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52例ICU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29例,对照组2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痰培养,明确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株,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肺炎链球菌是肺部感染主要菌株,占50%,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8.9%;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7.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ICU肺部感染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值得采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ICU患者;肺部感染;护理
临床对于急重症患者通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是将心源性呼吸困难与呼吸机能失常解除的一种有效方法,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常合并意识障碍,需要人工辅助呼吸,气管切开成为必要操作。气管切开的患者伤口充分暴露至外界,使肺与外界之间有了通道,非常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由此,对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减少感染,改善预后的关键。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52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52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29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4.5±2.8)岁,重型颅脑损伤11例,慢性阻塞性疾病18例,入住ICU病房至气管切开手术时间为2~11d,平均(6.5±2.1)d;对照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5±2.8)岁,重型颅脑损伤13例,慢性阻塞性疾病16例,入住ICU病房至气管切开手术时间为2~9d,平均(5.5±2.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与消毒治疗,收集患者肺内痰液标本,5~8ml,对痰液进行痰培养,测定培养菌株,确定感染菌群种类与分布情况[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进入ICU病房后病情变化依然较大,需要持续性对患者脉搏、心态、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定点测量患者体温,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现并发症征兆后及时告知医师处理[2]。(2)加强病房的清理与消毒,每日使用含氯的消毒液反复擦拭地面与台面、各项治疗器械以后需要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的绝对清洁与无菌,保持室内外安静,为患者营造更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此外,进入ICU病房的医护均需要事先洗手、穿戴好工作服、佩戴好口罩、帽子,按照规定家属不能进入ICU病房,实施全方面的管理与监督。(3)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特殊护理。首先,保持气管套管通畅,每隔3~5h清洗一次套管,消毒后马上回收,不能使内套管与外套管分离过久,防止外套管因分泌物增多发生阻塞,分泌物多的患者需将清洗次数增加,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在管内发生阻塞[3]。其次,维持下呼吸道通畅,痰液黏稠患者可应用生理盐水或者抗生素雾化吸入,定期在气管套管中滴加适量0.5%新霉素溶液。平卧位或者半卧位可以使排痰更加顺畅,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对体内水分进行补充。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株检测情况
经痰培养,发现肺炎链球菌26例,占50.0%,铜绿假单胞菌15例,占28.9%,耐甲氧西林金葡菌7例,占13.5%,溶血性链球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各2例,占7.7%。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3例感染,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气管切开是通过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辅助呼吸方式,可以使呼吸困难这一问题解决,也是ICU病房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分析ICU肺部感染原因为:①患者病情重、分泌物多,需反复清除,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交叉感染;②呼吸道暴露外界,使细菌进入肺内更加容易;③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长期在不洁净条件下应用。基于以上原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各个方面加强干预与指导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改善了预后[4-5]。
综上所述,使用痰培养方式明确了ICU内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株,可进一步分析肺部感染原因,依据肺部感染原因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从生命体征监测、病房管理、特殊环节护理等方面强化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邝焕明.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4,05:83-84.
[2]蒋美芳. 气管切开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7:966+968.
[3]袁洲杰,王海霞,马玉磊,玄桂英,管艳杰. 普通病房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临床护理杂志,2010,02:59-60.
[4]李琳,宋晶. 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5:185-187.
[1]田惠,潘世香,盖玉彪.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探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8:26.
论文作者:赵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患者论文; 肺部论文; 气管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房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