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区泊口河流域防洪规划方案分析论文_严志勇

严志勇

(芜湖市三山区水务局,安徽,芜湖,24108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泊口河流域防洪现状,根据防洪规划目标,确定设计典型年,依据实测资料对多种方案进行调洪演算及方案比选,确定防洪治理方案。

【关键词】三山区;防洪;规划

泊口河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境内,源于安徽省繁昌县新林乡荷花岭,自南向北与龟山附近湖洼融成一片,至三山区峨桥镇泊口闸汇入长江支流漳河,全长9.7km,河宽5-20m,流域面积32.76km2。现状堤防高程8.59-9.09m(黄海高程,下同),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存在防洪隐患,且随着芜湖市行政区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流域用地性质及保护对象均发生了改变,原有防洪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适应,实施泊口河流域防洪治理十分必要。

1.防洪治理方案选择

泊口河流域体系由沿岸堤防、排涝站(泊口站)、泊口闸等组成。根据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三山区功能定位,泊口河流域防洪规划标准为20年一遇。

1.1 典型年确定

泊口河出口处泊口闸自1987年设站以来,经统计,泊口闸上多年平均水位分别为5.87m和5.69m(本文除特殊注明外均为黄海高程),最高水位为8.48m和8.50m,最低水位为4.51m与3.97m。

泊口河流域因无实测洪水资料,根据暴雨资料与漳河洪水遭遇组合情况采用典型年分析法。泊口河流域暴雨洪水组合有三种类型,最为恶劣的遭遇组合为外水(漳河)与内水(山丘来水)同时遭遇,典型的年份有1983、1996、1998和1999年,而以1983和1999年最为典型。因为1983年洪水从暴雨量值及与外水位的组合来看,其洪水综合频率大致相当于20年一遇。因此选1983为设计典型年。

1.2来水量计算

本流域洪水是由暴雨形成的,由于汇流面积小,集流长度又短,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洪水过程根据暴雨资料推求,因泊口河调蓄容积小,河道总长度不足10km,计算时段为1小时。泊口河流域来水主要分成2个部分,即山丘区来水和圩区排涝站排入水量。泊口河流域产水过程线见表1。

表1 泊口河流域产水过程线 (重现期20年 △t=1h)

1.3泊口河外排水量计算

泊口河现有泊口排涝新、老泵站各1座,新站装机3台250KW,设计流量9 m3/s,老站装机3台230 KW,设计流量6.9 m3/s。

1.4调洪演算

根据设计典型年的洪水过程和泊口河容积(见表2),对拟定 三种方案进行调洪演算,确定装机规模及设计堤顶高程。方案1:根据现状的泊口新、老泵站各1座,起排水位7.5m、7.9m,排洪流量9 m3/s,6.9 m3/s组合运行条件,进行调洪演算;方案2:根据现状堤防最低高程8.59,起排水位为7.5m,对最高控制水位分6种情况进行调洪演算,分别是最高控制水位8.0m、8.1m、8.2m、8.3m、8.4m、8.5m; 方案3:既增加泵站流量又增加堤防高程的情况,最高控制水位8.6m,起排水位7.5m,进行调洪演算。如表3所列。

表2 泊口河容积表

1.5方案比选

根据以上演算成果可知,方案2投资明显较大,可以不作考虑。方案1不但投资略小于方案3,而且节省了泵站长期的运行管理成本,所以最终选择方案1作为泊口河流域防洪规划治理目标。

2.结束语

泊口河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水位为8.7m(相应吴淞高程10.61m), 堤顶超高按1.0m计,则设计堤顶高程为9.7m(相应吴淞高程11.61m),根据泊口河现状情况,其堤防堤顶高程为8.59-9.09m(相应吴淞高程10.5~11.0m),拟按现状堤线采取堤防加固措施。

论文作者:严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三山区泊口河流域防洪规划方案分析论文_严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