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性能促进幼儿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的发展,应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主性,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展现出独立自主的一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对幼儿自主性培养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培养
一、在游戏活动中亲身实践,培养幼儿自主意识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应结合实践活动,要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自己做决定的快乐,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放开手脚,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意识,使幼儿自己选择材料、选择游戏内容,引导幼儿之间共同协商,逐渐强化幼儿的自主能力。
比如在“开超市”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决定,让幼儿自己选择要扮演的角色。教师要给予幼儿最大的包容,做游戏中的旁观者。同时,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也要及时出现,做游戏的支持者。小颖在游戏中充当玩具区的售货员,她摆放好玩具后很快就迎来了顾客。小丽想买一个小熊,但是小颖说小熊她也很喜欢,不想卖。就在幼儿们产生争执的时候,教师开始介入,教师给小颖说明超市中卖东西的规则。小颖了解规则后马上就想通了,自己主动将玩具熊送到小丽手上,还说“您好,这是您要的玩具熊,您可以去收银台给小熊结账了”。在这一游戏中,幼儿们不了解游戏的规则,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出现给幼儿正确的引导,使小颖能主动做出选择,让幼儿的自主性发挥作用,而不是教师要求小颖要如何做。
游戏中的合理引导能为幼儿树立规则意识,使幼儿逐渐获得自主做决定的能力,有助于幼儿之间的和谐相处。教师要在引导时掌握分寸,不能替幼儿做决定,要讲明游戏的规则,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使幼儿自主做出决定[1]。
二、创设清晰的生活流程图,培养幼儿生活自主性
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幼儿入园后,一日中的各种活动都是被教师引导着进行,该用餐了教师会提醒幼儿去洗手、要排队;做游戏拿器材时,教师要告诉幼儿们有序拿取,不能推搡打闹;午睡前,教师要提醒幼儿们摆放好鞋子......可以看出,几乎幼儿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教师的提醒下进行的,幼儿自身缺乏主动意识,教师不单独要求的,幼儿就不会主动做,即便每日都是相同的顺序,幼儿也会存在懒惰、被动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要减少在生活活动中的引导和提醒,使幼儿自主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可以在生活区中张贴醒目、直观的生活流程图。
比如在洗漱区,教师可以在水龙头上方的墙壁贴上正确的洗手动作图,并张贴“节约用水”标志。在用餐区,教师要准确这样的流程图:洗手——取餐具——排队——取餐——用餐——收拾餐具。在游戏区域,教师要将各种材料的收纳情况展示出来,方便幼儿拿取各种材料。通过明确生活中的各种流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加强,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自觉意识,可以做到在生活中自主活动,不需要教师的刻意提醒。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主性能改变幼儿在生活中被动、懒散的习惯,有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使幼儿逐渐习惯看各种流程图自主解决问题,既能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能加强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强化幼儿行为自主性
要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必须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使幼儿不仅是幼儿园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行为管理能力,培养幼儿责任感,让幼儿在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中获得自信,强化其自主性。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日常活动内容分成纪律、卫生、学习、体育等几个版块,设置幼儿小组长角色,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比如在卫生管理方面,教师要和幼儿们一同探讨如何做好班级卫生,让幼儿们自主说出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并在幼儿群体中选出值日小组长,小组长有管理卫生的责任。设置值日小组长后,班级中各个角落的卫生都有指定的幼儿负责,小组长发现有同伴不爱护环境时有责任进行提醒,并帮助其他幼儿一同完成卫生工作。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任务,教师要对全体幼儿进行思想教育,使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引导幼儿们参与班级管理,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产生责任意识,不仅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创设多个管理角色,如卫生小组长、排队小组长、绿植小组长等,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使幼儿能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自豪感,促进幼儿行为自主性的发展[3]。
四、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锻炼幼儿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幼儿具有更强的自主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相同兴趣、个性的幼儿结成小组,能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会更强。
比如组织小班幼儿进行“灵巧的小手”的活动时,教师要提前号召幼儿进行自主分组,每组三至四人,要求幼儿们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分好小组后,教师提出要让幼儿们以自己的小手为主题,展开有趣的创作和研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包括水彩笔、剪刀、胶棒、放大镜等。幼儿们结成小组后,开始自己的研究,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小组专门用放大镜研究手指上的纹路,有的小组用彩笔绕着小手作画、有的小组则是在手指头上涂色,用手指作画。幼儿们的想法十分奇特,由于每个小组都是自由组合的,幼儿们的积极性更高,在活动过程中都十分主动,活动氛围十分融洽。
因此,开展幼儿教学应重视启发幼儿的自主性,要使幼儿有主动参与的愿望。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特点,安排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尽量尊重幼儿的想法。通过合理的启发和引导,幼儿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更强,也会逐渐产生探究欲,对于促进教学有重要帮助[4]。
五、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自主性有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学会放手,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幼儿逐渐养成自主意识,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小庆.自主性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9(3):14-14.
[2]郭丽.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湖南教育(A版),2017(4):52-52.
[3]卢宝珍.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0(16):246-247.
[4]郭泉秀.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提升的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8,501(23):86-87.
论文作者:陈燕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自主性论文; 自主论文; 小组长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