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汉语附加问题及教学指导述评_欧也妮·葛朗台论文

江苏卷语文附加题评析及教学指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从2008年起,对文科考生增设40分附加题的考查,本文通过对比连续六年的附加试题,探求该类试题的命制特点和考查重点,以期对广大师生的教学与备考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总体分析

对比2008-2013年江苏卷的附加题,可以看出其总体特点:结构稳定,试题考查点类似。以2013年试题为例,试卷结构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10分的文言阅读,其中文言文断句6分,然后就语段的提问2题4分。第二板块为15分名著阅读,范围涉及:《红楼梦》《边城》《欧也妮·葛朗台》《三国演义》《女神》《哈姆雷特》《茶馆》,题型为一道多选题(5分),两道简答题(10分)。第三板块为15分材料概括分析题。

从2013年附加题能力结构(见下表)来分析,连续六年,试卷整体上的能力考查变化不大(2010年新增“鉴赏”要求),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由此推测,2014年在试卷板块结构、能力考查点、试题命题形式上不会有很大变化,仍会保持稳定。

二、分类评析及教学指津

(一)文言文阅读题

[历年试题]

年份:2008

出处:沈括《梦溪笔谈》

第21题:断句(限6处)(6分)

第22题:“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个学派?(2分)

第23题:写出这段文字提到的《史记》中的两个篇名。(2分)

年份:2009

出处:杜牧《答庄充书》

第19题:断句(限6处)(6分)

第20题: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第21题: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年份:2010

出处:《文史通义》

第19题:断句(限6处)(6分)

第20题:“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第21题:《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年份:2011

出处: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第19题:断句(限6处)(6分)

第20题: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2分)

第21题:何谓“春秋笔法”?(2分)

年份:2012

出处:萧统《〈陶渊明集〉序》

第19题:断句(限6处)(6分)

第20题: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第21题: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

年份:2013

出处: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第19题:断句(限6处)(6分)

第20题: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

第21题: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试题评析]

1.考查内容类似,2008-2010年是一段对作品的评论,2011-2013年是一段对人物的评论,均为节选的议论性文章。

2.语段篇幅短小,字数控制在60—120。

3.考点、分值、题型固定,第一题为文言断句题,第二、三两题就语段进行提问,一般来看不是文学就是文史常识题,以及对文本内容某方面的概括题。文学文化常识考查从课内走向课外,对作家作品从了解到文学现象或创作艺术等方面的考查。

[教学指津]

1.培养语感,掌握技巧。要重视课内文言文朗读,要求大声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断句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具体操作:一是先通读,标出名词、代词。二是抓词语。①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曰”“言”“云”。③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三是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固定句式等。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联、呼应断句。四是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

2.重视教材,适当拓展。用好选修读本,如《〈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红楼梦〉选读》等,抓纲扣本,梳理选修和必修教材中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在此基础上,做些必要的拓展和补充。

3.选好材料,适应训练。选择文学评论和人物评论类材料进行训练,比如唐宋诗话或笔记,能与所学诗词勾连。类似《史记》中“太史公曰”后面的论赞形式,叙事紧凑,议论精当,都可以作为平时很好的训练素材。

(二)名著名篇阅读题

[历年试题]

年份:2008

第24题涉及篇目:《女神》《家》《三国演义》《哈姆雷特》《欧也妮·葛朗台》(5分)

第25(1)题: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5分)

第25(2)题:《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年份:2009

第22题涉及篇目:《风波》《边城》《雷雨》《三国演义》《老人与海》(5分)

第23(1)题:《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第23(2)题: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6分)

年份:2010

第22题涉及篇目:《阿Q正传》《女神》《边城》《哈姆雷特》《红楼梦》(5分)

第23(1)题:《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第23(2)题:《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年份:2011

第22题涉及篇目:《三国演义》《家》《边城》《哈姆雷特》《欧也妮·葛朗台》(5分)

第23(1)题:《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4分)

第23(2)题:《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6分)

年份:2012

第22题涉及篇目:《三国演义》《雷雨》《欧也妮·葛朗台》《边城》《老人与海》(5分)

第23(1)题:“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

第23(2)题: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6分)

年份:2013

第22题涉及篇目:《欧也妮·葛朗台》《三国演义》《女神》《哈姆雷特》《茶馆》(5分)

第23(1)题:《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第23(2)题:《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试题评析]

1.名著阅读的范围有10本[名著目录(加考)中共有24本,不列入本年度考查的除外],古今中外的篇目都有。

2.选择题中每个选项涉及一篇名著,简答题每个小题涉及一篇名著。围绕“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命题,每年涉及7篇名著,考查的范围比较广。

3.其中《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每年都涉及,虽然考查次数平分秋色,但《红楼梦》考查所占比分要超过《三国演义》。从2008-2012年,考查《三国演义》的题目均与曹操相关,2013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演义》在选择题中出现5次,在简答中出现1次,《红楼梦》在选择中出现1次,在简答中出现5次,其中3次考查《红楼梦》的前五回,2次考查的是重要事件:2012年考查黛玉之死和宝玉、宝钗成亲,2013年考查抄检大观园。

4.《女神》《家》《茶馆》还没考过简答题。纵观近六年来的试题,我们发现对名著的考查内容既有对主要人物、重点情节、艺术特色的考查,也有对次要人物,易被忽视的情节考查。如“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5.多项选择题常见的设错方式:①时间设错;②地点设错;③人物设错;④情节设错。简答题主要考查两个方向:人物、情节(一个重要事件、一个精彩场面)。简答题常见的设置方式:①情节概述式;②词语、句子(诗句)理解式;③分析人物性格式;④分析人物出处式;⑤分析人物经历、情感态度式。

[教学指津]

1.整体规划,分步落实。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10部名著,面广量大,要做好名著阅读题,必须要让学生熟悉原著,教师要做好高中三年一体化的规划,把10部名著分阶段落实到高中各个阶段,较短篇目放在平时,采用细读的方法,不放过每个细枝末节。较长篇目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放在寒暑假,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确定精读章节,要求学生用复述、点评、批注、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加深对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掌握。细致梳理作品中主要人物及其性格、重要人物之间关系、重要情节或细节,留心艺术特色,定时定篇定量定测,把阅读效果落到实处。高三阶段在完整梳理10部名著基础上,突出重点,比如必考的《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2013年新增《茶馆》,强化巩固。选题以重点情节、重要人物、重要的艺术特色为主,以点带面,把名著读薄读透。

2.用好教材,以点带面。从教材中去寻找宝藏,充分利用苏教版必修和选修,人教版必修选修教材,以及各册读本中所选名著选文,以点带面讲读,调动学生对已学名著的记忆,深化对已学名著的理解。

3.明确要求,理清思路。情节(场面)概述题要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主要人物。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用书面语言表述,条理清晰。人物性格题答题要扣紧题干要求,抓住思想性格特征。明确要求,理清思路,准确筛选,提取典型情节、事例、过程完整,条理清楚,细节突出。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历年试题]

年份:2008

出处:关于古镇开发的一段文字

第26题: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第27题: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保护古镇。(9分)

年份:2009

出处:郁达夫《怀鲁迅》

第24题: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第25题: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第26题: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年份:2010

出处:关于城市化进程的一段文字

第24题: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

第25题: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第26题: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7分)

年份:2011

出处:关于原创文化的一段文字

第24题:材料中提出的“原创文化”有哪些特点?(4分)

第25题: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所引费孝通的话的理解。(5分)

第26题:你认为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哪些?(6分)

年份:2012

出处: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第24题: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第25题: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3分)

第26题: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6分)

年份:2013

出处: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第24题: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

第25题:“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第26题: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

[试题评析]

1.考查的文本选择有社科类(3次),文学类(1次),文学评论类(2次),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文本都是关于文学评论的。

2.分值不变,试题数量从2009年后就稳定为3道题。题型固定,3道题分别为对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鉴赏评价。2010年新增“鉴赏”要求,2010年、2011年出了社科类,但没有考到“鉴赏”。然而在2009年的文学类文本中却出现了,2012年、2013年的文学评论中连续出现。鉴赏类题目,往往依据文本,联系相关例子作具体分析。2012年、2013年最后一题比2008年、2010年、2011年最后一题更有语文味。

[教学指津]

1.两类文本,重点准备。从近六年试题来看,能够体现《考试说明》中要求的“鉴赏”这一考点的,比较适合的文本是文学类和文学评论类,对这两类文本要多加关注,重点备考。

2.立足教材,关注热点。2012年、2013年鉴赏题连续出现古代诗词名家,要求联系他们的作品来鉴赏艺术特色、诗歌风格。因此,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要认真分析其风格、艺术特色,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积累,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2008年、2010年、2011年所选文本都是社会热点,最后一题都要谈谈自己看法,答案显然不在文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探讨社会历史问题,并形成理性认识,提高得分。

3.条理清晰,答题规范。要点归纳题要学会分析层次,逐点梳理,提取要点,合并同类,组织作答。理解句子或概念的含义,一要考虑其可能采用的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特点是什么,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要看在文中的位置,结合语境明确词语概念义或句子含意。三要从关键词入手,抓住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代词一定要指出所指代的内容。鉴赏分析题首先要能审清题目要求,要有文本意识、角度意识、规范意识。

江苏高考文科附加题考试已历经六年,在试卷结构、分值不变的前提下,对于文本选择、考点设置小有变化,但题型基本稳定,充分体现了江苏语文高考改革“主体稳定,部分变化,适当调整,平稳过渡”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进行对比分析,寻找特点,推测走向,变革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江苏卷汉语附加问题及教学指导述评_欧也妮·葛朗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