同之父。各书记述万氏为浙东鄞县(今宁波)人。据此记载知万氏原籍是安徽定远。

《南疆逸史》还记录编纂实录、开科取士及日食、地震等情况。福王弘光元年(1644年)九月,纂修《玉牒》,辛卯命撰《起居注》,癸己命修《思宗实录》。唐王隆武元年(1645年)十一月,命曹学侄修《思宗实录》“设兰台馆以处之”。隆武二年六月,唐王开科取士,命广额70名,“流寓者皆入试,……举叶琐等175名。士子多以贿进, 乃命复试,落4名。”永历八年(1654年)二月,桂王“开科取士, 四十名,以四川熊谓为第一”。

又记弘光元年(1644年)八月,“日有食”。十月甲子“凤阳地震。丙寅再震。”十一月己丑,“凤阳皇陵灾,松柏皆烬。”丁未……“淮安地震”。弘光二年正月乙酉朔:“大雪”。壬辰立春,“流星入紫微垣”。隆武二年二月丁亥:“湖广大雨雹,闽所无也。风霾昼黑,对面不相见”。桂王永历元年(1647年)十二月,“肇庆大震”。四年十月辛已朔:“日有食之”。这些都是重要的科技资料,故原文收录。

四、史论观点独到

《南疆逸史》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评论。往往是传前有评,传后有论,或单传有小评,总传有详评,有时寓论于史,有时叙事而终之以评。用“逸史曰”:表述自己的看法。对阎应元、金声、陈子龙、史可法等人的反清思想、民族意识及他们关心士卒的作风,进行了歌颂和赞扬。说阎应元“性严毅,号令明肃,……赏赐无所吝,伤者亲为裹创,死则酹酒而哭之”(卷33)。评论他守江阴,“奇矣烈矣”,并感慨说:“应元之守善矣,惜所守者小邑耳,使南京得如应元者而守之,明岂其亡哉”!高度赞扬阎应元的抗清事迹。评史可法,除评述他治国治军的战略外,重点歌颂他同部众同甘共苦的生活作风。说他“身杂行伍间,与同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不授衣不先御也。将士皆感激,战辄有功”(卷5)。“可法督师,行不张盖,食不重味, 夏不箑(扇子),冬不裘,小冠窄衣,与部卒杂处。”史可法的事迹,在当时艰苦战争的岁月里,实属可贵。

评进士出身的文臣官僚,重点赞扬他们杀身成仁的精神。说“金(声)、陈(子龙)诸君子,皆以文章名世者也,而其激昂磊落之气,复不甘自晦,适会其变,慷慨投袂,誓死不顾,固忠义奋发哉。亦其才之跅(弛)有以成之也。议者徒见其举事不遂,因以咎其不智。……夫岂不知其事之难成哉,惟知其不可而犹为之,此志士仁人之所以杀身成仁也”(卷14)。作者的评论,驳斥了投降派贬低爱国者为“不智”的论调,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对进士出身的瞿式耜、堵胤锡,对举人出身的何腾蛟及有文武才的张同敞等人的抗清事迹作了系统全面的叙述,最后评论说:“瞿、何、张、堵四公者,粤中之柱石也。忠诚有余,才略亦伟。……以身率众,任用贤将,保其疆土者四年。……何、堵两公,经营南楚,以为外藩,方其抚闯逆,号忠贞,健将如云,骁骑如雨,……今兵则听其屯聚,将则无所变更。……然四公者,惟其精忠,死而俞光,虽功业未就,而名永垂矣”(卷21)。充分赞扬了他们联合起义军共同反清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经营边疆所作的贡献。

作者对正直清廉官吏也有评论。评吏部尚书徐石麒,“博学强识”、“以进贤退奸为任”。评户部尚书张有誉,榷税“力持清操”,在江西、四川任职“俱有惠政”。被推举“天下廉能方面官五人,以有誉为首”。说刑部尚书解学龙“通晓政务”,肯定他提出的:民富国强的理论,“从来问国之强,莫若民富,问民之富,莫若多粟”。评论他们(包括礼部尚书顾时畴、兵部侍郎吕大器、工部尚书高倬):“皆清执有品望,俱克称其职”。南都初建,其六卿之长“皆民誉也”。

温睿临对马士英、阮大铖等败类,也有评论。说:“迨马阮执国命,次第芟斥,而国事亦败坏不可救”(卷7)。“自士英、 大铖以下诸人,直庸鄙浅陋狙狯之夫耳。遭逢乱世,挟柔闇之主,嗜财贪势,树怨丛诟,昏蔽瞀眩,甘心祸败”(卷56)。奸党马士英、刘孔昭、刘泽清、高杰“内外结连,人莫敢忤”(卷8)。马、 阮乱政:“贤智委蛇于内,将帅钤束于外,使人主眩瞀,于是非而莫之适从,事机屡失,贤奸不辨。……故马、阮得借爪牙,……以肆其虐”(卷28)。这是对马士英、阮大铖等奸贼的有力批判和鞭笞。

以上对各类人物的评论,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见解和直笔精神。

温睿临的《南疆逸史》,在触禁犯忌的年代,大胆地用了南明纪年,记录了不少抗清人物,发表了积极的评论,但作者是清朝的官吏,主要在维护清朝的统治。因此,他那封建主义的政治理论,时时有所流露。称农民军为“贼”、“盗”、“逆”。又把李自成旧部李锦、高一功、刘体仁、郝摇旗忠贞营与何腾蛟、堵胤锡联合抗清取得的成果,记在何、堵身上,否认农民军取得的功绩。另外,却把联合抗清的失败,归罪于农民军,并散布一些污蔑之词,说农民军“盗贼余习”、“贪残”、“劫掠杀戮”……,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反映了温睿临史识上的不高明之处。

李瑶整理的《绎史勘本》,明目张胆地污蔑农民军,歌颂满洲贵族,全书改用清朝年号。《序》中攻击李自成、张献忠“毁邦国,毒人民”,又说“有明末政,一败于宦竖,再败于盗贼,宦竖不可制,则假之以事权,盗贼不可制,……是故祸基于闯,而毕于献。真人出而四海一矣。”李瑶颠倒是非,竟把起义军领导者李自成、张献忠描绘为罪人,而把杀戮汉族人民的满洲贵族称为“真人”进行歌颂,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温睿临虽然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记录了大量事实,尤其是对坏人坏事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昭示了南明历史的许多真象,因而值得人们重视。

收稿日期:2000-03-01

标签:;  ;  ;  ;  ;  ;  ;  ;  ;  

论文瑞林与南疆彝族史_南疆逸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