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章中的舛误及其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舛误论文,报刊论文,及其他论文,文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语意含混
(1)季羡林先生最后致答辞。他说,大家讲的话对我是期望、鼓励、鞭策。统战部刘延东副部长说我90岁是壮年,耳聪目明,我现在是耳半聪、目半明,但脑袋离老年痴呆还有一段距离。
(《北大为季羡林先生庆90华诞》,载2001年5月18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
(2)老蚁听了它们的汇报,沉思良久,以权威的口吻说:“那是风呀!……”
有一只中年蚁反驳道:“前辈,我觉得我们不像是遭遇了风。我经历过几场风的,风是有呼啸之声的呀!你们听到风声了么?”
被问的青年蚁们,全摇头说没听到什么风声。全说外面阳光明媚,天气非常好。
(梁晓声:《突围》,载《人民文学》2001年第2期)
(3)你看我弟弟王大官,人家生在齐周雾村,长在齐周雾村,如今不也去了城里的好学校?当然,人家我叔叔有钱……可我知道人家我叔叔在外面干活儿就发了大财。
(刘玉栋:《跟你说说话》,载《人民文学》2001年第5期)
例(1)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我”,前一个“我”指代不明,既可理解为“季羡林”,也可理解为是“刘延东”。原句应将“耳聪目明”后的逗号改为分号,紧接其后加上含有转折意思的副词“其实”。此外,还要去掉下文的“脑袋”一词,因为“离老年痴呆还有一段距离”这一短语的主语是“我”,不是“脑袋”。即:
季羡林先生最后致答辞。他说,大家讲的话对我是期望、鼓励、鞭策。统战部刘延东副部长说我90岁是壮年,耳聪目明;其实,我现在是耳半聪、目半明,但离老年痴呆还有一段距离。
例(2)引自“中国的巴尔扎克”梁晓声的《突围》。《突围》是一篇以蚂蚁为主人公的寓言体小说。引文共3个自然节,分别写老蚁、中年蚁、青年蚁的讲话内容及表情。中年蚁的讲话有两方面内容,“前辈……风是有呼啸之声的呀!”是反驳老蚁,最后一句“你们听到风声了么?”是询问青年蚁。据此,原文应在“……呀!”“人们听到……”之间分别加上后引号和前引号,并在后引号和前引号之间加上诸如“稍停又转脸问青年蚁”之类的提示语,这样才能使中年蚁的讲话分为前后两部分,从而使上下文条分缕晰、气势畅通。
此外,例(2)中的“我经历过几场风的”这句话也欠通顺。应在“我”后面加一“是”字,与句末的“的”字相应(这种格式有分类的作用);或去掉句末的“的”字。
例(3)中计有3个“人家”,前一个“人家”暂且存而不论;后两个“人家”,看上去真够人喝一壶的。“人家我叔叔”,究竟是“人家”的叔叔还是“我”的叔叔?再三推敲,方知后两个“人家”与前一个“人家”一样,都是作品中“我”的口头禅,“人家我叔叔”其实就是“我叔叔”。试想,要是写文章的人都时不时地来一个“人家”,读者读了这类文章,岂不是要晕头转向,以致不知归途,摸到“人家”门上去?!
需要说明的是,例(1)的讲话,出自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之口,笔者无意对他老人家的讲话妄加评论、这是因为,开会时,讲话的人会与听众处于同一场所,即便有些话讲得不怎么完整、清晰,听众也可以从会议的内容、题旨及讲话人的身份、表情、手势等方面感知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旦见诸报刊,原本由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辅佐的有声语言所负载的信息只能靠无声的文字符号来表达,效果迥然不同。因此,报刊编辑在审阅、编选稿件时,对名人、学者的讲话记录稿不能机械地一字不易;而应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修改、整理。
二、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4)从此我一直从事护理事业,直到全国解放并担任西北高级护理学校校长。
(《党点燃我心中的火种》,载《人民日报》2001年6月18日第1版)
例(4)动宾搭配不当。“从事”一般与“工作”搭配,“投身”一般与“事业”搭配。再则,此例中的“从事”、“事业”均属大词小用,“我一直从事护理事业”可改为“我一直做护理工作”。
三、句子结构不完整
(5)“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上柜台
(载《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28日第2版)
(6)在“汇丰”,有个细节给人印象极深。那便是厂区随处可见的各种标语口号。
路上,竖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巨大的广告牌上,是“我们在超越”、“团结实干,负重拼搏争一流”。
(《不懈地超越》,载《人民日报》2001年6月19日第15版)
(7)部队每年都要与当地的民政、人事、劳动以及街道办事处举办两次干部家属就业洽谈会,一次在春节后,一次在八一前。
(衣向农:《初三初四看月亮》,载《解放军文艺》2001年第4期)
(8)面对从南京专程采访的记者,王德宝老人感到特别亲切。
(《坚定的信仰是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载《新华日报》2001年6月14日A版)
例(5)是一则通讯的标题。这则通讯的开头说:“今后人们在烟草行业所属的各配送中心、批发网点和零售户柜台上将看到这样一个警示牌: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近作出的规定。”很明显,“上柜台”的是写有“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这16个字的“警示牌”,而不是这16个字本身。可见,原标题应改为“‘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警示牌上柜台”,换言之,原标题缺少中心词“警示牌”三个字。
例(6)中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行业用以自勉的常用语,怎么可以“竖着”?从上文可以看出,“竖着”的是写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8个字的标语牌,而不是这8个字本身,也就是说,原文缺少中心词“标语牌”三个字。再则,“巨大的广告牌上”与“我们在超越”、“团结实干,负重拼搏争一流”并非主谓关系,二者之间怎么能用判断词“是”?原文可改为“路上,竖着写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字样的标语牌,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我们在超越’、‘团结实干,负重拼搏争一流’。”
例(7)的“……民政、人事、劳动”后面缺少中心词“部门”二字,因为“民政、人事、劳动”并非三个具体的办事机构。
例(8)中的介词“从”,通常与另一个介词“到”连用,各自与紧随其后的名词或方位词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分别做状语。原句中的“采访”之前,缺少状语“到北京”(介词结构)三字(从上文可以看出,王德宝老人家住北京——笔者注)。
四、重复罗嗦
(9)据悉,此次平移工程中采用的预应力技术,是世界上首次将预应力技术应用到平移工程中。
(《南京一座六层大楼整体搬迁到位》,载《新华日报》2001年5月28日C版)
(10)《老年人优待办法》规定:年满60周岁的羊城老人,今后到医院看病挂号、到公共厕所如厕,将一律免费。
(《广州老人挂号如厕均免费》,载《新华日报》2001年5月28日C[,2]版)
例(9)将“平移工程”、“预应力技术”两个行业术语颠来倒去,读起来佶屈聱牙。原句可改为“据悉,此次将预应力技术应用到平移工程中,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例(10)中的“如”在古汉语里可作“去”或“到”讲,“如厕”就是“去厕所”或“到厕所”的意思。《项羽本记》:“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公共厕所如厕”可谓床上叠床、屋上架屋。
五、用词不当
(11)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事业,也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缔结出累累硕果。
(《这里,就是点燃火把的地方》,载《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12日第3版)
上例中的“缔结”一词,通常指订立、建立(条约、同盟、邦交等),用在此处不当。原文可去掉“缔”字,只说“结出累累硕果”就行了。
六、生造词语
(12)我并不马上作答,瞟了那排单车,轻吞吞地说:“单车要好点儿的,价钱不能太贵。”
(王跃文:《编个故事》,载《中国作家》2001年第3期)
上例中的“轻吞吞”一词为众多辞书所未载,系作者生造的词语。此外,“我……瞟了那排单车”也不好讲。应说成“我……瞟了瞟那排单车”或“我……瞟了那排单车一眼。”
七、多种错误相互交错
(13)今天上午7时,台湾一位男青年捐出了1350毫升骨髓血,经台北转飞香港,再经香港飞送上海,在苏州警方专门派出的警车的护送下,于今晚9时25分送达苏大附一院。当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4位护骨髓的义工,将装骨髓的箱子捧出救护车时,动情地说,“我们终于把生命送来了!”……大陆的中华骨髓库目前仅三万份骨髓提供者资料,台湾则有21万份。
(《骨髓输入泰州少女体内》,载《新华日报》2001年6月14日B版)
上例中的错误有5处:A、台湾一位男青年捐出的是“骨髓”而不是“骨髓血”,因为人体内的骨髓只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之分,根本不存在什么“骨髓血”。B、“捐出了”应为“捐出的”,因为“经香港……送达苏大附一院”的是“台湾一位男青年捐出的骨髓”,而不是那位男青年本人。C、“当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捧出救护车时”中的“当”和“时”应去掉,否则该句便没有主语(因为“当……时”是介词结构,在句中做状语)。D、“大陆的中华骨髓库目前仅三万份骨髓提供者资料”,“仅”后丢掉一个“有”字。E、“……动情地说,‘我们终于把生命送来了!’”引号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因为是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此外“三万份”和“21万份”中的“三”和"21",写法不一致,不合规范。
标签:突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