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会理论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会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运动历史悠久,其理论学说也渊远流长。历经上百年的发展演变,西方工会理论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和成熟的体系。
对西方工会理论的认识
本文所述西方工会理论,指的是西方学者及工会人士对同劳工有关的各类问题(包括工会组织及其运动、工人的就业、工资、劳动条件、社会保障、集体谈判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会问题)阐述的看法和主张。从时间范围上讲,西方国家对于工会理论的研究从19世纪中下叶就出现了,至今已形成了多种流派。
西方学者对于有关工会理论的研究称法颇多,一般称之为“工会理论”,或“劳工运动理论”,也有称为“劳工运动思想”的。虽然名称不同,但研究的内容是一致的。
从西方工会理论的内容来看,工会理论的概念可有广狭不同的两种含义:
从广义上讲,西方学术界所有涉及到工会的理论或学说(无论从什么立场出发),都可称之为西方工会理论。
从狭义上讲,西方工会自身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及社会对策可以称之为西方工会理论。
本文将同时从两种含义上评述西方工会理论。
1.西方工会理论的学科特点
纵观西方工会理论的方方面面,可以判定,西方工会理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首先,从研究西方工会理论的人员来看。从事工会理论研究的人并不是西方各国的工会人士。一般来讲,西方从事工会理论研究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英国费边社的理论家和领导人之一悉德尼·韦伯同其夫人比阿特丽丝·韦伯被称为是西方工会理论研究的先驱,而在他们之前,很少有人对工会问题专门著书立说。另一类为各学科专家,有经济学家(包括各类经济学家,如政治经济学家、劳动经济学家、制度派经济学家等)、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产业关系学家。
其次,从研究机构来看。西方国家涉及到工会理论研究的一些机构往往是全面研究产业关系(在西方国家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或劳资关系,是涉及劳、资、政三方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关系)的机构,工会只是作为产业关系中的一方面被加以研究。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众多研究产业关系的机构,大致有三种类型:①官方性机构。②学术性机构。③工会的理论研究机构。
第三,从西方工会理论与社会科学中有关学科的关系来看。西方工会理论从来就没有独立于这些学科。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今,关于工会的理论阐述基本上是包含在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劳动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及产业关系学当中的,或者说是这些学科的派生物。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关于工会的理论阐述可能包含在其中的某一门学科之中。
起初,关于工会的理论阐述多包含在经济学当中。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关于工会问题的论述在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的研究中也出现过。
从本世纪20年代起直到30-40年代,随着劳动经济学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西方学者对劳工问题及工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劳动经济学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作为包含许多学科的综合领域——产业关系学的迅速发展,西方学术界,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学者开始在产业关系领域研究工会及劳工问题。由于产业关系的中心是劳动经济学中的劳资关系,所以,作为劳资关系一方的工会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产业关系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综上所述,严格地说,西方工会理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工会理论问题是社会科学众多学科当中所必须涉及的重要内容。从学科体系上,它是从属于其他学科的。
2.西方工会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
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将西方工会理论划分为早期工会理论和当代工会理论。因为,西方工会理论在战前和战后有着显著的区别。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约翰·T·邓洛普在1958年出版的《产业关系制度》一书,可以作为一个标志,该书在西方国家经常被看作是早期工会理论与当代工会理论的分水岭。
早期在西方进行工会问题研究的主要有三派:马克思主义派、社会主义派和多元论派。马克思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德)、恩格斯(德)、列宁(俄);社会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为拉萨尔(德)、苏维尔(法)、韦伯夫妇(英)和柯尔(英);多元论派的代表人物为约翰·R·康门斯(美)和塞立格·波尔曼(美)。西方早期工会理论最大的特点在于,这三派的工会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劳资关系展开的,即将工会放在劳资关系中进行研究。早期西方工会理论以劳资关系为出发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阶段,由于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低下,各国的劳工立法的不完善及雇主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所以这个时期劳资双方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这种状况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劳资关系的研究从19世纪中下叶起逐渐引起了西方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关注,并成为在本世纪20-30年代出现的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当代西方工会理论的研究流派主要有多元论派(后期)、英国的社会主义派、单一派、激进派和合作主义派。多元论派的代表人物为邓洛普、阿兰·弗兰德斯(英)、H·克莱格(英);英国社会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为海曼、埃里奥特和伍德;单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法恩(英)、皮姆洛特(英);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为戈尔·索普(英);合作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为C·克劳查(英)。
当代西方工会理论的流派与早期工会理论最大区别是:这些流派多是从产业关系的角度,或是说将工会置于产业关系的体系中来加以研究的,而早期的工会理论多是以阶级斗争为出发点,将工会置于劳资关系范围内进行研究的。当代西方工会理论以产业关系为出发点的原因在于:首先,虽然产业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二战以后的事,但它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充实(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韦伯夫妇出版的《工业民主》一书),战后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次,产业关系理论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本身是一门独立的、研究范围广阔的、且与其它学科有交叉性特点的学科,该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同时也是工会理论要研究的问题。再次,产业关系理论中最为中心的理论是劳资关系理论,而劳资关系也是西方工会理论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虽然战后研究西方工会理论的各流派主要是从产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工会理论的,但各流派对于产业关系中的劳、资、政三方各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的看法不同,三方中谁处于主导地位,谁处于从属地位?各派观点针锋相对。
多元论派的代表人物邓洛普认为,工会与资方和政府处于相同的地位,也就是说,三方在产业关系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这种看法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西方学者一向都把工会放在从属的地位,因此,邓洛普的工会理论深受西方各国工人和工会的欢迎并被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工会所接受,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工会理论。
单一派则从管理方(主要是资方)的角度看工会,把工会放在从属地位上。该派最大的特点是以劳资双方不应有利害冲突为前提,得出了管理特权天然合理、雇员应该绝对服从管理者的结论。此观点被称为“管理者的看法”,在西方管理层中十分流行,并成为反工会、反集体谈判的理论依据。
将政府的作用放在主导地位的流派是合作主义派。合作主义派出现于战后60-70年代的英国。合作主义派强调三方当中以国家利益为重。工会被放在从属地位上。
70-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与此同时,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奉行的官方经济学。新保守主义的一些理论和政策也成为官方的政策。打击工人阶级及工会是新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具体做法就是宣扬“自然失业率”理论、宣扬消灭“非常危险的”垄断组织——工会,并向工人阶级、工会及工人运动的重要历史成果发动了全面攻势。目的是以牺牲广大工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和资本利益的增加。此外,新保守主义还对工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
在新保守主义的打击下,西方工会运动在80-90年代普遍处于低潮,西方工会继续面临高失业率,紧缩政策及经济国际化带来的压力。这些都对西方工会提出了挑战。为了探索摆脱困境的出路,自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学者和工会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主张。其中最著名的“超越集体主义的工会运动”和“战略工联主义”的主张,反映了西方工会理论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这两种主张中可以看出,西方工会目前希望摆脱过去的一些狭隘的方法,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3.西方工会理论的基本理论线索
纵观西方各派工会理论,尽管各种理论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分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线索。很明显,在西方各派工会理论中,几乎所有派别都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劳资冲突这样一个事实。在此前提下,他们就劳资冲突的各个具体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具体方面的理论逻辑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劳资冲突是否合理,其目的和根源是什么?
多数派别都承认劳资冲突是合理的,因为劳资冲突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内在本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持续的,所以是合理的。只有单一派认为劳资冲突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和多余的。
但在对劳资冲突的目的上,各派看法是不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冲突预示着最终将打碎现存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韦伯夫妇认为劳资冲突说明民主国家想要达到最充分、最完美的发展水平;单一论派声称劳资冲突是反社会行为;多元论派则认为劳资冲突是对现存社会的支持。
对于劳资冲突的根源,马克思主义派、社会主义派、多元论派均认为劳资冲突源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对立,即源于资本主义社会拥有或管理生产资料的人和那些仅仅靠出卖劳动力的人之间的差异。但激进派则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由阶级利益所引起的,而是社会活动者——人的主观原因及效果所造成的。
第二,劳资矛盾的解决靠什么途径?
在这个问题上,各派分歧较大。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要靠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劳资冲突,只有通过暴力和革命,以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才能最终解决这种冲突。
韦伯夫妇认为劳资冲突不必通过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消灭而终止,通过雇主和雇员所拥有的交涉权力的均衡就可以解决。
多元论派认为劳资双方的分歧并不总是广泛存在的,所以这些冲突能被驯服并制订出规范化的东西加以制约。即建立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序和规则,通过谈判妥协达到合作。
单一派的理论前提是劳资冲突是不合理的,所以工人都应听从于管理方。
由于激进派的目标在于寻求改变现行经济体制而不是接受和改善这种体制及其职能,因而他们主要从意识形态的观点出发,认为工人必须直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这样才能通过参加企业的决策和利润分红乃至国家的三方谈判解决劳资冲突。
第三,在解决劳资冲突的过程中,工会有何作用?工会如何发挥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多数派别都认为工会起到缓解劳资冲突的作用。
马、恩认为工会是争取工人的经济利益和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而建立的组织,但最终要靠无产阶级政党来实现推翻资本主义的目标。
韦伯夫妇认为工会是永恒存在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它在保护工人的经济利益以及生产管理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职能和作用。此外,在政治方面工会也要发挥作用。
多元论派认为应该有工会来表达雇员的要求,工会在产业关系中也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因为在建立解决劳资冲突的程序和规则中,劳资双方都起到了作用,这种程序和规则是劳资双方自己选出代表制订的,而不是由外部的规则来建立的。
单一派虽然否定工会,否定集体谈判,但现实中又有工会存在,于是单一派认为让工会在贯彻管理方意志中起作用,而管理方也只能接受工会存在这个现实。这说明单一派是把工会看成服从和贯彻管理方意志的力量。
西方工会理论评述
西方工会理论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西方工会理论各流派之间的多样性与兼容性并存。虽然某个工会未必是以纯粹的某一种流派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但从西方工会运动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工会理论对工会运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主导性流派的理论对一些国家的工会具有指导作用。
1.西方工会理论之间既有很大的兼容性,又因时代、环境的不同以及地缘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
不论是早期的工会理论,还是当代工会理论,由于众多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在不同派别之间我们又可以发现不少一致或类似的看法。这体现了西方工会理论多样性与兼容性并存的特点。其具体表现有:
第一,大多数的理论都认为工会化导致了工会组织及集体交涉活动的产生;第二,尽管各派对于劳工运动作用的看法不一,但都承认劳工运动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第三,自从19世纪末出现集体谈判后,除马克思主义派、单一派以外,大多数的理论都同意集体谈判不是一种暂时的机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一个附带物;是要在工业社会中持续下去的一种机制;第四,大多数的理论都同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工组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时各种工会组织又是各具特点的,工会运动是多元性的;第五,除马克思主义派的理论外,大多数的理论都同意,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的劳工组织主要是对现实的、实用主义的、保守的目标感兴趣。
西方工会理论除上述相互兼容的相同之处外,又因时间、环境的不同以及地缘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
从时间上讲,由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西方工会理论的倾向性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劳资关系方面多体现出冲突的一面。因而,这期间的某些工会理论易于具有革命的倾向,一些派别提出工会的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同期西方工会理论所强调的重点多是劳工运动产生的原因,预测如何实现劳工运动的目标等。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工人实际工资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会的政治、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再加上弥漫于西方各国的“社会伙伴”的流行,因而,战后工会理论的侧向性有别于早期理论,这时的工会理论具有一种更实用主义和更保守的方向,其重点是要解决工会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存得更好的问题。
从社会环境上讲,环境主要是指各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工会运动的发展、国家劳资关系政策、劳工立法等方面。由于各国环境的不同,再加上地缘的差异,使得西方不同国家的工会理论形成了各国的特点。例如,由于美国战后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平稳,工会运动处于低谷,所以美国的工会理论更多地表现出工联主义、经济斗争的倾向,邓洛普的工会理论就很能说明这一点。英国战后经济发展一直不景气,英国的工会又有着长期斗争的传统,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英国的劳资矛盾相对要尖锐一些。因而英国的工会理论斗争性较强,有着较多的政治斗争的色彩。战后英国研究工会理论的社会主义派、激进派的观点都反映了这种倾向。
2.深厚的理论根基是工会理论丰富发展的基础
纵观西方工会理论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西方工会理论是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关系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等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工会理论从上述各学科中吸取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使工会理论的基础十分雄厚。
此外,西方工会理论研究中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大多是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这些学者具有多重的社会科学家身份。如韦伯夫妇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又如,作为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的康门斯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应用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个经济理论的批评家和改革家。在他生活的时代(本世纪20-30年代),康门斯被看作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邓洛普不仅是一名经济学家,而且是一名社会学家。
这些学者都将工会理论置于雄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其工会理论不仅在欧美工会界,而且在学术界都有着相当的影响。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康门斯的《美国劳工史》、波尔曼的《劳工运动理论》、邓洛普的《工会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及《产业关系制度》等都是著名的学术著作。
综上所述,是一批理论功底雄厚的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基于十分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推动着工会理论发展到了今天的程度。反过来,工会运动的发展又促进了相关学科,特别是工会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3.西方工会理论研究中的特点
一是理论的超前性。由于西方工会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所以,许多理论派别不仅仅是迫于眼前的需要而临时提出几项简单的对策,而是带有超前性的分析研究,后来的实践发展不断印证了这些预测的准确性。例如,韦伯夫妇在19世纪末期就提出了工会组织结构将以产业工会为主,并认为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发展。西方工会发展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在二战后,工会组织以产业为主的国家不在少数。韦伯夫妇关于私营和国营企业可以共存的理论,对于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的国有化运动及混合经济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韦伯夫妇关于集体交涉的理论更是影响深远。
二是理论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西方工会理论是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工会运动发展的需要而创立的理论,它不仅仅是纯学术研究,而是实用性非常强的理论。所以,学者们从实证调查、定量分析着手,注重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从而使其理论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具体的操作性。
三是理论的传统性强。西方工会理论渊源流长,自产生之日起,始终影响着工会运动的发展。西方工会各种理论自成流派,但许多流派之间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观点主张,各流派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容共存。西方工会运动这种悠久的理论传统,使工会运动得以不断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会活动的方针。工会运动对工会理论的态度,一是关注并重视理论,二是对各种理论各取所需,并不绝对排斥某种理论。此外,纵观西方工会理论的历史,可以发现工会的基本理论变化不大,不少理论至今仍然适用。比如马克思主义派、韦伯夫妇的工会理论、多元论派的工会理论等,现在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工会中占主导地位。而工会的社会对策则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经常调整的。这恐怕是战后80年代以来的西方工会理论研究中没有新派别、新理论出现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