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营造人才辈出环境,堵塞“跑官、要官”漏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辈出论文,北京论文,漏洞论文,环境论文,要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历了陈希同、王宝森案件,北京市的政坛尤为引人注目。三年来,北京市委认真汲取党的民主集中制被肆意践踏的教训,从制度建设、公开选拔、干部交流等方面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有效地医治了“跑官”、“要官”等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干部能上能下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批群众不拥护的区县局级领导干部被调整下来,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组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陈、王案件”教训深刻
1995年北京发生“陈、王案件”,尉健行同志到北京工作后,市委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市级领导干部会,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反思和检查。同时,市委还分别召开了由区县局级领导干部、市级民主党派领导成员、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座谈会,帮助市委总结教训,尤其注意总结干部人事制度上存在的教训:
——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陈希同赏识、提拔和重用王宝森等人,暴露了干部工作存在的漏洞,王宝森文化层次不高,工作业绩并不突出,却能当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主要就是因为他特别善于迎合个别领导,已经暴露出思想意识很差、政治动机不纯的问题,但陈希同仍不顾一些同志的反对,称赞王宝森“比较成熟”,坚持让其“先上”,当副市长。
——不能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跟随王宝森结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北京市财政局一位副局长任职前,在市委组织部听取市财政局40多位处级干部推荐副局长人选时,只有5人提到他,但由于王宝森的坚持, 来自群众多数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硬被提拔为副局长。
——缺少章法,使那些个人权欲很重,跑官要官、阿谀奉承的人能够得逞。原顺义县顺义镇党委书记刘金生,通过巴结陈希同的儿子,接近领导。陈希同将刘金生作为自己考察发现的所谓政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把他由正处级的镇党委书记破格提升为正局级的延庆县委书记。刘金生已因受贿、挪用公款和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深刻的反思使北京市委一班人取得共识:干部人事制度必须改革,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真正落在实处。
堵塞“跑官”、“要官”漏洞
三年多来,北京市委在总结这些教训的同时,紧密结合北京市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1995年10月,北京市委召开七届七次全会,在认真总结“陈、王案件”教训的同时,市委常委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制定了六条规定,其中第四条是“选拔干部要全面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认真考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多数群众不赞成提拔的,暂不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为有效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去年4月, 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检查监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检查监督的职责、监督内容和监督方法。
去年底,在国内外舆论瞩目中,中共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新班子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提出“每一位领导成员都要汲取民主集中制被践踏而付出过巨大代价的沉痛教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由市委集体决定。”
三年来,北京市委常委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坚持集体讨论干部,不允许一个人说了算。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等,都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由领导班子充分酝酿、协商和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不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临时动议,尤其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新班子,新形象,为北京市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了一股新风。
大范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大范围公开选拔局级领导干部,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是北京市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6年开始进行公开选拔局级干部试点,取得经验后,从1997 年2月开始,一次公开选拔57个局级领导职位,一次拿出这么多职位公开选拔,在全国各省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还是首例。全市有1631人报名参加。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考试,又进行了严格的面试。再由组织部门全面考察后,提交市委常委会审定。
这些被选拔上来的干部中,博士、硕士研究生有20人,大学本科2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25人,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47岁。这次公开选拔的每个阶段都由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置于社会广泛监督之下,在干部群众中产生极大影响。一位在面试时落选的女干部对记者说:“我虽然落选了,但我服气,在我前面的同志都是凭真本事上去的,没有一个是跑官要官弄上去的。”
今年,北京市又作出决定,公开选拔一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干部交流是北京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成功实践。他们把干部交流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加大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干部交流,克服用人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市委组织部还提出了关于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具体意见,对区县局级领导干部交流的对象作出明确规定,对区县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干部也制定了交流办法。
一年来,北京市委组织部结合届中考察、换届前班子调整,扩大了区县之间、市直机关和区县局级单位之间、本系统各单位之间、中央单位和北京市之间干部交流的规模。去年全市区县局级领导干部共交流了118人,其中党政正职49人。除一个县外,17 个区县的主要领导均作了交流。
李建华由朝阳区交流到门头沟区任区长,谈起领导干部交流深有感触,他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形成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到了一个新单位,不仅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冲破人情网,抵制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能上能下动真格
干部能上能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尉健行、贾庆林同志到北京工作后,对这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北京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对存在问题突出的,该降职的降职,该免职的免职,决不迁就照顾,贻误党的事业。
两年来,经过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对23名区县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其中降职使用的10名,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的7名, 就地免职的6名。有一位38岁的副局级总经理,能力弱, 又对自己要求不严,在企业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精神不振。党组织跟他谈了几次,均不见新的起色,被就地免职。有一位区县领导,班子内长期闹意见,对工作造成很坏影响,群众反映很大,被免去了书记领导职务,改任调研员。有的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验,突击提拔上来后难以胜任,被免去了领导职务。
与此同时,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区县局级领导班子中,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新提拔的干部中, 45 岁以下的有107名,占50.7%。目前282个区县局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已有263 个配备了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班子总数的93.3%。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干部能上能下动真格的,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干部反映,调整了一个人,教育了一批人,从中看到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希望。东城区委书记连廉等一些区县领导认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要落到实处,关键还要上级领导下定决心。有了决心,那些不称职的领导干部才能被调整下来,才能真正做到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
群众评价是干部任免的一项硬性标准
俗话说,群众心里有杆秤。
北京市委坚持了这样一条重要原则:在民主测评中,对50%以上群众不赞成的干部,不提交常委会讨论,暂不能提拔。尉健行、贾庆林同志还多次强调,要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民主测评中有50%以上群众认为不称职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还必须坚决加以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该调离的调离,该撤职的撤职。
北京市委组织部在考察干部时,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干部上、下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他们以领导班子届中考察为突破口,分批组织了32个考察组,对全市39 个区县局级单位领导班子中的52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届中考察,调整了20个领导班子,调整干部52名,其中党政正职26人。市委各部委和区县党委也有计划地对所属领导班子开展了届中考察。考察中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把自上而下的组织考察同自下而上的群众评议结合起来,广泛找干部群众谈话,听取意见,还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开展民主测评。
通过届中考察,一批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有些领导干部虽然没有什么严重问题,但政绩平平,长期没有开拓精神,群众很不满意,也坚决予以调整。有一位47岁的局级干部,平时工作中没有什么大错,但在中层干部测评中,称职率只有23%,不满意的群众太多,市委免掉了他的职务。
不放松任职后的管理教育
针对过去一些干部进入领导岗位后,管理教育环节薄弱的实际,三年多来,市委下大力气扭转重提拔使用,轻管理教育的倾向。
北京市委制定下发了《1996—2000年北京市干部培训教育规划》,明确提出干部教育培训的三大任务,具体要求以在职培训和岗位学习为主,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每届任期或5年内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 不得少于3个月,每年安排300名区县局级在职领导干部分别参加中央党校、市委党校以及市委直接举办的进修班、读书班、专题研讨班的培训。规划还对干部培训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作出规定,提出要认真考核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理论学习情况,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责任大,权力相对也大,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尤其重要。市委组织部在对这些干部培训时,把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重点,近两年每年都举办区县局级党政正职培训班,请市领导结合北京市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结合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分专题讲课。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及时举办了2 期区县局级党政正职十五大文件学习班,333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北京市委努力抓好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在对年轻干部的培训中,组织部门注重进行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使他们增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的自觉性,澄清和纠正一些人在事关原则、方向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去年市委组织部还抽调了36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市委党校接受为期4个月的培训。并决定,在5年内,培养约1000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自觉性较高、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领导骨干。
组织人事工作也是生产力,北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推动着伟大祖国的首都阔步迈向新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