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轻度认知障碍是使患者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损害的一种特殊状态。为了进一步研究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中药、针灸以及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详细内容如下文所述。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中药;针灸;针药结合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acupuncture or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Wang jun dong Chen yi gu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Shenyang 10032
【Abstract】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a special condition for patients to manifest as memory impairment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on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Chinese medicine cooper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details described below
【Key words】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acupuncture;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是介于正常老化和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状态,严重者后期可能转化成为阿尔兹海默病。其病理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生活中长期吸烟酗酒或喜食高热食物以及因此造成的内环境紊乱、血管病变等。因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述,当前并无治疗所有症状的特效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随着患有轻度认知障碍人数的不断增加,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甚至给现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近年来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干预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哨站”,也是主要的控制对象轻度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也显得愈为重要。而近年来中医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也不断拓宽,临床报道也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分析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相关文献对中药、针灸以及针药结合治疗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进行报道。
1 病因病机
轻度认知障碍,属于中医“健忘”范畴。多因七情所伤、脾胃虚弱、阳虚神衰导致血行不畅,从而化淤,精气不达,脑髓不充,神明不养而成健忘。阿尔兹海默症在中医范畴属“痴呆”一疾,多因健忘病程日久,元气渐弱,气血两虚,痰瘀痹阻,阳气不升,脑失所养所致。健忘早期一般表现为“尽心力思量不来”、“常常喜忘”,当阿尔兹海默症出现时,大多已入阳气衰微,痰瘀阻甚的阶段,一方面气血精微物质亏虚,导致其在脉中无以运行,不能濡养大脑髓窍;另一方面久病邪盛,痰瘀痹阻,清气难以上达脑络则神明失用。整体来看,气血不足作为主要病机贯穿轻度认知障碍形成及转化成阿尔兹海默症的始终,痰瘀阻络是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兹海默症共同的主要病理基础,此外,也或兼有燥热、湿热等其他病理因素。
中医学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目前为止已有学者对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学证型进行分类或总结,但是由于临床研究所用样本普遍过小,因此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证型及分类标准不一,且尚无十分权威的官方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1]拟定的MCI辨证草案中将轻度认知障碍分为7个证型: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热毒内盛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和气血亏虚证;何迎春等[2]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有关条目主证为准,将MCI 分为以下证型:脾肾两虚型、湿热壅滞型、痰湿阻络型、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田金洲等[3]通过可疑痴呆认知损害与中医证候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拟订8个证型:火热证、痰浊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肾虚证、腑滞证和肝郁证;陈淑慧等[4]在研究历代文献的基础上,拟订MCI 的基本证型为血瘀证、肾虚证、脾气虚证、心血虚证、痰浊证、肝郁证。虽然分型有所出入,但各学者于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上基本达成共识,近现代医家经研究后认为健忘与衰老密切相关,其中虚多实少,虚实夹杂者为多。本虚主要责之于心、脾、肾的虚损,标实则责之于痰浊、瘀血、肝郁、毒邪等[5]。
2 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
中药疗法以内服为主。汤剂药物以具有活血化瘀,益脑开窍,补益精血的药物为主,目前研究发现可以改善轻度认知障碍的单味中药常见的有:三七、人参、黄芪、当归、薏苡仁、
灵芝、地黄、黄精、山茱萸、黄连、川芎、紫苏、绞股蓝、天麻、丹参、鹿茸、冬虫夏草、白果、马钱子、麝香等[6]。为探讨中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对近年来的资料进行了相关收集。李斌[7]等人用清脑复神液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肾虚痰瘀证)32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治疗12周后患者定向力积分、MMSE量表总积分、记忆能力均有提高,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向东等[8]用自拟益窍利智汤治疗MCI患者32例,与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MQ、MMSE,ADL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在行为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刘伟[9]用化痰通窍汤治疗轻度认知障碍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的穴位以督脉及足少阳、足少阴经上的穴位为主。通常选取百会、四神聪、神庭穴、足三里穴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相应的增减穴位,如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痰浊重则加丰隆,瘀血明显加膈俞等,根据具体病情,穴位的选择也有所区别。为探讨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对近年来的资料进行了相关收集。徐福年等[10]采用针刺额中线配合肾经腧穴治疗本病,取额中线、百会、四神聪、大钟、太溪、照海为主穴,配穴取双侧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结果显示针刺额中线配合肾经腧穴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李飞等[11]用辨经刺井法配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7例,与采用内科常规疗法的37例常规组相比对后发现针刺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李国辉等[12]以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障碍,针刺取穴:四神聪、本神、百会、风池。每周5次,共观察12周,治疗本病58例,总有效率88%。
2.3 针药结合治疗
为探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对近几年临床相关进行了收集。林飞等[13]将68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针刺四神聪、百汇、水沟、印堂、神庭、风池、并口服都可喜;对照组仅口服都可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高于对照组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志宏[14]等选取头穴透刺方法配合口服安理申(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本病。百会透太阳穴及百会透前神聪穴,配以内关、合谷、太冲,结果提示2组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均有显著效果,针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陈仿英等[15]用耳穴压豆联合复方海蛇胶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2例,与对照组单纯服用海蛇胶囊的32例患者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收集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采取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的治疗方法,疗效更为显著。
3 结论
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西医的思路主要是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常用如盐酸多奈哌齐片等西药,但总体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学认为,轻度认知障碍属于“健忘”的范畴。主要由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髓海不充以至痰瘀内阻、血行不畅造成脑络阻痹,神明失养从而出现记忆减退等症状,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根据中医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认识,给予患者中药内服可奏活血化瘀、益智开窍之功。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可振奋阳气,提神养脑,醒脑充髓,益气养血。两种方法均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有效方法。通过结合临床相关文献可得,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将中药内服与针灸治疗相结合,临床疗效较单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或用西药更为有效。
综上,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继续研究运用。
参考文献
[1]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15-24
[2]何迎春,张如富.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辨证分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64.
[3]田金洲,杨承芝,盛彤,等.可疑痴呆人群中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前的认识损害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4):49-55.
[4]陈淑慧.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初步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7,2(2):81-83.
[5]汪小波,刘晓丹,余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42(8):70-72.
[6]汪小波,刘晓丹,余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42(8):70-72.
[7]李斌,葛玉霞,伍文彬.清脑复神液治疗轻度认知障碍(肾虚痰瘀证)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2950-2952.
[8]季向东,储兴,周振和.利窍益智汤治疗轻度认知障32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4):308-310.
[9]郭仁真,周文泉,罗增刚,等.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33-36.
[10]徐福年,时国臣,焦志宏等.针刺额中线配合肾经腧穴为主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5-7
[11]李飞,蔡荣林,翟亮,等.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对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300 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9):784-789.
[12]李国辉,赖莹莹.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124-125.
[13]林飞,尹哲坤,时国臣.头针结合药物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医疗前沿,2014,8(8):76-77.
[14]焦志宏,时国臣,徐福年等.头穴透刺配合药物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23
[15]陈仿英,王青平,范文云,等.耳穴压豆辅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4):315-317.
论文作者:王俊栋1,陈以国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认知论文; 障碍论文; 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阿尔论文; 针刺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