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论文_赵新爱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论文_赵新爱

赵新爱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453100

【中图分类号】R54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56-01

概述: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过去人们称之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事实上先天性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

病因: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形成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几种:①先天性因素;②动脉硬化;③感染;[2]④创伤。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临床表现:①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②局灶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患者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观察重点:①观察头痛的程度。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③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④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症状。⑤抗凝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⑥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疼痛:头痛。相关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血压高有关。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

分散患者注意力:如默念数字、有节律的呼吸、听音乐等。遵医嘱应用解痉、降颅压、止疼、控制血压的药物。2.恐惧:相关因素:①突然发病,个人感觉改变大,如肢体瘫痪。②死亡的威胁。③环境刺激:监护设备、抢救场面。④治疗、护理操作:如翻身、腰穿、脑血管造影等检查。鼓励病人表达并耐心倾听其恐惧的原因,评估其程度。介绍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目的,使病人接受并配合检查。向病人讲解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少数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低热等反应,经处理后短期内可恢复,不要过度恐慌。避免病人情绪激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3.自理缺陷:相关因素:①意识、精神障碍。②瘫痪。③卧床,活动限制。④耐力下降,使活动能力下降。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加床档,以防坠床,必要时专人看护。适当约束,减少能量消耗,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增高,避免造成末梢血液回流障碍。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并观察用药效果。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折叠、脱出。加强皮肤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时更换污染、渗湿的衣服,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修剪病人指甲,必要时给病人戴手套,防止抓伤。消除造成病人躁动的诱因。4.意识障碍:相关因素:①脑出血,使脑组织损坏。②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病人平卧,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鼻饲流食的护理,防止食物反流、误吸及窒息发生。加强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防止病人自伤、坠床。肢体被动活动,每4~8 小时1 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防止烫伤或冻伤。5。有脑出血/再出血的可能:相关因素:①颅内动脉瘤的血管易破裂。②血压突然升高。③情绪激动、进食呛咳,使颅内压升高。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病人严格制动,抬高床头10°~15°,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脱水治疗,以降低颅内压。遵医嘱控制血压,据血压调节降血压药物速度,防止血压波动太大而诱发出血。避免诱发再出血:保持病房安静,避免病人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禁食刺激、兴奋性食物(药物);喂食时要小口慢喂,防止进食呛咳、刺激病人剧烈咳嗽;翻身时动作轻稳;对形成血肿的脑出血,积极配合医师做好血肿清除术准备。6.知识缺乏:诊断性检查、治疗、护理等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①缺乏健康宣教。②病人从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向病人及家属宣教颅内再出血的预防知识。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病室安静。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向病人讲解诊断性检查、治疗的知识:CT 检查、MRI 检查、脑血管造影的必要性、程序及注意事项。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相关因素:①长时间卧床。②机械因素:压力或约束力。③躯体不能活动。④排泄物或分泌物刺激。⑤营养状况:肥胖或消瘦。评估病人皮肤状况。维持足够的体液摄入以保持体内充分的水分。

制定翻身表,一种体位不超过2 小时,受压发红的部位在翻身后1 小时仍未消失时,必须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翻身避免托、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骨隆突部位可垫气圈或海绵垫。避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浴,用热毛巾按摩,或用50%酒精或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放取便盆时避免推、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每次更换体位时应观察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使用气垫床。保持功能体位。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8.有坠床的危险:相关因素:①烦操。②意识障碍。

评估病人意识状况。及时加床档保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强巡视。留陪护床旁看护。9.有管道滑脱的危险:相关因素:①患者意识不清。②躁动不安。加强巡视病人。妥善放置各种管道。协助病人翻身时,避免牵拉管道。10.潜在并发症:继发性出血。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并及时记录,尤其需要注意血压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如视听运动等功能有逐渐地下降趋势,提示有脑水肿、再出血。避免一切导致出血的诱发因素,防止出血、再出血的发生。

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及镇静。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告诫家属不要刺激病人,以免造成病人情绪波动。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排便的通畅。

尽量将治疗和护理时间集中,保证病人充分的睡眠。11.潜在并发症: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脑动脉、注射造影剂、手术器械接触动脉均可诱发脑动脉痉挛,脑动脉痉挛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脑缺血的重要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头痛、失语、偏瘫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升压、扩容稀释、控制高血压等有效的方法,防治脑血管痉挛和缺血。

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患者使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规律服药,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2.嘱患者保持心态平稳,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半年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3.按医嘱服药,3~6 个月复查。

参考文献:[1]摘自黎艳,杜芸,庞兰英,陈小珍,兰艳,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3):1203。

[2]摘自周明卫,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国际血管病杂志,1997,04 期:212-215

论文作者:赵新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3

标签:;  ;  ;  ;  ;  ;  ;  ;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论文_赵新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