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身上,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我们应该将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然而青少年的体质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过多的青少年出现了视力下降,心血管等疾病。从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和角色来看,青少年主要在家庭,社区,学校这三个空间里活动,他们的日常体育也会参与其中,体育环境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它的子系统并不是单独的, 它们之间的影响也是相互的。人们总是会将它们分割对待,他们往往以自身的方式对青少年的体育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环境的特点和青少年的体育参与的分析,为我国的体育环境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环境,参与行为,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4-0203-01
1 体育环境的概念
熊茂湘在《体育环境导论》中这样界定体育环境: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现象的总称。在《体育大词典》中体育环境是指影响体育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包括地理,气候,设施,器材等因素,后者包括民族文化,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学者们根据自己研究的视角,对体育环境进行了不同区域的划分,比如,按照基本的性质划分,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根据影响方式的划分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在本文,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角色,将体育环境分为家庭体育环境,学校体育环境,社区体育环境。
2体育锻炼参与行为
刘海燕等在《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一文中拟定为: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其特征为参加活动过程中身体和心两部分的不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青少年的体育参与不仅仅的包括体育活动的参与,还包括体育参加过程中的情感的参与,人际交往的参与等。在本文 中所说的体育参与指的是青少年儿童 为了锻炼身体,培养兴趣,提高技能等而采取的身体练习.
3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因素
3.1家庭体育环境
家庭体育环境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等等。青少年在中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养成自己的意识,所以在家庭体育环境当中,影响强少年的主要就是家长的意识和行为。,在家庭环境中,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家长的观念和家长的行为等。 家长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学业上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参加过多的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 碍于眼前的利益,家长们的普遍观点都是让孩子们抓紧一切时间好好学习。 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家长们无可奈何的都陷入了比考分,争高分的囧境。 在中国这个总的社会环境当中,大家还是受到传统的观念上的影响,认为分数高就是优秀的人才,中国的就业市场也是看高分。 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儿童青少年表现出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 不愿吃苦,害怕锻炼中受伤等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缺乏指导和场地器材仍是限制家庭中的儿童青少年参与锻炼的重要障碍,家庭中的父母因不擅长体育或未掌握锻炼方法难以提供指导, 多数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用于支撑子女的体育锻炼消费,家庭体育氛围对青少年锻炼行为有促进作用。
3.2社区体育环境
少年儿童喜欢的体育活动各式各样,受到时代的影响,那些传统体育活动受老年人的喜爱,青少年儿童喜欢乒乓球,羽毛球。 体育舞蹈等,社区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要求,尤其是青少年儿童。 条件良好的居民环境有各式的体育器材,居民可以共享体育器材,这样就增加了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参与度, 而在边远地区或农村,青少年儿童就无法共享这些体育设施,相参加应的青少年体育的参与度就下降了。社区的体育环境中,青少年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参加体育俱乐部健身的机会就很少,而且我们社区没有一个评价的平台,没有一个比赛的平台。青少年没有技术上的指导就很难取得进步,就会产生厌恶的心理,从而就会放弃体育锻炼。
3.3学校体育环境
在学校当中,应试教育氛围十分的浓厚,产生了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但是因为种种的利益的束缚,学校的教育早已变了质,学校的重心在升学率上,不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了各科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并且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还不是都完善,这就又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学校缺少教师,学生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技能,就会丧失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增加了受伤的概率,体育教师的短缺,造成了体育课的艰难进行,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学到体育知识,为后来的体育锻炼造成影响。
4结论
体育环境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环境,但是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现象还是不容忽视的。各个体育环境都会对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5建议
家庭体育环境是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基础的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家长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的锻炼行为,让他们从自身出发,从而带动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社区的体育环境,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帮助,组织俱乐部的形成,加强俱乐部的管理,为广大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比赛的平台。在学校方面,学校应该重视儿童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最后,家庭,社区,学校体育环境应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三者是相互融合的,不可分割的,应加强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绪梅. 21 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改革 的设想[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2(2):64-67.
[2]肖焕禹. 现代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演进发展趋势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17-22
[3]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健康教育[M].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0.
[4]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33-37.
[5]韩勤英.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 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3) :380-381.
论文作者:李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体育论文; 环境论文; 青少年论文; 家庭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学校论文; 儿童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