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重于泰山”,学校要始终把安全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通过采取科学创新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安全措施、广开德育途径等举措,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幸福。
1.创新管理机制。
为构建和谐美丽校园,实现加快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求我们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切实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并且对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唱响“平安校园”这一主题曲。
(1)落实安全责任制度。要完善校长负责、德育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及班主任落实机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人人落实责任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做到“目标、计划、措施、教育、管理、责任”六个落实,实现低重心管理、近距离服务,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各部门、科室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形成了每一个工作者都是一个成功的安全管理者的思想观念。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预案;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由此,我们先后修订、印发了《学校安全工作方案》、《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方案》、《学生意外伤害处理流程图》、《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疾病治疗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悬挂上墙。
(3)与时俱进,科学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引入了校园安全管理。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构建信息化平台保安全,加强和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网络系统建设,加强对学生信息的掌控能力,提高信息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把资源应用好,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要求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了如指掌,对身体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在体育课或运动会时进行特殊对待;无需新增投入,利用现有互联网和家长手机,可实现安全信息的大批量快速传播,建立校讯通。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也是很好的方法。
2.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
保障师生安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因此,我们把师生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视校园安全为学校的生命线,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1)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开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把安全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使学校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把安全工作的改进情况作为考察学校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切实加强安全工作培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把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人员充实到学校安全管理队伍中,组建一支精湛、高效、务实的学校安全管理队伍。要加强教师的安全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掌握紧急避险、自我保护、野外求生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各种形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3)开展活动课程,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切实把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初一学生认真学习各种安全条例及制度,组织初二学生开展“平安校园,你我有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初三学生开展“深化安全意识,构画美好人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由德育处、团委定期举办“警钟长鸣”交通安全图片展、“远离网吧,拒绝毒品和邪教”图片展、“安全重于山,生命大于天”图画展等展览活动。学校定期进行消防、地震等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演,利用宣传栏、墙体黑板、广播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生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警示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拓宽安全管理及教育途径,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在素质教育发展培养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广泛寻求德育管理途径,勇于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我们创设了以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为主要区域的全方位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尽量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安全教育的泉眼、每一处景点都饱含有安全教育的智慧,使学生时时都能受到教育的感化,让学生处处都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强化安全保障,构建和谐校园
1.夯实各职能管理,确保各区域安全。
我校实行了校委会成员、保卫科等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随时随地安全责任到位,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我们专门配置了有医师执照的医生为专职校医,配备专职保卫人员,安装电子巡更系统,对保卫人员配备防暴警具等,严格出入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来访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等,确保把好第一道安全关。
2.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安全文化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对安全工作的考核督查,加大制度的执行力。要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制定校园遇险紧急预案,做到防范于未然。特别是对于特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明确分工。
论文作者:高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校园论文; 工作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制度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