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送给你孩子的老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送给你论文,我拿什么论文,老师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得有个电视广告:爸爸妈妈把孩子的小手放到幼儿园老师的手里,老师亲切地微笑着,柔和的话外音响起“把孩子交给老师,妈妈就放心了……”很温馨很柔美的画面。可事实上,我们真的放心了吗?
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不少妈妈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一步三回头,或者干脆站在幼儿园窗下“听声儿”。不少妈妈在孩子离开幼儿园以后,不厌其烦地向孩子打听“你今天有没有受欺负”,或者干脆“突击检查”一下老师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等等。其实,当妈妈首先就是要自己闯过一道“放心”关。对于自己仔细挑选的幼儿园,妈妈应该相信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够胜任基本的育儿工作。家长同时也要理解老师。年轻的老师面对几十名孩子,不可能像妈妈那样对每一个孩子都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被忽视”也是必要的。
出现教育方法的矛盾怎么办
家长和老师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角度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不同等会造成教育方式上的差异。特别是很多现代家长熟悉很多教育理念,已经是自学成才的教育专家了,所以会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与老师的方法产生矛盾和冲突。此时,家长常常会比较矛盾:是坦诚地向老师指出呢,还是默不作声?不久前有位妈妈谈到,在亲子班里,老师以先完成某项活动就发奖品的方式鼓励孩子。她的孩子经常是第一或第二名完成的。有一次,孩子第二名完成“工作”后跑到老师那里去“领奖”,小孩子不知道排队,这位妈妈希望老师能说“等等,排队。”但老师却说:“我最后一个给你!”家长听了很不是滋味。虽然这位老师还是按照第二的顺序给了孩子奖品,但是这位妈妈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十分想提出来,被孩子的爸爸制止了。孩子的爸爸认为这样做会造成老师对家长及孩子的不良印象,而知道此事的很多妈妈也认为这有些小题大做了(还引申到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
但是客观地讲,这位老师的说法是欠妥的。她的话首先是破坏了孩子内心秩序感的建立。其次,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没有道理的“玩笑话”,和“谁先完成给谁发奖品”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当然,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绝大多数不是恶意的,但是作为教育者,她可能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这恐怕是年轻的老师没有意识到的。很多时候,老师在大的环境把握上、大的教育理念上都是很重视、很正确的,但是常常会忽略细节。此时,如果家长能够善意提醒她,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数老师会出于职业敏感立即接受并加以修正。
如何交流
在家长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时候,家长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在信任、理解基础上的善意沟通,多半会让双方都受益匪浅。
当然,不必也不可能事事都找老师去沟通。但家长应该注意到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变化,注意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权威。孩子的成长需要权威,考虑到以后漫长的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阶段,如果家长动辄在孩子面前说“现在的老师素质真差”等等这样的话,那么只能破坏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是非也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当老师的做法确有不周而孩子已经感受到伤害,或者孩子有所疑问并进一步表现出不适的时候,无论家长是否跟老师沟通,都要帮助孩子认识到是非观念,帮助孩子理解(甚至是宽容)老师。比如上面的这个例子,即使家长没有跟老师提出她欠妥的地方,也要在自己的心里有这样的准备:如果孩子感觉委屈,我该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到老师的做法是“无意的伤害”,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玩笑,如何开导孩子并评价老师的行为到底是否恰当……这都是家长的“功课”。
其实,在幼儿园时期甚至亲子班时期,家长、老师、孩子的三角矛盾就开始出现了。家长是老师和孩子沟通的一座桥,老师也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一座桥,孩子更理所当然的是家长与老师沟通的一座桥,这复杂的“桥梁结构”,需要从它架构起来的第一天起就精心搭筑,才能避免以后的“谬之千里”。家长在积极和老师沟通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直接跟老师沟通的习惯,为日后越来越多的师生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我拿什么送给你,孩手的老师
那么,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礼物表达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感激,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各种节日当然都是很好的机会。家长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一种表达方式。回想一下我们的成长,记得小时候都不是很富裕,能够送给老师的不外乎是挂历和那种很小很便宜的年历卡。但那时候我们送出礼物的时候,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至今都难忘的;而老师收到每份挂历、年历片,都会感觉到温暖和满足(不信就去问问你以前的老师)。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人性之美的表达,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吾爱吾师”的真纯感情。当然,在选择礼品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制作,如果是陪孩子一起购买,则需要询问孩子为什么要送老师这个礼物,也可以把这个珍贵的理由记录下来,和礼物一起交给老师,让老师感受到孩子的童真心意。当然,如果家长自行购买,则是属于成人间的私人礼物,这要符合私人交往的其他规范了。
其实,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为老师开一个教师节联欢会,或者在即将升班和毕业的时候开一个谢师会等等,比起物质礼物来可能更有意义。还有,更重要的“礼物”就是家长善意的、有效的沟通,特别是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地做一些孩子的观察日记、整理一些可供老师参考的教学资料,都将为老师提供很大的帮助。
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是诤友,既然是友,那送礼也就理所当然,既然是诤友,那送什么礼物也就不必大费脑筋。因为无论你送出的礼物是什么,老师收到的都将是你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标签:亲子成长论文; 幼儿园论文; 早期教育论文; 老师妈妈妈妈老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